為創建人民滿意的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廈門市市場監管局以信息化為先導,以“精準追溯、精細監管、精確決策”為目標,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體系建設,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建立“一品一碼”機制,實現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廈門市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建設,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統一平臺,構建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追溯體系。在全國首創“入市必登”機制,實現關口前移,食品生產經營者須上傳合格證明才能打印《上市憑證》,具備憑證方能入市銷售,切實把好源頭準入關。目前,全市90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100%納入追溯系統,食品生產經營者累計備案臺賬超過3.2億筆,追溯覆蓋面超過90%,預包裝食品追溯量保持全國前列。
二、建立“大集中”系統,實現監管業務全流程電子化。一是建立監管業務“大集中”系統。為打破信息孤島,整合優化各監管業務板塊和流程,市場監管局建設“大集中”系統,對許可登記、日常監管、信用監管、稽查辦案等17個子系統進行集成,實現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監督檢查、案件辦理等全過程業務處理電子化。二是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和公示平臺。將各類監管信息自動歸集形成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實現風險評級、分類監管、信用管理和對外公示。2018年以來,全市共有40名食品安全嚴重違法人員被列入失信名單,自動推送至全市信用管理平臺,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三是建立網格化監管系統。各區為全市429個村(社區)配備628名食藥專職協管員,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監管網格化體系。為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市場監管部門為監管人員、專職協管員配備移動執法終端,為基層執法提供數據支撐,統一檢查標準,并實時上傳監管信息,高效打通末梢監管“最后一公里”。
三、依托大數據串聯,實現跨部門協同共治。一是統一平臺建設。整合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追溯系統,建成跨部門、跨環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統一平臺(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網)。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海洋、商務、海關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過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實現全市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一張網”全覆蓋監管。二是統一實施標準。廈門是典型的食用農產品輸入型城市,85%以上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入市。通過實施《農貿市場溯源體系建設規范》等,統一數據對接標準,實現批發市場等各類主體的自建系統與監管系統的互聯互通。三是統一信息應用。各監管部門統一以《上市憑證》作為食品安全供應鏈信息載體,采集原輔料購進、庫存管理、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和銷售流向等信息,形成全程數據鏈。通過大數據關聯分析,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規律與特征,主動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四、強化互聯互動,實現多方參與共建共享。主動將監管系統的數據接口向企業開放,拓展食安智慧運用,進一步凝聚社會各方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合力。通過“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向公眾提供追溯信息自主查詢功能,目前公眾查詢量超過5000萬次;打造企業培訓考核“云平臺”,在“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開發企業培訓考試功能,為企業提供免費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平臺,平臺企業用戶達1618戶,累計參與食安知識考核3097次,疫情以來通過線上直播培訓食品生產從業人員近3000人次,助力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控工作;積極試點農貿市場引入自動識別溯源秤,3秒內自動識別菜品并打印追溯小票,交易數據實時上傳預警中心;部分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實現自建追溯系統與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網技術對接,實時上傳食品追溯信息;通過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帶動全行業生產經營規范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日期:2021-10-08
一、建立“一品一碼”機制,實現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廈門市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建設,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統一平臺,構建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追溯體系。在全國首創“入市必登”機制,實現關口前移,食品生產經營者須上傳合格證明才能打印《上市憑證》,具備憑證方能入市銷售,切實把好源頭準入關。目前,全市90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100%納入追溯系統,食品生產經營者累計備案臺賬超過3.2億筆,追溯覆蓋面超過90%,預包裝食品追溯量保持全國前列。
二、建立“大集中”系統,實現監管業務全流程電子化。一是建立監管業務“大集中”系統。為打破信息孤島,整合優化各監管業務板塊和流程,市場監管局建設“大集中”系統,對許可登記、日常監管、信用監管、稽查辦案等17個子系統進行集成,實現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監督檢查、案件辦理等全過程業務處理電子化。二是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和公示平臺。將各類監管信息自動歸集形成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實現風險評級、分類監管、信用管理和對外公示。2018年以來,全市共有40名食品安全嚴重違法人員被列入失信名單,自動推送至全市信用管理平臺,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三是建立網格化監管系統。各區為全市429個村(社區)配備628名食藥專職協管員,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監管網格化體系。為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市場監管部門為監管人員、專職協管員配備移動執法終端,為基層執法提供數據支撐,統一檢查標準,并實時上傳監管信息,高效打通末梢監管“最后一公里”。
三、依托大數據串聯,實現跨部門協同共治。一是統一平臺建設。整合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追溯系統,建成跨部門、跨環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統一平臺(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網)。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海洋、商務、海關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過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實現全市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一張網”全覆蓋監管。二是統一實施標準。廈門是典型的食用農產品輸入型城市,85%以上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入市。通過實施《農貿市場溯源體系建設規范》等,統一數據對接標準,實現批發市場等各類主體的自建系統與監管系統的互聯互通。三是統一信息應用。各監管部門統一以《上市憑證》作為食品安全供應鏈信息載體,采集原輔料購進、庫存管理、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和銷售流向等信息,形成全程數據鏈。通過大數據關聯分析,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規律與特征,主動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四、強化互聯互動,實現多方參與共建共享。主動將監管系統的數據接口向企業開放,拓展食安智慧運用,進一步凝聚社會各方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合力。通過“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向公眾提供追溯信息自主查詢功能,目前公眾查詢量超過5000萬次;打造企業培訓考核“云平臺”,在“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開發企業培訓考試功能,為企業提供免費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平臺,平臺企業用戶達1618戶,累計參與食安知識考核3097次,疫情以來通過線上直播培訓食品生產從業人員近3000人次,助力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控工作;積極試點農貿市場引入自動識別溯源秤,3秒內自動識別菜品并打印追溯小票,交易數據實時上傳預警中心;部分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實現自建追溯系統與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網技術對接,實時上傳食品追溯信息;通過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帶動全行業生產經營規范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日期: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