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公布2021年新認定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名單的通知》,青島農業大學獲批“青島市營養健康食品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農業遙感應用工程研究中心”2個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學校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數量達到15個。2019年以來,學校連續三年共獲批8個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位居駐青高校科研院所獲批數量首位。
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企業、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圍繞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而設立的研究開發平臺,是基礎研究成果向工程技術轉化的重要途徑,是本市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獲批的“青島市營養健康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對接省、市經濟創新發展需求,以聚集食品研發、產品加工、企業孵化等為主導,實現“基礎研究+應用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基地”模式,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健康食品研究開發與轉化平臺;“青島市農業遙感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多源遙感數據為基礎,重點圍繞“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農情遙感監測、農業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研究、研發與推廣,開展星-空-地多方位立體遙感監測與應用,打造農業生產、監測、環境保護與區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智慧管理與創新應用, 提升“三農”的智能化水平和效能。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平臺建設和發展,圍繞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和科研平臺布局,培育和申報各級各類科研平臺,不斷完善科研平臺管理和服務機制,形成“1+5”平臺建設模式,即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建設一批服務重大戰略、支撐學科發展、激發科技創新的科研平臺,按照整合資源、謀劃申報、校內評審、校外論證、定稿審核等程序,有序有效推進學校科研平臺建設。
一是服務學科引領戰略、強優勢補短板。根據學科建設需要的目標導向機制,全面完善科研平臺布局,其中農業工程學科學校共獲批5個省部級平臺、3個廳局級平臺,園藝學科近兩年新增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建筑工程學院獲批2020年“青島市建筑固廢資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實現了學校自然科學學院廳局級科研平臺的全面覆蓋。
二是面向未來學科發展,謀劃平臺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本次獲批的“青島市農業遙感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和2020年獲批的“青島市農業大數據與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均是充分運用學校農業領域優勢,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與傳統農學(農業資源環境、農學、植保、園藝)深度融合,進而開發完善管理信息系統,服務農業生產,為學校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立足產業發展需求,構建平臺思維激發創新動能。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對食品需要的針對性、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學校立足特種食品產業需求先后獲批建設“青島市特種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和“青島市健康食品工程研究中心”,近兩年食品學科到位科研經費1.6億;著眼草在生態改造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獲批的“青島市草資源改良與利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極大促進了學校草業學科產學研融合,2020年“牧草持續豐產與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以科研平臺為基礎,把握科學研究方向、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持續提升學校科研綜合實力,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地方高質量發展。
日期:2021-08-16
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企業、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圍繞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而設立的研究開發平臺,是基礎研究成果向工程技術轉化的重要途徑,是本市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獲批的“青島市營養健康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對接省、市經濟創新發展需求,以聚集食品研發、產品加工、企業孵化等為主導,實現“基礎研究+應用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基地”模式,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健康食品研究開發與轉化平臺;“青島市農業遙感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多源遙感數據為基礎,重點圍繞“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農情遙感監測、農業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研究、研發與推廣,開展星-空-地多方位立體遙感監測與應用,打造農業生產、監測、環境保護與區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智慧管理與創新應用, 提升“三農”的智能化水平和效能。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平臺建設和發展,圍繞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和科研平臺布局,培育和申報各級各類科研平臺,不斷完善科研平臺管理和服務機制,形成“1+5”平臺建設模式,即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建設一批服務重大戰略、支撐學科發展、激發科技創新的科研平臺,按照整合資源、謀劃申報、校內評審、校外論證、定稿審核等程序,有序有效推進學校科研平臺建設。
一是服務學科引領戰略、強優勢補短板。根據學科建設需要的目標導向機制,全面完善科研平臺布局,其中農業工程學科學校共獲批5個省部級平臺、3個廳局級平臺,園藝學科近兩年新增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建筑工程學院獲批2020年“青島市建筑固廢資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實現了學校自然科學學院廳局級科研平臺的全面覆蓋。
二是面向未來學科發展,謀劃平臺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本次獲批的“青島市農業遙感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和2020年獲批的“青島市農業大數據與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均是充分運用學校農業領域優勢,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與傳統農學(農業資源環境、農學、植保、園藝)深度融合,進而開發完善管理信息系統,服務農業生產,為學校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立足產業發展需求,構建平臺思維激發創新動能。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對食品需要的針對性、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學校立足特種食品產業需求先后獲批建設“青島市特種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和“青島市健康食品工程研究中心”,近兩年食品學科到位科研經費1.6億;著眼草在生態改造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獲批的“青島市草資源改良與利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極大促進了學校草業學科產學研融合,2020年“牧草持續豐產與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以科研平臺為基礎,把握科學研究方向、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持續提升學校科研綜合實力,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地方高質量發展。
日期: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