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的當代,骨健康是離不開的話題。而權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鈣攝入嚴重不足,骨質疏松比例仍居高不下,機體缺鈣是居民們面臨的重大營養問題。如何科學防治機體缺鈣,經濟又營養的方法當然首選喝奶。但是,面對琳瑯滿目的奶制品,哪款奶是我們要選的呢?是鮮奶、酸奶、奶粉、奶片,還是奶酪棒?這些食品都可稱得上是奶制品,但各自又有著不同的特點。
消毒奶
消毒奶(民間俗稱鮮奶)一般是以原料奶為基礎,經過巴氏消毒或超高溫消毒制得。因為需要經過一個加熱過程(即使只有數秒),奶中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會有損失,大約要比原料奶減少20%~25%。
酸奶
正宗的酸奶,也被稱作發酵乳,是以各種奶(鮮奶、奶粉等)為原料,接種乳酸桿菌發酵而成,有的還添加了果粒、燕麥、食品添加劑。與鮮奶相比,其乳糖被分解為乳酸,蛋白質、脂肪也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乳酸桿菌對腸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維護作用。但因為發酵的緣故,酸味較濃,故需要添加糖,因此,酸奶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稍高于鮮奶,其他營養素含量與鮮奶相似。
奶粉
奶粉是以原料奶為原料,經過噴霧干燥而成。由于接觸高熱的時間非常短,因此營養素損失不多,營養素含量也進一步被“濃縮”,主要營養素含量約為鮮奶的8倍左右。飲用時只要按體積1:4或重量1:8復原,主要的營養素含量基本恢復如初。
奶片
奶片大多是以奶粉為原料,添加其他成分(如糖、奶酪或凝固劑,主要是為去除奶的咸腥味)壓片而成,其脂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含量的比例遠高于奶粉,有的奶片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甚至是蛋白質的數倍(一般奶中比例相當)。因此,即使其能量與奶粉相近,但鈣、蛋白質含量比奶粉低。且經過二次加熱,奶片中維生素的破壞也更多。所以其被冠以含乳固態制品之名。
奶酪棒
奶酪棒是以水、奶油、干酪、白砂糖、濃縮牛奶蛋白、脫脂奶粉、卡拉膠等為原料制作而成,口感雖細膩,鈣含量高,但脂肪含量甚至是蛋白質的3倍,屬于干酪制品,也被稱作再制干酪。當然,脫脂(脂肪含量<0.5%)、低脂(脂肪含量1.0%~1.5%)的鮮奶、酸奶、奶粉、奶片都是在去除了脂肪后再均質化制成的產品。這些食品中除脂肪含量降低外,其余營養素與對應產品的含量相仿。
由此可見,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些主要營養素的組成來看,鮮奶、奶粉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相對構成較符合傳統奶的要求;酸奶只是碳水化合物含量稍高了些;奶酪棒則屬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奶片則屬于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從鈣含量來考量,鮮奶、奶粉、酸奶中含鈣較高,奶酪棒次之(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奶片最低(為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鮮奶、酸奶、奶粉符合傳統意義上奶的概念,而奶酪棒、奶片只是奶的衍生食品,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奶。
喝傳統的奶、補較多的鈣,還是要靠鮮奶、酸奶和奶粉。方便飲奶,以選擇鮮奶、酸奶為最佳;方便攜帶或長時間保存,則可選擇奶粉。當然,如果要降脂減重,則喝低脂或脫脂奶;如果有乳糖不耐受,以飲用酸奶或舒化鮮奶為宜。胃寒的朋友不宜喝酸奶,若非要食用,建議用隔水溫熱處理,但減少了其中乳酸桿菌數量,酸奶腸道調節功能被大打折扣。選購時,怕胖的朋友們在關注蛋白質的同時還要關心一下脂肪含量。易攜帶而不需要沖泡,則以奶酪棒或奶片為宜,其中奶酪棒的滋味更可口些。然而,從這些食品中獲得的蛋白質、鈣要少些,能量也可能更多些。若是每日食用,則要注意不能過量,不然,獲得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數量要遠超傳統奶中蛋白質和鈣,并不符合營養的要求。況且這些食品中水分含量較少,過多食用則易引起機體缺水,建議適量食用奶片和奶酪棒,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酌量食用。
本期專家
莫寶慶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
江蘇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日期:2021-06-24
消毒奶
消毒奶(民間俗稱鮮奶)一般是以原料奶為基礎,經過巴氏消毒或超高溫消毒制得。因為需要經過一個加熱過程(即使只有數秒),奶中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會有損失,大約要比原料奶減少20%~25%。
酸奶
正宗的酸奶,也被稱作發酵乳,是以各種奶(鮮奶、奶粉等)為原料,接種乳酸桿菌發酵而成,有的還添加了果粒、燕麥、食品添加劑。與鮮奶相比,其乳糖被分解為乳酸,蛋白質、脂肪也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乳酸桿菌對腸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維護作用。但因為發酵的緣故,酸味較濃,故需要添加糖,因此,酸奶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稍高于鮮奶,其他營養素含量與鮮奶相似。
奶粉
奶粉是以原料奶為原料,經過噴霧干燥而成。由于接觸高熱的時間非常短,因此營養素損失不多,營養素含量也進一步被“濃縮”,主要營養素含量約為鮮奶的8倍左右。飲用時只要按體積1:4或重量1:8復原,主要的營養素含量基本恢復如初。
奶片
奶片大多是以奶粉為原料,添加其他成分(如糖、奶酪或凝固劑,主要是為去除奶的咸腥味)壓片而成,其脂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含量的比例遠高于奶粉,有的奶片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甚至是蛋白質的數倍(一般奶中比例相當)。因此,即使其能量與奶粉相近,但鈣、蛋白質含量比奶粉低。且經過二次加熱,奶片中維生素的破壞也更多。所以其被冠以含乳固態制品之名。
奶酪棒
奶酪棒是以水、奶油、干酪、白砂糖、濃縮牛奶蛋白、脫脂奶粉、卡拉膠等為原料制作而成,口感雖細膩,鈣含量高,但脂肪含量甚至是蛋白質的3倍,屬于干酪制品,也被稱作再制干酪。當然,脫脂(脂肪含量<0.5%)、低脂(脂肪含量1.0%~1.5%)的鮮奶、酸奶、奶粉、奶片都是在去除了脂肪后再均質化制成的產品。這些食品中除脂肪含量降低外,其余營養素與對應產品的含量相仿。
由此可見,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些主要營養素的組成來看,鮮奶、奶粉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相對構成較符合傳統奶的要求;酸奶只是碳水化合物含量稍高了些;奶酪棒則屬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奶片則屬于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從鈣含量來考量,鮮奶、奶粉、酸奶中含鈣較高,奶酪棒次之(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奶片最低(為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鮮奶、酸奶、奶粉符合傳統意義上奶的概念,而奶酪棒、奶片只是奶的衍生食品,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奶。
喝傳統的奶、補較多的鈣,還是要靠鮮奶、酸奶和奶粉。方便飲奶,以選擇鮮奶、酸奶為最佳;方便攜帶或長時間保存,則可選擇奶粉。當然,如果要降脂減重,則喝低脂或脫脂奶;如果有乳糖不耐受,以飲用酸奶或舒化鮮奶為宜。胃寒的朋友不宜喝酸奶,若非要食用,建議用隔水溫熱處理,但減少了其中乳酸桿菌數量,酸奶腸道調節功能被大打折扣。選購時,怕胖的朋友們在關注蛋白質的同時還要關心一下脂肪含量。易攜帶而不需要沖泡,則以奶酪棒或奶片為宜,其中奶酪棒的滋味更可口些。然而,從這些食品中獲得的蛋白質、鈣要少些,能量也可能更多些。若是每日食用,則要注意不能過量,不然,獲得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數量要遠超傳統奶中蛋白質和鈣,并不符合營養的要求。況且這些食品中水分含量較少,過多食用則易引起機體缺水,建議適量食用奶片和奶酪棒,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酌量食用。
本期專家
莫寶慶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
江蘇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日期: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