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
現將《2021年全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1年5月6日
2021年全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2021年全省漁業漁政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歷史性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漁業提質增效和水產品穩產保供為主題,以穩住、管好長江禁漁為重要任務,對標學習蘇浙滬,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科學謀劃,力爭全省水產品產量達到235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950億元,長江禁漁實現良好開局,確保“十四五”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地”和“種”兩個要害,做好水產品穩產保供
(一)穩定和拓展水產養殖發展空間。指導推動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開展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修發布和養殖證核發,完善重要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依法依規核發養殖證,做到應發盡發,切實保障生產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加強養殖證執法檢查,規范養殖生產秩序,依法拆除違法養殖。穩定池塘養殖面積,推進稻漁綜合種養規范發展,科學有序發展大水面漁業生產。
(二)打好水產種業翻身仗。啟動安徽省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奠定種業發展基礎。加強水產種業建設,修訂《安徽省省級水產原、良種場資格驗收辦法》,突出抓好水產良種生產基地和原良種場建設,加快“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加大良種選育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水產苗種企業提檔升級。加強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管理,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強化水生外來物種養殖監管,保障魚苗魚種供應質量。
(三)全面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推動落實《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皖農漁〔2019〕95號),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夯實綠色發展基礎。開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創建,推動養殖區域布局科學化、景觀化、景區化,力爭創建5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加強水生動物防疫能力建設,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推進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加大檢疫合格證明檢查力度。進一步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加強水產養殖投入品監管,開展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四)推動水產養殖規模化集聚發展。實施集中連片池塘標準化改造和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完善循環水和進排水處理設施,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加快實現水產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以環境和質量為重點,依法清理整治小散亂養殖。積極培育和壯大新型水產養殖經營主體,鼓勵水域灘涂經營權集中流轉和社會資本投入,推動水產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集聚發展。
二、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
(五)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強化《長江保護法》和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長江(安徽段)禁捕退捕有關工作的通知》,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關于完善長江禁捕執法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等文件要求,緊盯長江“十年禁漁”政治任務,緊扣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主責,發揮好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強化行刑銜接、加強聯合執法、完善群防群控、配強執法力量等,提升漁政監管能力,嚴格依法查處懲治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人防與技防并重、專管與群管結合的禁捕管理新局面,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聯動新機制,構建縱向到邊、橫向到底、水陸結合、區域協調的禁捕執法新格局,確保長江“十年禁漁”開局之年起好步、管得住。
(六)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結對幫扶。全面落實“十省百縣千戶跟蹤計劃”,強化“一對一”結對幫聯動態服務,督導各地及時將困難漁民納入相關幫扶政策和社會救助體系,兜牢社會保障底線。鼓勵退捕漁民因地制宜發展池塘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和大水面生態漁業,從事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等漁業相關產業,對接海洋漁業生產就業,為有意愿從事海洋漁業生產的長江退捕漁民創造條件。開發設置“護魚員”等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漁民,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七)保持對非法捕撈行為高壓嚴打態勢。會同省水利廳指導各地在河湖長制平臺基礎上,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屬地責任,切實推進“三無”涉漁船舶排查清理。聚焦重點,統籌推進,分類分階段實施打擊長江刀鱭非法捕撈、省市縣交界水域專項執法、“四清六無”回頭看、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執法等專項執法行動,強化部門協作和區域聯動,并通過暗訪暗查、督查督導強化行動效果,確保非法捕撈整治到位,維護禁捕秩序。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值班值守和有獎舉報制度,共享信訪舉報信息。推動長江野生江鮮禁售禁食,健全水產品“合格證+追溯憑證”索證索票制度。繼續將長江十年禁漁納入地方政府績效、河(湖)長制等相關考核體系,完善監督考核獎懲機制,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活動,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和部門的監管責任。
(八)推動漁業資源養護和可持續利用。落實內陸重要水域漁業資源養護制度措施。實施重要水域禁漁期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淮河、太平湖等重點水域禁漁制度,積極爭取地方政府重視和相關部門支持,創新管理手段與措施,加大禁漁期宣傳發動、執法監管工作力度,確保禁漁管理秩序穩定可控,禁漁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制定《安徽省長江禁捕期間特殊需要采集水生生物管理辦法》,建立施行暗查暗訪等工作制度,推動完善禁捕激勵約束督導考核工作體系。組織開展“放魚日”等重大增殖放流活動,全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種2億尾以上。常態化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非法活動排查,規范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組織開展漁業資源監測,做好增殖放流效果評估。
(九)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以實施好珍貴瀕危物種拯救行動計劃為重點,嚴格水生野生動物行政許可審批,嚴厲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運輸、利用水生野生動物行為,貫徹落實好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專用標識管理工作。組織做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宣傳貫徹,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積極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
三、強化執法監管,守牢漁業治理和安全生產底線
(十)組織開展安徽省“中國漁政亮劍2021”行動圍繞長江十年禁漁、重要水域禁漁、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和水產養殖投入品規范使用等重大任務,實施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重拳整治違法違規行為。扎實開展“清風”行動,嚴厲打擊水生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等違法行為。強化重大漁業違法違規案件掛牌督辦。推動區域間漁政執法機構執法合作,強化同公安、水利等部門合作機制,開展聯合、聯動、交叉執法,構建新監管格局。
(十一)加強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長江漁政執法監管指揮調度系統平臺,根據水域特征配備一批船艇、無人機、雷達視頻監控等執法裝備設施,強化專業執法技能,實現禁捕水域技防全覆蓋,推動日常執法監管能力與長江“十年禁漁”要求相適應,確保落實“禁漁令”有力量、有手段、管得住、管得好。強化漁政執法資格管理,開展漁政執法骨干人員能力提升活動,提高漁政執法隊伍素質。貫徹落實新《行政處罰法》及《漁政執法工作規范(暫行)》,規范執法辦案流程,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十二)抓好漁業安全生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推進全省漁業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漁船和船員管理。強化風險排查和源頭治理,以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漁業船舶安全風險防范實施方案為抓手,深入開展漁業安全隱患排查,從源頭上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大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落實各類漁業安全生產應對預案,加強日常應急訓練、演練和漁業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宣傳引導和教育培訓,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水上安全宣傳教育“五進”活動,深化“平安漁業”創建活動,構建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強化安全警示教育,筑牢安全生產思想防線。
四、強化統籌銜接,夯實漁業發展基礎保障
(十三)大力推進漁業產業融合發展。發展水產品產地加工,積極推動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拓展產業提質增效空間。鼓勵支持發展小龍蝦、臭鱖魚等特色水產品加工,促進水產加工業轉型升級。支持地方舉辦龍蝦節、螃蟹節、開湖節、水族展等活動,推動傳統水產養殖場生態化、休閑化改造,加快休閑漁業發展。加大電商、直供等水產品流通模式拓展力度,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合肥農交會等展會,持續提升“皖”牌水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漁業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漁業”。
(十四)積極推進脫貧地區漁業發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按照實施“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的要求,幫助脫貧地區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支持脫貧地區漁業經營主體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在脫貧地區推廣適宜當地條件的漁業產業模式,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十五)加強漁業統計工作。指導各地聚焦履行漁業統計法定職責,健全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隊伍和能力建設,做到統計責任到位、人員經費到位、保障措施到位。組織開展全省漁業統計人員輪訓,定期舉辦統計分析會商活動。嚴格執行統計數據逐級上報制度和統計報表單位負責人簽字蓋章制度,確保統計數據質量。及時監測并發布漁情和水產品市場信息,加強監測數據的研究分析和相關應用,增強指導漁業生產和決策的能力。
(十六)推進漁業科技創新。充分發揮水產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的作用,強化漁業科技創新,在水產種業、健康養殖、大水面生態漁業、養殖尾水治理等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強先進適用漁業技術模式集成示范與推廣應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漁業生產、管理等領域的應用,發展智慧漁業。強化標準引領,面向漁業現代化建設需求加強相關標準制修訂。
(十七)加強漁業支撐保障。推動《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修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發布安徽省“十四五”漁業發展規劃,明確今后五年漁業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統籌推進短板弱項指標提升。深化漁業支持政策改革,落實漁業發展補助政策,構建新階段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政策支持體系。抓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省財政水產產業發展等項目資金監督檢查,督促各市、縣(市、區)建立管理臺賬,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日期:2021-05-13
現將《2021年全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1年5月6日
2021年全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2021年全省漁業漁政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歷史性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漁業提質增效和水產品穩產保供為主題,以穩住、管好長江禁漁為重要任務,對標學習蘇浙滬,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科學謀劃,力爭全省水產品產量達到235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950億元,長江禁漁實現良好開局,確保“十四五”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地”和“種”兩個要害,做好水產品穩產保供
(一)穩定和拓展水產養殖發展空間。指導推動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開展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修發布和養殖證核發,完善重要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依法依規核發養殖證,做到應發盡發,切實保障生產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加強養殖證執法檢查,規范養殖生產秩序,依法拆除違法養殖。穩定池塘養殖面積,推進稻漁綜合種養規范發展,科學有序發展大水面漁業生產。
(二)打好水產種業翻身仗。啟動安徽省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奠定種業發展基礎。加強水產種業建設,修訂《安徽省省級水產原、良種場資格驗收辦法》,突出抓好水產良種生產基地和原良種場建設,加快“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加大良種選育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水產苗種企業提檔升級。加強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管理,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強化水生外來物種養殖監管,保障魚苗魚種供應質量。
(三)全面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推動落實《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皖農漁〔2019〕95號),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夯實綠色發展基礎。開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創建,推動養殖區域布局科學化、景觀化、景區化,力爭創建5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加強水生動物防疫能力建設,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推進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加大檢疫合格證明檢查力度。進一步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加強水產養殖投入品監管,開展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四)推動水產養殖規模化集聚發展。實施集中連片池塘標準化改造和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完善循環水和進排水處理設施,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加快實現水產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以環境和質量為重點,依法清理整治小散亂養殖。積極培育和壯大新型水產養殖經營主體,鼓勵水域灘涂經營權集中流轉和社會資本投入,推動水產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集聚發展。
二、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
(五)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強化《長江保護法》和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長江(安徽段)禁捕退捕有關工作的通知》,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關于完善長江禁捕執法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等文件要求,緊盯長江“十年禁漁”政治任務,緊扣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主責,發揮好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強化行刑銜接、加強聯合執法、完善群防群控、配強執法力量等,提升漁政監管能力,嚴格依法查處懲治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人防與技防并重、專管與群管結合的禁捕管理新局面,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聯動新機制,構建縱向到邊、橫向到底、水陸結合、區域協調的禁捕執法新格局,確保長江“十年禁漁”開局之年起好步、管得住。
(六)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結對幫扶。全面落實“十省百縣千戶跟蹤計劃”,強化“一對一”結對幫聯動態服務,督導各地及時將困難漁民納入相關幫扶政策和社會救助體系,兜牢社會保障底線。鼓勵退捕漁民因地制宜發展池塘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和大水面生態漁業,從事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等漁業相關產業,對接海洋漁業生產就業,為有意愿從事海洋漁業生產的長江退捕漁民創造條件。開發設置“護魚員”等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漁民,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七)保持對非法捕撈行為高壓嚴打態勢。會同省水利廳指導各地在河湖長制平臺基礎上,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屬地責任,切實推進“三無”涉漁船舶排查清理。聚焦重點,統籌推進,分類分階段實施打擊長江刀鱭非法捕撈、省市縣交界水域專項執法、“四清六無”回頭看、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執法等專項執法行動,強化部門協作和區域聯動,并通過暗訪暗查、督查督導強化行動效果,確保非法捕撈整治到位,維護禁捕秩序。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值班值守和有獎舉報制度,共享信訪舉報信息。推動長江野生江鮮禁售禁食,健全水產品“合格證+追溯憑證”索證索票制度。繼續將長江十年禁漁納入地方政府績效、河(湖)長制等相關考核體系,完善監督考核獎懲機制,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活動,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和部門的監管責任。
(八)推動漁業資源養護和可持續利用。落實內陸重要水域漁業資源養護制度措施。實施重要水域禁漁期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淮河、太平湖等重點水域禁漁制度,積極爭取地方政府重視和相關部門支持,創新管理手段與措施,加大禁漁期宣傳發動、執法監管工作力度,確保禁漁管理秩序穩定可控,禁漁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制定《安徽省長江禁捕期間特殊需要采集水生生物管理辦法》,建立施行暗查暗訪等工作制度,推動完善禁捕激勵約束督導考核工作體系。組織開展“放魚日”等重大增殖放流活動,全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種2億尾以上。常態化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非法活動排查,規范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組織開展漁業資源監測,做好增殖放流效果評估。
(九)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以實施好珍貴瀕危物種拯救行動計劃為重點,嚴格水生野生動物行政許可審批,嚴厲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運輸、利用水生野生動物行為,貫徹落實好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專用標識管理工作。組織做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宣傳貫徹,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積極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
三、強化執法監管,守牢漁業治理和安全生產底線
(十)組織開展安徽省“中國漁政亮劍2021”行動圍繞長江十年禁漁、重要水域禁漁、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和水產養殖投入品規范使用等重大任務,實施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重拳整治違法違規行為。扎實開展“清風”行動,嚴厲打擊水生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等違法行為。強化重大漁業違法違規案件掛牌督辦。推動區域間漁政執法機構執法合作,強化同公安、水利等部門合作機制,開展聯合、聯動、交叉執法,構建新監管格局。
(十一)加強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長江漁政執法監管指揮調度系統平臺,根據水域特征配備一批船艇、無人機、雷達視頻監控等執法裝備設施,強化專業執法技能,實現禁捕水域技防全覆蓋,推動日常執法監管能力與長江“十年禁漁”要求相適應,確保落實“禁漁令”有力量、有手段、管得住、管得好。強化漁政執法資格管理,開展漁政執法骨干人員能力提升活動,提高漁政執法隊伍素質。貫徹落實新《行政處罰法》及《漁政執法工作規范(暫行)》,規范執法辦案流程,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十二)抓好漁業安全生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推進全省漁業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漁船和船員管理。強化風險排查和源頭治理,以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漁業船舶安全風險防范實施方案為抓手,深入開展漁業安全隱患排查,從源頭上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大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落實各類漁業安全生產應對預案,加強日常應急訓練、演練和漁業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宣傳引導和教育培訓,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水上安全宣傳教育“五進”活動,深化“平安漁業”創建活動,構建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強化安全警示教育,筑牢安全生產思想防線。
四、強化統籌銜接,夯實漁業發展基礎保障
(十三)大力推進漁業產業融合發展。發展水產品產地加工,積極推動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拓展產業提質增效空間。鼓勵支持發展小龍蝦、臭鱖魚等特色水產品加工,促進水產加工業轉型升級。支持地方舉辦龍蝦節、螃蟹節、開湖節、水族展等活動,推動傳統水產養殖場生態化、休閑化改造,加快休閑漁業發展。加大電商、直供等水產品流通模式拓展力度,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合肥農交會等展會,持續提升“皖”牌水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漁業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漁業”。
(十四)積極推進脫貧地區漁業發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按照實施“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的要求,幫助脫貧地區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支持脫貧地區漁業經營主體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在脫貧地區推廣適宜當地條件的漁業產業模式,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十五)加強漁業統計工作。指導各地聚焦履行漁業統計法定職責,健全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隊伍和能力建設,做到統計責任到位、人員經費到位、保障措施到位。組織開展全省漁業統計人員輪訓,定期舉辦統計分析會商活動。嚴格執行統計數據逐級上報制度和統計報表單位負責人簽字蓋章制度,確保統計數據質量。及時監測并發布漁情和水產品市場信息,加強監測數據的研究分析和相關應用,增強指導漁業生產和決策的能力。
(十六)推進漁業科技創新。充分發揮水產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的作用,強化漁業科技創新,在水產種業、健康養殖、大水面生態漁業、養殖尾水治理等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強先進適用漁業技術模式集成示范與推廣應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漁業生產、管理等領域的應用,發展智慧漁業。強化標準引領,面向漁業現代化建設需求加強相關標準制修訂。
(十七)加強漁業支撐保障。推動《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修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發布安徽省“十四五”漁業發展規劃,明確今后五年漁業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統籌推進短板弱項指標提升。深化漁業支持政策改革,落實漁業發展補助政策,構建新階段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政策支持體系。抓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省財政水產產業發展等項目資金監督檢查,督促各市、縣(市、區)建立管理臺賬,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日期: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