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趙炳然團隊在雜交水稻食味品質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2021-05-08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毛畢剛843
核心提示:近期,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趙炳然團隊在雜交水稻食味品質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分別在食品科技一區TOP期刊Food Chem
近期,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趙炳然團隊在雜交水稻食味品質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分別在食品科技一區TOP期刊Food Chemistry和農林科學二區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彭彥博士和毛畢剛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趙炳然研究員、湖南農業大學肖應輝和唐文幫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高產一直是雜交水稻攻關的重要方向,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優良食味品質大米的需求增加。因此,培育高產、優質且食味優良的雜交稻品種是順應市場的需求。
 
  本研究通過分析一系列不同食味雜交稻組合及其親本的理化特性,明確了雜交稻米食味品質相關指標,并首次從食味品質角度出發,比較了相關性狀在雜交稻組合與親本間的關系,為雜交稻品質育種中親本的篩選提供了理論參考。此外,針對稻米蒸煮食味品質主效基因Wx和ALK,本研究分析了Wx和ALK不同等位組合對雜交稻米食味品質的遺傳效應,初步明確了秈型雜交稻優良食味品質形成的主效基因型搭配。
 
  表觀直鏈淀粉含量 (AAC) 一直被認為是影響稻米食味品質的關鍵因素,然而在雜交水稻品質育種過程中,具有相似AAC的雜交水稻品種有時會表現出明顯的食味品質差異。針對這一現象,本研究開展了AAC相近的代表性雜交稻食味品質理化特性和淀粉分子結構解析,在排除AAC這一主要影響因素的情況下,首次從淀粉精細結構的層面解析了雜交稻食味品質的差異,為將來優良食味品質雜交稻品種的選育提供了新的信息。


  圖1 Wx基因不同等位組合對雜交稻食味品質性狀的遺傳效應


  圖2 雜交稻組合及親本的淀粉粒形態及精細結構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科基金區域聯合基金“秈型雜交稻優良食味品質遺傳基礎及組配規律 (U19A2032)”和國家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資助。



日期:2021-05-08
 
地區: 湖南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