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安龍江百日行動”開展以來,牡丹江市市場監管局按照省市場監管局的統一部署,聚焦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和薄弱環節治理,上下聯動,同頻共振,齊抓共管,保障安全。截至目前,全系統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3444人次、檢查市場主體16722家、排查隱患99個,依法查處食品類案件3件;完成食品抽檢132批次,合格率100%;完成食用農產品抽檢52批次,合格率100%;快檢10批次,合格率100%,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的飲食安全。
01
進口食品專項治理“三強化”
一是強化培訓和指導。通過一堂課培訓、一張紙告知、一對一指導等方式,積極推進“黑龍江冷鏈”追溯平臺使用。組織培訓36次,培訓相關人員1253人;建立專項工作微信群11個;登記錄入市場主體897家,實現了冷鏈食品首站賦碼、終端亮碼、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讓經營者自覺履責、讓消費者應知盡知。
二是強化常態監管和應急處置。嚴格進口冷鏈(非冷鏈)食品從口岸到境內生產、流通、銷售的全程防控。完成進口冷鏈食品、食品外包裝、環境等核酸檢測5973批次,相關人員采樣1424批次,對涉疫食品及時排查處置。嚴格海關報關單、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消毒證明、核酸檢測報告“四證”管控。
三是強化重點領域管理和問題查處。緊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農貿(批發)市場、大型商超、連鎖超市、食品攤區、農村大集、海鮮專賣、生鮮超市、便利店、餐館、熟食店等進口冷鏈食品銷售量、使用量大的生產經營場所,強化“四證”管控;加大對來源不明、相關票據不全的進口食品的查處打擊力度,嚴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是否按照有關技術指南規定,對進口冷鏈食品內外包裝、貯存場所、生產加工設備實施清潔消毒。截至目前,檢查進口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657家,發現問題21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21份;檢查食品貯存冷庫171家,發現問題8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8份;完成第三方冷庫備案35家,完成率100%。
02
生產環節食品安全治理“三加強”
一是加強源頭風險排查。以節日熱銷的肉制品、乳制品、白酒、冷凍食品、食用油等節令性食品為重點,加強源頭治理,嚴格原輔料監管,嚴格生產過程監管,嚴防“一非兩超”。檢查乳制品生產企業2家、白酒生產企業3家、冷凍食品生產企業19家、食用油生產企業8家,完成近2年出現抽檢不合格肉制品生產企業和規上肉制品生產企業共3家的全覆蓋監督檢查,發現問題4個。
二是加強標識標簽監管。嚴查節日熱銷食品出廠無標簽、標簽不規范,普通食品宣稱功能、療效等問題,進一步規范食品標簽標識。
三是加強小作坊規范管理。在城鄉結合部開展了小作坊全面調查摸底,重點對小酒坊、酸菜和豆芽小作坊進行嚴格風險管控。加強宣貫《關于豆芽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的公告》和《龍江小燒酒小作坊生產衛生規范》要求,杜絕豆芽小作坊違規生產行為,推動小酒坊生產衛生達標。累計檢查小作坊108家(其中:小酒坊92家,檢查覆蓋率60%;酸菜小作坊6家,檢查覆蓋率75%;豆芽小作坊10家,檢查覆蓋率56%。)發現問題3個,實現了問題產品早發現、早處置。
03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治理“三規范”
規范農貿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檢查是否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記錄要求;規范受托方冷庫貯存,督促經營者發現來源不明的畜禽肉類及其制品、水產品,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等行為時,要及時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規范節日期間重點場所食品銷售安全監管,檢查農貿批發市場2個、大中型商超375個、農村集貿市場91個、農村食品銷售主體8357家,發現問題26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26份。
04
餐飲環節食品安全治理“五查五看”
以大型聚餐單位、農村城鄉結合部餐飲服務單位、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單位、網絡訂餐為重點,嚴查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行為,嚴禁使用來源不明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加強散裝白酒標識管理,對經銷散裝白酒和使用甲醇等燃劑類的餐飲單位進行逐一排查、登記造冊,同時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禁止大型聚餐。通過“五查五看”,對全市3994家餐飲服務單位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其中:大型聚餐單位100家,農村城鄉結合部餐飲服務單位532家,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服務單位226家,網絡訂餐主體3136家),發現問題37個,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
05
特殊食品環節安全治理“抓兩專”
嚴查經營單位不具備主體資格和超核準范圍經營、未明示專區(專柜)標識及保健食品警示語、未按規定專區(專柜)銷售特殊食品等行為。監督檢查特殊食品經營單位935家,開展特殊食品科普知識宣傳活動7次,發放宣傳資料252份。
日期:2021-03-02
01
進口食品專項治理“三強化”
一是強化培訓和指導。通過一堂課培訓、一張紙告知、一對一指導等方式,積極推進“黑龍江冷鏈”追溯平臺使用。組織培訓36次,培訓相關人員1253人;建立專項工作微信群11個;登記錄入市場主體897家,實現了冷鏈食品首站賦碼、終端亮碼、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讓經營者自覺履責、讓消費者應知盡知。
二是強化常態監管和應急處置。嚴格進口冷鏈(非冷鏈)食品從口岸到境內生產、流通、銷售的全程防控。完成進口冷鏈食品、食品外包裝、環境等核酸檢測5973批次,相關人員采樣1424批次,對涉疫食品及時排查處置。嚴格海關報關單、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消毒證明、核酸檢測報告“四證”管控。
三是強化重點領域管理和問題查處。緊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農貿(批發)市場、大型商超、連鎖超市、食品攤區、農村大集、海鮮專賣、生鮮超市、便利店、餐館、熟食店等進口冷鏈食品銷售量、使用量大的生產經營場所,強化“四證”管控;加大對來源不明、相關票據不全的進口食品的查處打擊力度,嚴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是否按照有關技術指南規定,對進口冷鏈食品內外包裝、貯存場所、生產加工設備實施清潔消毒。截至目前,檢查進口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657家,發現問題21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21份;檢查食品貯存冷庫171家,發現問題8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8份;完成第三方冷庫備案35家,完成率100%。
02
生產環節食品安全治理“三加強”
一是加強源頭風險排查。以節日熱銷的肉制品、乳制品、白酒、冷凍食品、食用油等節令性食品為重點,加強源頭治理,嚴格原輔料監管,嚴格生產過程監管,嚴防“一非兩超”。檢查乳制品生產企業2家、白酒生產企業3家、冷凍食品生產企業19家、食用油生產企業8家,完成近2年出現抽檢不合格肉制品生產企業和規上肉制品生產企業共3家的全覆蓋監督檢查,發現問題4個。
二是加強標識標簽監管。嚴查節日熱銷食品出廠無標簽、標簽不規范,普通食品宣稱功能、療效等問題,進一步規范食品標簽標識。
三是加強小作坊規范管理。在城鄉結合部開展了小作坊全面調查摸底,重點對小酒坊、酸菜和豆芽小作坊進行嚴格風險管控。加強宣貫《關于豆芽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的公告》和《龍江小燒酒小作坊生產衛生規范》要求,杜絕豆芽小作坊違規生產行為,推動小酒坊生產衛生達標。累計檢查小作坊108家(其中:小酒坊92家,檢查覆蓋率60%;酸菜小作坊6家,檢查覆蓋率75%;豆芽小作坊10家,檢查覆蓋率56%。)發現問題3個,實現了問題產品早發現、早處置。
03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治理“三規范”
規范農貿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檢查是否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記錄要求;規范受托方冷庫貯存,督促經營者發現來源不明的畜禽肉類及其制品、水產品,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等行為時,要及時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規范節日期間重點場所食品銷售安全監管,檢查農貿批發市場2個、大中型商超375個、農村集貿市場91個、農村食品銷售主體8357家,發現問題26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26份。
04
餐飲環節食品安全治理“五查五看”
以大型聚餐單位、農村城鄉結合部餐飲服務單位、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單位、網絡訂餐為重點,嚴查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行為,嚴禁使用來源不明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加強散裝白酒標識管理,對經銷散裝白酒和使用甲醇等燃劑類的餐飲單位進行逐一排查、登記造冊,同時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禁止大型聚餐。通過“五查五看”,對全市3994家餐飲服務單位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其中:大型聚餐單位100家,農村城鄉結合部餐飲服務單位532家,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服務單位226家,網絡訂餐主體3136家),發現問題37個,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
05
特殊食品環節安全治理“抓兩專”
嚴查經營單位不具備主體資格和超核準范圍經營、未明示專區(專柜)標識及保健食品警示語、未按規定專區(專柜)銷售特殊食品等行為。監督檢查特殊食品經營單位935家,開展特殊食品科普知識宣傳活動7次,發放宣傳資料252份。
日期: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