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在食用菌的烹飪產品及其多糖的消化、發酵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0-21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313
核心提示: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的劉韞滔副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區,Top期刊,IF:6.306)和《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的劉韞滔副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區,Top期刊,IF:6.306)和《Carbohydrate Polymer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IF:7.182)分別發表了題為“Processing of four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ofOudemansiellaradicata: Effects onin vitrobioaccessibility of nutri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四種烹飪方式對長根小奧德蘑營養素的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研究)和“In vitrosaliva-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and fecal fermentation ofOudemansiellaradicatapolysaccharides reveal its digestion profile and effect on the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長根小奧德蘑多糖的體外消化及其酵解代謝特征的研究)的論文。
 
  食用菌作為人類共知的佐膳佳品,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合理的營養配比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如何科學充分利用該資源則成為當前研究熱點。絕大多數食用菌需烹飪后食用,但食用菌經過不同烹飪方式處理后,其營養成分受到的影響方式及程度因烹飪方法和食用菌種類而異,因此,本課題組針對長根小奧德蘑進行了四種常見的家庭烹飪(煮、蒸、炸、微波)處理,利用體外模擬消化模型,首次系統全面的探究了不同烹飪方式與營養素的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活性的變化規律,便于針對性的采取保持技術對營養素實施有效的保護,科學合理地評價膳食礦物質和微量營養素的攝入量,指導食用菌的科學烹飪及加工。
 
  此外,長根小奧德蘑多糖的生物活性已被廣泛研究和證實,但關于長根小奧德蘑多糖的消化酵解特性尚不明確,這制約了對其多糖活性機制的深度挖掘。因此,本課題組深入探究并闡明了消化過程中,長根小奧德蘑多糖結構、抗氧化活性的變化規律,以及酵解過程中,多糖對腸道微生物的調節特性。該研究首次對長根小奧德蘑多糖的消化酵解特性展開研究,也為具備類似結構特性的多糖提供相關理論借鑒和參考。
 
  課題組長期從事功能食品的相關研究,尤其在活性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和功能評價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身優勢和特點。同時本課題組還針對活性成分的靶向遞送系統,以及食品抑菌材料等領域展開了系列研究。近3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共發表SCI論文19篇(均為中科院二區以上)。





日期:2020-10-21
 
地區: 四川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