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項目針對我國沿海灘涂缺少耐鹽水稻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的現狀,重點開展了水稻耐鹽性評價新技術與耐鹽種質資源篩選、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和鹽堿地水稻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制定了水稻品種耐鹽性評價標準,建立了“耐鹽與優質、抗病、高產相結合的分子標記高效聚合育種技術體系”、“中、重度鹽堿地快速高效脫鹽培肥技術”和“鹽堿地機插水稻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體系”,育成一批適宜不同生態區的耐鹽水稻新品種。項目成果在江蘇、山東、遼寧、天津、廣東等沿海灘涂及內陸鹽堿地不同生態區得到大面積應用,平均畝產量超400公斤,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我國有沿海灘涂約3500萬畝,江蘇占1/3左右,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項目成果對促進江蘇乃至全國糧食增產、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日期:2020-08-07
項目針對我國沿海灘涂缺少耐鹽水稻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的現狀,重點開展了水稻耐鹽性評價新技術與耐鹽種質資源篩選、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和鹽堿地水稻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制定了水稻品種耐鹽性評價標準,建立了“耐鹽與優質、抗病、高產相結合的分子標記高效聚合育種技術體系”、“中、重度鹽堿地快速高效脫鹽培肥技術”和“鹽堿地機插水稻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體系”,育成一批適宜不同生態區的耐鹽水稻新品種。項目成果在江蘇、山東、遼寧、天津、廣東等沿海灘涂及內陸鹽堿地不同生態區得到大面積應用,平均畝產量超400公斤,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我國有沿海灘涂約3500萬畝,江蘇占1/3左右,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項目成果對促進江蘇乃至全國糧食增產、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日期: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