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南京市暢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銷渠道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南京市暢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銷渠道實施方案
為切實做好農產品特別是蔬菜保供穩價工作,現就暢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銷渠道,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以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為目標,通過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方式,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保證農產品均衡有效供給,加強農產品配送分銷和零售終端網絡建設,推進直供直配和產銷對接,形成有序、高效、穩定的農產品生產、采購、配送、轉運、分銷網絡體系,建立以消費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有效監管和適度調節的良性發展機制,保障城鄉居民農產品的便捷、實惠、安全消費。
二、工作任務及目標
(一)推進生產基地建設。結合我市農業“1115”工程規劃,按照高標準建設、規模化生產、規范化運作要求,加快推進標準化菜地建設。在我市近郊地區,重點規劃建設六合區東溝、浦口區盤城、江寧區湖熟與谷里、溧水縣和風五個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同步提升棲霞區八卦洲萬畝蘆蒿蔬菜種植基地設施建設水平,發展設施蔬菜、有機蔬菜、特色蔬菜等種植,擴大地產蔬菜種植規模。全市地產蔬菜自給率達到30%,其中,地產葉菜自給率達到80%。
加強都市圈農產品產銷對接和合作。在都市圈范圍內,規劃布局百萬畝農產品生產基地,作為我市農產品市場供應的后援基地,穩定“菜籃子”供貨渠道,保障安全有效供應。
(二)推進配送分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南京眾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農產品集散功能和配送分銷的主渠道作用,以零售終端網點和最終消費客戶、社區居民為重點,加快整合和優化供應鏈條,創新供應渠道模式,縮短最后一公里距離。通過加大貨源組織力度,組建專業配送服務車隊,搭建“e鮮美”生鮮農產品信息與電子商務平臺,設立社區配送分銷點,加強供需雙方對接等舉措,按照統一采購加工、統一標識形象、統一管理標準要求,開展農產品直供直配服務,建立上聯生產基地和經銷大戶,下聯零售終端和團購單位的農產品配送分銷體系。
在主城區農貿市場及社區內建立生鮮農產品直供直配銷售點100個。新增直供直配團購單位50個,累計達到300個。
(三)推進農產品“超市+基地”對接。新增蘇果超市直采自營農產品生產基地20個,累計達到90個,直采自營農產品比重由50%提高到60%;新增設立蘇果低價蔬菜銷售專區30個以上。
(四)推進蔬菜生產基地、種植大戶與農貿市場對接。推動郊縣及周邊地區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種植大戶與農貿市場建立場地掛鉤關系,在農貿市場內設立蔬菜直銷或代銷點。江南九區新增農貿市場蔬菜直銷或代銷點160個,累計達到1800個。
(五)推進農產品直營直銷店建設。繼續推進農產品平價直銷店建設,新增平價直銷店(區)100個;利用現有零售網絡資源,擴大特色農產品經營范圍,建設“固城湖”特色農產品直銷連鎖店50個。
(六)推進農貿市場提檔升級。以改善市場購物環境、優化完善網點布局為目標,按照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管理要求,從下半年起,利用兩三年時間,對現有農貿市場全面開展提檔升級,減少大棚式農貿市場,改善市場設施條件和經營環境,推進農貿市場環境提升、管理有序,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舒適的購物場所。同時,加強新建小區農貿市場配套建設,進一步完善農貿市場布局,方便居民生活消費。
三、實施內容及工作步驟
(一)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圍繞六個萬畝蔬菜基地規劃建設目標,開展規模蔬菜生產基地現狀情況調查梳理,確定萬畝基地的規劃建設范圍;制定蔬菜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進度時序表,并按照政策扶持、聯合協作、授牌認證等形式進行分類推進。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計劃指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茬口布局,做到均衡有效供應。對農藥、肥料、種苗實施嚴格監管,確保蔬菜安全、可靠、放心。
責任單位:市農委,相關區縣政府
借助南京都市圈市長峰會和“菜籃子”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繼續深化推進與省內淮安、鎮江、東臺、阜寧,安徽滁州、來安、馬鞍山、和縣等蔬菜主產區的對接與合作,與產區政府或農業主管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保證蔬菜按照生產協議定量銷往南京,建立都市圈百萬畝蔬菜供應基地,提高市場供應的可控性。
組織我市蔬菜批發市場、經銷大戶、綜合超市到周邊城市生產基地開展考察和產銷對接,通過考察認定和授牌,將一批設施條件好、抗災能力強的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作為我市蔬菜保供基地和蔬菜在田儲備基地進行培育。
組織召開蔬菜產銷對接工作推進會,安排部分都市圈產區城市與我市簽訂產銷合作協議,授牌一批新增蔬菜保供基地,安排一批新增周邊菜籃子供應基地與南京眾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簽訂產銷合作協議,組織一批蔬菜生產基地與我市綜合超市、農貿市場、團購單位開展產銷對接。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委,各區縣政府
(二)農產品配送分銷體系建設
以南京眾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重點建設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生鮮農產品分揀加工中心,根據客戶需求,加強與生產基地、經銷大戶合作,實行規模化集中采購,開展質量檢測、分揀加工,為統一配送分銷提供貨源保證。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e鮮美”生鮮農產品信息與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信息、價格發布和網上訂貨,對采購加工、訂單配送等實行信息化管理。
開展批發市場與綜合超市、農貿市場、團購單位的對接合作,建立穩定的供需對接關系。結合居民需要,由街道、社區提供固定場所或交通便利的場地,設立眾彩市場、蔬菜基地、種植大戶等社區直銷配送點,加強農產品與社區對接。
統一配置專用配送車輛,組建專業配送服務車隊,對綜合超市、農貿市場、團購單位以及社區直銷配送點開展直供直配服務。
7月份,啟動生鮮農產品分揀加工中心;農產品信息與電子商務平臺正式投入運行,公布農產品信息,開展網上訂貨、交易和配送服務;完成全市主要集伙單位和消費大戶基本情況的摸底調查工作,明確發展對象,制定量化的進度目標。
三季度,建設生鮮農產品直供直配銷售點50個。
四季度,建設生鮮農產品直供直配銷售點50個。
責任單位:江寧區政府,市商務局,相關區政府
(三)農產品“超市+基地”對接
以蘇果超市為主體,采取自有品牌基地、認證基地及合作基地的運作模式,通過產銷雙方簽訂戰略聯盟合作協議,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產銷對接關系,重點發展自有品牌基地,擴大直采自營農產品比重,不斷推進和完善“超市+基地”供應鏈模式。全年新增新增農產品生產基地20個,設立蘇果超市直采自營低價蔬菜銷售專區30個以上,常年銷售一定品種和數量的低價蔬菜。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委
(四)蔬菜生產基地、種植大戶與農貿市場對接
推動我市規模蔬菜基地、種植大戶與農貿市場建立場地掛鉤關系,按照“定菜農身份、定生產基地、定銷售攤位、定食品安全責任”的“四定”要求,繼續推進在江南九區農貿市場內設立蔬菜直銷或代銷點,開展蔬菜產銷直流。主城六區各新增蔬菜直銷或代銷點20個,雨花臺區、棲霞區各15個,江寧區10個。7月份,篩選和確定一批開設農貿市場直銷或代銷點的蔬菜生產基地、種植大戶。8月份,召開蔬菜規模生產基地、種植大戶與新增直銷或代銷點的農貿市場負責人對接會,完成江南九區農貿市場新增蔬菜直銷或代銷點的確定工作。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委,各區縣政府
(五)農產品直營直銷店建設
依托南京眾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高淳水產品批發市場、寧供農業產業發展集團公司等一批骨干流通企業以及蔬菜生產基地等主體,在新建小區和部分社區網點配套不足的區域,開設社區平價直銷店、直營連鎖店、便利店,完善零售網點布局,滿足居民消費需求。
進一步建立完善農產品平價直銷店(區)準入、扶持、運營和管理體系,鞏固現有平價直銷店(區),繼續推進社區農產品平價直銷店(區)建設,初步建成多種類、多層次、布局合理、管理規范的平價直銷店網絡體系。10月1日前,全面完成年度任務。
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市商務局,市供銷合作總社,各區縣政府
以高淳水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組建江蘇固城湖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現有“固城湖”螃蟹連鎖店網絡資源,擴大特色農產品經營范圍,發展特色農產品直銷連鎖店。
三季度,建設特色農產品直銷連鎖店30個。
四季度,建設特色農產品直銷連鎖店20個。
責任單位:高淳縣政府,市商務局
(六)農貿市場提檔升級
以基礎設施條件差,尤其是城區大棚式農貿市場為重點,按照標準化建設要求,先難后易,分步實施,分類推進,對全市農貿市場開展提檔升級,提高市場設施條件,改善市場購物環境。計劃利用兩年半時間,重點對全市315個農貿市場中基礎設施條件差、管理水平不高的約120家市場進行提檔升級,其中,江南八區大棚式農貿市場40個。計劃三年內完成,第一個實施年計劃完成45%,第二個實施年計劃完成40%,第三年完成掃尾工作。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各區縣政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資金扶持
從市服務業發展資金、放心副食品發展資金中分別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暢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銷渠道工作。運用省、市價格調節資金支持農產品平價直銷店建設。安排市農貿市場建設專項資金,各區縣政府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配套,推進農貿市場提檔升級。
市財政局會同商務局擬定暢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銷渠道建設和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專項資金補貼管理辦法,明確補貼范圍、對象、標準以及驗收撥付程序等要求。
(二)降低農貿市場物業租金、攤位費、稅費
認真落實降低農貿市場物業租金、攤位費、稅費工作要求,對政府、街道、社區所屬的集體產權物業的各農貿市場,原則上按照30%左右幅度降低農貿市場物業租金、攤位費、稅費,降低部分由各區縣政府自行解決。同時,降低租金、攤位費、稅費與穩定菜價同步聯動。市根據各區縣工作情況,給予一定獎勵。
市商務局會同物價局、地稅局、財政局擬定農貿市場降低物業租金、攤位費、稅費的實施意見。各區縣政府根據統一部署,結合各自實際,分別拿出降低農貿市場物業租金、攤位費、稅費的具體操作辦法,并認真組織實施。市物價局對降低農貿市場物業租金、攤位費、稅費與穩定菜價聯動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三)落實有關政策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落實農產品運輸車輛“綠色通道”政策,對符合《關于擴大我省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范圍的緊急通知》所規定的農產品運輸車輛,落實免費放行政策;市公安局交管局對農產品配送車輛進城免費發放禁區通行證,并提供暢通便捷有序的通行和停靠條件;市物價局對農貿市場的攤位費實行嚴格備案管理,加強監督檢查,杜絕農貿市場巧立名目收取或攤派各種不合理費用;落實農貿市場、平價直銷店用水、用電優惠政策;市規劃局、國土局、住建委、地稅局等部門按照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要求,落實新建和提檔升級農貿市場的規劃選址、用地保障、稅費減免等相關政策規定。
(四)建立例會制度
建立暢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銷渠道工作例會制度。每季度由市分管領導召開一次由市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負責人參加的工作例會,研究解決有關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布置下一階段工作任務;每月由市商務局召開一次具體工作推進落實會議,由市相關部門職能處室及企業負責人參加,落實季度會議精神,及時溝通情況,解決有關具體問題,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同時,積極做好社會宣傳工作,爭取社會各方支持。
(五)加強跟蹤落實
按照“以區(縣)為主,屬地管理”原則,各區縣政府是暢通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銷渠道工作的責任單位,負責本區域內的建設發展工作。市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明確責任,協調推進落實。對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各區縣政府、市相關部門要及時跟蹤,并于每月5日前向市商務局報送工作進展情況,確保目標任務按期按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