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
為落實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的《關于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部署要求,以我市打造現代商貿流通試點城市為抓手,持續完善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優化發展方式,推動創新轉型,加快開放融合發展,不斷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現我市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局等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完善天津市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市商務局 市發展改革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財政局 市規劃資源局 市交通運輸委
市農業農村委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市場監管委
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市稅務局 自貿試驗區管委會
市供銷合作總社
2025年3月7日
(聯系人:市商務局市場建設處 石學亮;聯系電話:022-63085479)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完善天津市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的《關于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部署任務和工作要求,暢通我市商貿流通產業鏈,健全城鄉流通網絡,推進批零業態創新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用好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應,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不斷激發我市消費活力和經濟發展動能。
二、工作目標
從2025年到2027年,利用三年時間,構建起我市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內外聯通更加順暢、城鄉貫通更加融合、產銷對接更加便捷、物流運輸更加高效、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供應鏈領軍企業,努力將我市打造成為城鄉統籌發展、輻射帶動力強、供應韌性好的現代商貿流通節點城市。
三、任務分工
(一)以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為重點,實施農村市場升級工程。
一是補齊縣域商業基礎設施短板,建設改造一批鄉鎮商貿中心、大中型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菜市場、集貿市場和農村便民商店,便利經營主體登記注冊,加強信用監管,強化數字賦能,拓展服務功能,優化設施設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委、市供銷合作總社,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二是扶持打造一批直播電商基地,完善配套服務,吸引電商企業和服務機構入駐,打造電商人才培訓、企業孵化、品牌培育一站式服務平臺,培育一批縣域數字流通龍頭企業。加快客運、貨運、郵政一體化合作,強化各類基礎設施全要素銜接與協同融合。支持和引導農村商店與農村綜合服務社、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多站合一、一網多用,提高綜合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委、市農業農村委、市供銷合作總社,各相關區人民政府)
三是進一步完善我市現有的區域集散型-銷地型-產地型三級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在濱海新區、環城四區和靜海區培育6家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提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推廣冷鏈技術應用,加快冷鏈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到2027年底,實現我市果蔬、肉、水產品冷鏈流通率達到41.6%。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發展訂單農業、凈菜加工、產銷對接,培育“津農精品”產品,加強品牌建設,優化銷售渠道,提升產品質量和銷量。加強農產品零售網點建設,提升線上線下銷售能力,不斷完善和壯大農產品網絡。(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委、市供銷合作總社,各區人民政府)
(二)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實施城市商業提質工程。
一是高標準推進商圈建設,加快傳統商圈智慧化升級改造。積極引入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培育本土品牌,著力推進首發經濟,構建商文旅融合新消費場景,打造29條商業街,79個大型商業設施,培育金街、意風區等8個地標商圈,實現“一區一中心”。圍繞打造海河經濟消費帶,不斷優化“圈、街、樓、店、網”空間布局,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拓展消費空間,集聚商業資源。持續補齊基本保障類業態、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打造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規范有序、商居和諧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進一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便利化、標準化、多元化、品質化需求。遴選一批天津消費名品,組織企業申報工信部“中國消費名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資源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是推動生活必需品應急備用場地建設,提升批發市場平急轉換能力,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生活必需品倉儲配送企業、電商平臺等組成的應急中心倉備用體系。進一步優化聯保聯供布局,東麗、西青、津南、北辰等環城四區,武清、寧河、寶坻、靜海、薊州等遠郊五區要用好支持政策,充分挖掘利用屬地保供企業資源,立足區域應急保供需要,每區至少布局建成1處不少于10000㎡應急中心倉,確保服務全市保供大局。支持承擔市區兩級政府部門的肉蛋鹽菜奶及應急食品等承儲任務的企業建設改造儲備倉儲設施,提升保供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以推進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為支撐,實施批發業高質量發展工程。
依托我市港口優勢,不斷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服務能力和效率。推動適港產業的建鏈、延鏈、補鏈,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全球貿易樞紐、商品流通集散地。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提升農產品批發市場數字化、綠色化、智慧化水平。鼓勵天津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天津國際電子商品交易有限公司等商品現貨交易場所發展。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新建或改造商品交易、倉儲物流、展覽展示、分揀加工、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完善信息化平臺、電子結算、節能減排、質量檢測等功能投入,增強農產品集散和區域輻射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以爭創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為契機,實施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
一是推動零售設施改造升級,提升硬件水平,豐富差異化產品服務供給。推動線上線下零售創新轉型,引入優質數字化服務商,數字化賦能實體零售,打造數字化消費場景,以數字化服務提升購物體驗。支持線上零售企業持續創新,鼓勵電商企業拓展線下體驗店、智慧商店,提升商品質量和服務體驗。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零售企業找準經營定位,布局精品超市、會員制超市、買手店、概念店等零售業態。支持國潮品牌、老字號品牌等舉辦主題活動,創新消費場景,打造商文旅融合的新型國潮體驗消費業態。支持即時零售創新發展,支持依托線上平臺的前置倉模式拓展業務。支持免稅零售融合城市文化資源,打造“旅游+商業”、“進口+國產”免稅生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供銷合作總社,各區人民政府)
二是結合區域定位和消費人群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開展“一店一策”改造,推動業態融合,支持零售與文娛、健康、體育等領域跨界融合發展,打造主題式、沉浸式消費場景。支持個體工商戶轉企,推動“小店經濟”繁榮發展。支持鄉鎮商業中心補齊生活服務功能,發展餐飲、親子、娛樂、維修等多種業態。鼓勵大型商業連鎖企業下沉農村市場,在縣域范圍內新建或提升改造門店,提升城鄉商業設施整體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委、市供銷合作總社,各區人民政府)
(五)以供應鏈體系城市建設為抓手,實施供應鏈創新提升工程。
一是加快構建綠色高效、安全可靠、智慧便捷的現代冷鏈產業體系,推動冷鏈產品跨區域流通。支持按照京津冀冷鏈物流區域協同標準,提級改造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全溫帶冷庫和冷鏈集配中心。推動符合餐飲服務經營條件的中央廚房建設,引導生產車間、冷鏈車間、加工設備升級改造,提高骨干流通企業分揀加工效率,提升加工精細化水平。推進冷鏈產業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冷鏈加工產業,支持從基礎加工向分割包裝、預制菜、生鮮電商配送等全產業鏈延伸。推動提升農產品產后集散、商品化處理、區域分撥配送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拓展電商銷售渠道,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委、市供銷合作總社,各區人民政府)
二是提高供應鏈協同水平,支持供應鏈企業聯合上下游,加強產供銷儲運一體化運營服務,開展多式聯運,降低庫存和運輸成本。支持供應鏈技術開發、服務創新,加強供應鏈技術在商業和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在供應鏈體系城市建設基礎上爭創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中心城市。(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委,各區人民政府)
(六)以智慧商貿物流城市建設為方向,實施商貿物流數智賦能工程。
一是推動標準化托盤應用,帶動物流上下游相關設施設備的標準化銜接,提高物流鏈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協同化水平。支持標準化托盤生產型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引進和更新改造生產設施設備。支持托盤租賃服務企業擴大租賃、回購、維修等業務。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快消品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購置或租賃標準化托盤及相關設備,改造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到2027年底,實現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使用標準托盤數量占托盤數量比重達到96%。(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委、市供銷合作總社,各區人民政府)
二是發展智慧物流,在商貿流通領域推廣智能立體庫和自動分揀、碼垛機,提高存儲、裝卸、周轉效率。打造商貿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物流全鏈路信息整合,推廣智能倉儲、無人配送等設施設備。持續推進網絡貨運企業聚集發展,完善城市末端智能配送設施,推廣自助提貨柜、智能快件箱。(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委、市供銷合作總社,各區人民政府)
三是拓展逆向物流,引導家電生產、銷售、回收企業以及電商平臺利用其現有渠道,建立廢舊家電的逆向物流回收路徑。推廣靈活多樣的回收方式,如“以車代庫”、自動有償回收機等,開展預約、流動和定時定點回收服務。發展“互聯網+回收”模式,支持再生資源交易市場。推動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提質升級,不斷增強報廢機動車回收能力,提升自動化、精細化拆解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七)以支持流通企業“走出去”為導向,實施流通領域世界一流企業培育工程。
一是依托天津港區位優勢和現有產業集群基礎,推動形成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商貿物流園區、跨境電商園區,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資源入駐。支持本市企業參加國際展會、論壇等活動,擴寬海外市場渠道。鼓勵和支持商貿流通企業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是支持商貿流通、跨境電商、跨境物流等企業加大海外倉儲設施、營銷服務中心、海外物流中心建設,完善跨國營銷網絡和物流配送網絡,拓展全球營銷和布局。加強與出口企業有效對接,幫助企業共享本市現有海外物流資源,利用海外物流中心與跨境電商聯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八)以現有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為依托,實施內外貿一體化工程。
加強外貿出口產品內銷市場對接和推廣,推動舉辦天津市外貿優品系列展示展銷活動。建立內外貿一體化企業聯系制度,培育10家主業突出、經營規模大、內外貿業務融合發展基礎好、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內外貿一體化領跑企業。依托現有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引導企業開拓內外貿市場、一體化經營,培育5家內外貿融合發展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學習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天津自貿試驗區開放平臺作用,加大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創新力度。探索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打造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各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商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委、市農業農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委、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稅務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市供銷合作總社及各區人民政府共同組成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加強業務對接,定期研究推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落實。(責任單位:各有關部門、各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規劃引領。落實商業服務設施布局規劃、物流業空間布局規劃等專項規劃要求,支持商業消費空間布局與提質,服務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為商圈項目提供規劃資源保障,積極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鄉村項目用地批準使用、作價入股等方式為鄉村商貿流通項目落實土地要素保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
(三)加大資金支持。用足用好中央地方資金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現代商貿流通試點項目給予政策支持。落實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現代商貿流通和批發零售業轉型升級項目給予貸款等金融支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做好政策銜接。統籌銜接好現代商貿流通試點城市建設和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申報工作,緊跟國家政策導向,積極爭創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中心城市、商貿物流城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帶動作用和現代供應鏈牽引作用,健全我市城鄉流通網絡,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