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漁業主管局,廳有關處室、單位:
根據省委省政府、農業農村部工作部署和我省漁業工作實際,制定《2022年山東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2年3月16日
2022年山東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2022年全省漁業漁政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局長會議部署要求,對標對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海洋強省建設和“十四五”目標任務,持續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實發展基礎,牢牢守住水產品穩產保供底線
(一)穩定和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指導推動地方各級依法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和養殖證核發,推動漁業重點縣養殖水域灘涂登記發證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探索多種模式拓展養殖空間,穩妥推進深遠海養殖,組織實施好中央深遠海養殖設施設備專項項目,指導支持“百箱計劃”“千箱工程”“牧漁1號”“牧漁2號”和“國信1號”等項目實施和運營管理;深挖鹽堿地、澇洼地開發利用潛力,編制鹽堿地漁業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大水面生態漁業“一水一策”利用。
(二)深入實施水產種業振興行動。落實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配合開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啟動46處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物種本底調查。爭取國家水產種質資源分庫建設立項。實施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項目,搭建南美白對蝦、蝦夷扇貝、牡蠣等聯合育種平臺,推薦國家審定水產新品種3個;加強省級水產原良種場監管,新確認5-10家省級水產原良種場;開展優勢水產種業企業遴選及相關扶持政策實施;健全水產苗種生產許可和產地檢疫制度,打擊違法生產、出售、運輸行為。
(三)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持續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培樹67處骨干基地,重點推廣多營養層級等10項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模式和工廠循環水等8項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深入開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創建,爭創4-6處國家級示范區。推進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制定《山東省落實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實施內陸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達標治理項目。積極推進智慧漁業建設,聚力打造3-5個智慧漁業應用場景。加強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推進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建設和苗種檢疫監督執法。組織制定應對氣候、疫病等突發情況的指導措施,跟蹤督促、指導榮成海帶災害復產。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推進水產養殖用投入品整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二、加強漁業資源養護,促進可持續利用
(四)持續開展漁業資源保護。抓好海洋伏季休漁管理,落實內陸重點水域和黃河禁漁期制度,提升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監管力度,多措并舉加強黃河山東段及其河口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修復;探索實施限額捕撈制度,持續開展減船轉產和捕撈漁船設施設備更新改造;充分利用漁業資源養護補貼,引導發展資源友好型捕撈。
(五)科學實施增殖放流。認真貫徹實施《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山東省“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發展規劃》,制定年度增殖放流工作指導意見,積極探索增殖放流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制定測水配方工作指導意見,加強沿黃流域放魚養水精準化、科學化支撐;繼續創新組織好6月6日“全國放魚日”“云放魚”等特色放魚活動,打造群眾性增殖放流品牌。繼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完成年度增殖放流70億單位目標。深入開展漁業資源調查與分析評價,持續開展重點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監測,繼續做好涉漁工程對漁業資源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工作。
(六)高水平建設海洋牧場。完善海洋牧場管理制度,推進海洋牧場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國家級和省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爭創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3-5處;做好國家級、省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年度評價和復查工作;開展第二批、第三批國家級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建設項目驗收,加快第四批、第五批人工魚礁建設投放進度,做好第六批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審批和第七批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儲備。挖掘海洋牧場生態環境修復、生物資源養護功能,提升海洋牧場海草床、藻類、貝類的生物固碳作用;開展相關技術研究,探索漁業碳匯體系建設。
(七)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加強重點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組織實施好重點物種保護行動計劃。完善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制,研究制定《山東省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辦法》。嚴格水生野生動物利用審批,推動標識管理試點。組織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系列活動,做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宣傳貫徹。加強水生野生動物從業機構安全生產和監督管理水平,完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安全工作機制。
三、推進三產融合,提升全產業鏈價值
(八)加強產銷對接。推進市場流通能力建設和產品營銷,以正名大菱鲆、打造“鹽田蝦”為重點,借助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等水產專業展會平臺和海水產品進內陸系列活動,打造“好客好品 好水好魚”漁業品牌;支持各地利用節慶、博覽會、線上營銷、產銷直供等平臺、手段,提升我省漁業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漁業生產統計,完善養殖漁情監測,開展水產養殖重點品種監測。加強水產品價格和市場監測分析,強化漁情、市場和貿易數據收集。
(九)延伸產業鏈條。開展全省水產品加工業摸底調研,建立全省水產品加工項目管理庫;實施好2022年水產品加工及倉儲保鮮能力建設項目。積極發展休閑漁業,加快《山東省休閑海釣管理辦法》等相關管理制度的修訂,做好省級以上休閑海釣賽事活動備案管理,加強漁夫垂釣品牌宣傳,推動休閑漁業復工復產。
(十)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建設港、產、城一體化現代漁港經濟區,加快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煙臺牟平區、日照開發區3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項目建設,爭取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儲備項目,啟動省級漁港經濟區建設,推進產業漁港、綠色漁港、人文漁港、智慧漁港和平安漁港發展,不斷提升漁港經濟區建設與推進漁區鄉村振興的融合度。
四、強化監管效能,全面做好涉外漁業管理
(十一)規范發展遠洋漁業。落實“十四五”遠洋漁業發展規劃,用足用好中央漁業發展補助資金,扎實推進相關重點工作落實落地。加快推進沙窩島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加納等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加快南極磷蝦船“華祥9”建造,提升遠洋漁業綜合保障能力。組織開展遠洋漁業管理人資格、安全生產管理等業務技能培訓,扎實開展遠洋漁業監管年行動,全面提升我省遠洋漁業企業履約能力和規范化管理水平。組織舉辦中國(山東)遠洋漁業產品博覽會,打響山東遠洋漁業品牌。積極開拓金槍魚、魷魚等遠洋漁業產品國內消費市場,助推遠洋漁業融入雙循環格局。
(十二)加強涉外漁船管控。加強涉韓入漁漁船管理,杜絕嚴重違規行為發生。加強與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漁業協會、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和省外辦、省公安廳、山東海警局等部門、單位的對接協調,及時妥善處置涉外漁業事件。修訂完善責任追究辦法,嚴格規范做好涉外違規責任追究工作。做好各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工作。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和遠洋漁船回國報告三項制度,堅決防止疫情通過海上輸入。
五、加強源頭治理,提升漁政執法能力
(十三)抓好海洋涉漁綜合治理。實行省市縣三級、多部門一體化運行,不斷深化全鏈條、全環節綜合治理。強化源頭治理,消除涉外漁船違規隱患,防止涉外違規事件發生。嚴厲整治海洋涉漁“三無”船舶,加強港口碼頭岸線巡查、重點海域巡航、船舶修造企業檢查,以零容忍態度,堅決鏟除“三無”漁船生存空間。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堅決鏟除非法捕撈、越界捕撈的滋生土壤。
(十四)嚴格漁政執法。組織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22”山東省系列執法行動。不斷強化與海警、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執法協作,切實打好海洋伏季休漁和黃河禁漁等休禁漁持久戰,持續推進拖改刺(圍)、拖(圍、刺)改釣漁船整治,繼續強化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和水產養殖執法監管,嚴格管理專項(特許)捕撈,依法嚴厲打擊涉漁違法違規行為。
(十五)強化依港管船能力。嚴格落實漁船船籍港管理制度,夯實漁船管理屬地責任。建立完善漁業執法機構和海岸警察駐港、巡港制度,加大漁港執法力度,加強漁港周邊水域站錨漁船登臨檢查,消除監管盲區。嚴格落實漁船進出港報告、登記制度,壓實相關方責任,實施對漁港、漁船、船員的有效監管。
(十六)提升技防水平。加快建設新一代海洋與漁業綜合管控與服務保障平臺,升級改造漁船監控終端,出臺我省海洋漁船終端管理辦法,提升漁船管控精準化、科技化水平和執法效能。健全省、市、縣三級全天候監控值班制度,提升預報預警、處置能力。研究擬制漁船身份自動識別系統開發建設方案,開發建設漁船進出港登記管理APP。
六、強化風險防控,守牢漁業安全底線
(十七)抓好漁業安全生產。持續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鞏固提升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開展“2022商漁共治”行動,聯合山東海事局等部門聯合開展防范商漁船碰撞警示教育,商漁船長面對面活動,每月開展一次聯合安全執法巡航行動,強化多部門水上安全監管合作,提升水上交通、漁業安全保障水平;做好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治理,聚集拖網、刺網、潛網三類高危漁船和碰撞、自沉、風災、火災四類事故高發情形,全面排查、梳理和整治一批漁業安全隱患,嚴懲一批漁業安全違法違規行為;落實《進一步加強海上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強化多部門水上安全監管合作,提升水上交通、漁業安全保障水平;開展全國“兩會”、黨的二十大等重要時間節點漁業安全督導檢查,防范和化解漁業安全事故發生;每季度開展一次漁業安全生產應急演練活動,健全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提高漁政、漁民應急實戰水平,提升漁業安全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七、抓好支撐保障,夯實行業發展基礎
(十八)加強漁業支撐保障。配合做好《漁業法》修訂和《漁業法實施細則》前期立法調研工作;積極推進《山東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條例》立法相關工作;加大《“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宣傳貫徹工作;積極落實《山東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0-2030年)》《山東省“十四五”漁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山東省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有序推進重大工程建設。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要求,多措并舉推動漁業法律法規宣傳普及。
(十九)提升漁業創新發展能力。借助駐魯涉漁科研院所、高校科技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國家、省農業現代產業技術體系支撐作用,利用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項目平臺,推動“卡脖子”技術攻關,努力在節水凈水關鍵核心技術和水產種業等重要創新領域取得突破。加強水產推廣體系建設、技術培訓和重要技術示范應用,為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技術服務和支撐。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漁業生產、管理等領域的應用,高質量完成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管理平臺建設,發揮好漁業遠程技術服務與管理系統作用,推進雙系統融合升級,增創漁業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