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07年廣東省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粵食委〔2007〕1號)

   2011-05-05 718
核心提示:  為全面貫徹落實2007年2月8日全國加強食品藥品整治和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吳儀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專項整


  為全面貫徹落實2007年2月8日全國加強食品藥品整治和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吳儀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原則和目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食品安全工作全局,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堅持邊整頓、邊規范、邊提高,著力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通過整治,使食品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狀況進一步好轉,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消費信心進一步增強。

  二、工作重點

  農業投入品、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農村食品市場和集體食堂是今年我省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四項重點,按照職能分工,分別由省農業廳、海洋漁業局、質監局、工商局和衛生廳負責制訂具體的整治方案,并組織實施。

  三、任務與措施

 ?。ㄒ唬┮赞r業投入品整治為重點,加強種植養殖環節監管

  1.開展農業投入品整治。一是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生產經營的品種、數量、產品來源及銷售狀況等進行普查和登記,建立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檔案,摸清本地及外埠農業投入品的銷售狀況,依法查處無證照生產經營以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國家明令淘汰、禁用農業投入品的違法違規行為。二是督促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科技示范園區等種植養殖企業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采購、使用記錄制度,大力推廣使用高效低殘農藥、獸藥。三是強化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抽查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開展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嚴厲打擊使用或添加違禁藥物的違法行為。四是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建立一批經營規范、質量可靠的農資放心店,同時強化服務指導,提高農民科學選購和使用農資水平。

  2.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進一步健全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快農業標準的培訓、示范和推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廣“公司+基地+標準化”等模式,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生產企業、農民標準化意識。積極開展農產品產地認定,推進優質農產品認證,推行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制度,實施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

  3.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以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為切入點,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評價和管理,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檔案,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按照《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辦法》要求,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保護和管理,有效控制和防止外來污染。

 ?。ǘ┮允称飞a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整治為重點,加強生產加工環節監管

  1.深入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整治。一是在摸清底數,落實質量安全承諾制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集中整治,查處無證無照、證照不全違規生產的食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二是加大幫扶和引導力度,積極推動小企業小作坊聯營發展,有效促進整體質量控制水平的提高。三是積極探索,創新食品監管模式,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小企業小作坊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2.依法查處食品生產黑窩點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違法行為。一是進一步完善食品生產企業原輔材料采購和使用檔案,全面掌握本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企業使用添加劑的基本情況,摸清食品添加劑的來源,規范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行為。二是以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為重點區域,以米面制品、豆制品、肉制品、蜜餞等為重點品種,打擊在食品中使用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違規行為。三是依法查處食品生產黑窩點,及時排除隱患,有效遏制嚴重食品違法案件的發生。

  3.進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開展糕點等新增加的食品生產許可工作,查處大米、茶葉等28類食品的無證生產行為。加快實施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容器市場準入制度。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嚴禁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為生產原料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質檢食監〔2006〕619號)要求,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處理回收食品的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力度,監督企業回收食品的登記和銷毀情況。發現企業回收食品作為原材料生產加工食品的,要依法嚴厲查處。

 ?。ㄈ┮赞r村食品市場整治為重點,加強流通環節監管

  1.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治。認真組織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狠抓廟會、旅游景區景點、車站、碼頭、農村學校周邊等重點場所的整治,加大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食品,經銷病死畜禽肉制品及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以及利用農村作掩護印制食品假包裝、假標識、假商標等問題。堅決取締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食品違法行為,嚴格規范經營主體資格。同時,堅持整頓與強化日常監管相結合,大力強化農村食品質量監管和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引導經營者健全自律機制。

  2.繼續推行市場食品準入管理。不斷規范市場開辦主體和經營主體的經營行為,特別是提高農村食品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實施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協議準入、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質量承諾制度,嚴把食品進貨關、貯存關、銷售關,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進管理關口前移,查處銷售來源不明、食品標簽不符合要求以及《食品衛生法》第九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等違法行為。

  3.推進農村現代食品流通網絡建設。繼續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市場建設,發揮引導和示范帶頭作用;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鼓勵名優食品在農村市場流通。

 ?。ㄋ模┮约w食堂整治為重點,加強消費環節監管

  1.開展集體食堂整治。一是按照《餐飲業和集體配餐單位衛生規范》的要求,對本行政區域內集體食堂進行摸底調查,對集體食堂的名稱、地址、面積、聯系電話、主要負責人、從業人員、就餐人數等基本情況進行登記建檔。二是加強集體食堂食品衛生管理,督促各集體食堂建立健全食品衛生管理制度,明確食品衛生管理責任人。三是加強衛生知識培訓,增強食堂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食物中毒防范意識。

  2.推進對餐飲企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在餐飲企業和集體食堂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強化索證索票、進貨驗收,加大對使用原料的監管力度,查處采購和使用來源不明、食品標簽不符合要求以及《食品衛生法》第九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等違法行為,改進對學校、社區、建筑工地、農家樂旅游點餐飲和小餐館的衛生監管。嚴格餐飲業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的審查發證和按期年檢,開展食品衛生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四、工作要求

 ?。ㄒ唬┳ゾo建立健全各地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

  首先,各地政府對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定期評估分析本地的食品安全狀況,找準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研究制訂相應監控措施,把食品安全工作任務分解,做到任務明確,措施到位,責權一致。支持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不能讓監管部門承擔經濟發展指標和行業發展任務。其次,有關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相互銜接,形成完整的監管鏈,實現無縫監管。第三,明確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教育和引導企業守法經營,強化自律意識,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要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企業誠信檔案。

  (二)完善信息發布制度

  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落實信息管理制度,定期發布食品安全工作情況。要把與食品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技術、規范、監管信息和檢測結果,在省食品安全網上發布,供公眾查詢檢索。

 ?。ㄈ┩晟剖称钒踩鹿蕬斌w系

  要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培訓演練,讓相關人員都熟悉應急處置的響應和運行程序,形成實戰能力。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和案件查處工作,及時發布事故有關信息,引導輿論,消除事故影響。

 ?。ㄋ模┘訌娦姓谭ㄅc刑事司法銜接,徹底查辦大案要案

  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要通過嚴厲查處一批涉案金額大、危害嚴重的大案要案,震懾違法犯罪分子,狠狠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向公眾展示黨和政府維護食品安全、嚴厲懲處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

 ?。ㄎ澹┘訌娦麄鳎岣呤称钒踩庾R

  積極落實《廣東省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綱要》(粵食委〔2006〕4號)提出的措施和要求,建立經常性的食品安全宣傳機制,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的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守法意識,使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掌握良好的質量安全操作程序。

  各地級以上市2007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和省有關部門負責制訂的農業投入品、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農村食品市場和集體食堂等專項整治方案于4月30日前報送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省將于年底對各地開展專項整治的情況進行督查。



 
地區: 廣東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