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解讀材料

   2020-06-16 727
核心提示:一、起草背景  (一)2019年11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
一、起草背景
 
  (一)2019年11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
 
  (二)2019年11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50號,以下簡稱《意見》),從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管理新體制、強化資金投入和機制創新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要求強化省級政府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的責任制,抓好規劃實施、任務落實、資金保障、監督評價和運營管護等工作。
 
  (三)《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已征求省有關部門及各市意見。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一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意見》的需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堅定、扎實、高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全面系統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要求,是統領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頂層制度設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發揮了立柱架梁、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安徽是產糧大省,也是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較重的省份,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22年,我省要完成547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年均需完成400萬畝左右,任務十分艱巨。為此,必須貫徹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實施意見》。
 
  二是機構改革和依法行政的要求。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原來由發展改革、財政、國土、水利、農業等多個部門分別實施的農田建設管理職能整合歸并到農業農村部門,改變了過去“九龍治水”“ 五牛下田”的建設格局。但高標準農田建設多年,各部門管理體制機制各不相同。按照機構改革部署要求,要全面理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管理機制,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程、科學完備、銜接配套、規范有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制度體系,從源頭上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凝聚全省各方力量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必要制定《實施意見》。
 
  三是進一步提高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的需要。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5個糧食凈調出省之一,我省認真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2019連續兩年糧食產量超過800億斤。安徽省2018年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明顯,被國務院列為全國4個高標準農田建設激勵省份之一,獲得中央財政資金2億元的獎勵。為鞏固提升我省糧食產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有必要從制度層面上制定更為科學規范的保障措施。
 
  三、文件起草過程
 
  一是形成初稿。2019年11月13日《意見》出臺后,省農業農村廳即認真組織學習,迅速成立工作組,深入全省16個市20個產糧大縣開展了農田建設項目管理專題調研,并與當地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進行了座談交流,隨后形成《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二是征求意見。2月11日-20日,書面印發各市人民政府、省有關單位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逐條討論修改,形成《實施意見》送審稿。
 
  三是集體研究。3月3日,經廳長辦公會議研究,修改完善后報送省政府。
 
  四是合法性審查。省政府辦公廳、省司法廳對此件進行了合法合規性審查。
 
  四、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目標任務”,明確我省農田建設目標任務。第二部分“構建統一高效農田建設管理體制”:提出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等“五個統一”方面要求。第三部分“創新農田建設管理機制”:提出了健全財政資金保障、探索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完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使用、創新項目建設示范引領、建立健全工程管護等五個機制。第四部分“全力保障各項工作落實”,提出了加強組織保障、科學利用保護、夯實管理基礎和加強風險管控四條保障措施。
 
  五、創新舉措
 
  《實施意見》在體現堅持《意見》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安徽實際做了創新。
 
  在細化目標任務方面,根據《意見》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安徽省的目標任務。《實施意見》既強調了數量目標,提出到2022年,全省要建成5470萬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547億斤糧食基礎產能,實現每年生產780億斤糧食生產任務;到2035年,通過持續改造提升,全省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進一步提高。同時,又重視質量目標,提出了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提升農田生態功能的要求。
 
  在明確政策措施方面,結合安徽省實際,細化部分條款,使《實施意見》更加便于操作,切實可行。一是明確規劃布局。明確提出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在產糧大縣等糧食核心產區,加快區域化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非產糧大縣要加快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保持糧食自給率。優先支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以及工作基礎好的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積極支持省國有農場建設高標準農田,建立大型糧食生產基地。二是細化建設標準。提出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及定額、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標準等國家相關標準,合理劃分區域、類型,制定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及定額。三是落實投入保障。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是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關鍵。《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農田建設作為重點事項,合理保障財政資金投入,加大土地出讓收入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地方政府支出責任,省級承擔主要支出責任,市縣政府應安排必要的資金投入農田建設。明確提出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出要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和新增產能的核定流程、核定辦法;市縣政府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省域內調劑收益優先用于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四是開展示范試點。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試點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創建活動。五是拓寬管護渠道。進一步落實“誰受益,誰管護”的管護原則,明確縣級人民政府應根據實際需要,由同級財政預算合理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管護資金。六是加強隊伍建設。明確提出要打造一支能勝任當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懂管理、懂技術、愛崗敬業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業隊伍。七是細化質量要求。提出通過秸稈還田、有機肥替代、種植綠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進一步保護高標準農田,促進耕地環境健康、質量提升。
 
  六、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將從3個方面貫徹落實《實施意見》。
 
  一是分解任務。在文件印發的同時,圍繞《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政策措施,將14項重點工作任務分解到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縣人民政府,壓實責任,逐項落實,確保如期完成任務。推動各部門研究完善相關政策,著力破解任務落實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努力形成落實《實施意見》工作合力。
 
  二是廣泛宣傳。充分利用省人民政府網站、主流新聞媒體及農業農村廳網站、微信公眾號,深入宣傳解讀《實施意見》。有效發揮信息、網站等渠道作用,宣傳市、縣人民政府落實《實施意見》的新經驗、新進展、新成效,以典型示范帶動全局工作推進。
 
  三是加強督導。建立《實施意見》落實的工作交流和任務督導機制,周密安排部署,定期調度工作進展。督促各有關部門落實政策分工。

相關法規: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 (皖政辦〔2020〕8號)


 
地區: 安徽
標簽: 糧食安全 標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