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標準化工作通知(濟政辦發〔2005〕3號)

   2011-01-14 878
核心提示: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適應農產品市場需求的變化,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食品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適應農產品市場需求的變化,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現將進一步做好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推行農業標準化,要以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以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和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為基礎,以鮮活“菜籃子”產品為突破口,從凈化產地環境和加強市場監管入手,全面推動農產品的無公害生產、產業化經營和標準化管理。通過政策扶持、市場引導、示范帶動和技術服務等措施,努力實現農產品生產的基地化和基地生產的標準化,使農產品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相統一,加快農業國際化和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市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和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主要農產品達到無公害的質量要求,建立一批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名牌農產品。
 
  二、突出重點,完善各項標準體系
 
  (一)以推廣應用為重點,完善農業標準體系。按照科學、規范、統一、適用的原則,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基礎,以地方標準為補充,不斷完善農業標準體系。要以鮮活農產品和名、特、優農產品為重點,制定地方技術規范,使農業標準應用于農業,服務于農業。
 
  (二)以執法監督為重點,完善質量檢測體系。進一步提高市農產品、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的檢測能力,增強服務能力。在農產品主產區集散地、大型批發市場和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設立速測點,形成市級檢測中心、縣級檢測站、鄉鎮及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龍頭企業檢測點貫通配套的質量檢測體系。同時,要對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進行依法監管,規范農業生產行為。
 
  (三)以名優農產品生產為重點,完善質量認證體系。結合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積極推行農作物和種苗、飼料、農藥、獸藥等質量認證制度,切實做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名牌產品的組織申報工作,強化知識產權意識,及時申辦名優產品原產地保護手續。對經認定的農產品在加強質量跟蹤檢測的同時,要給予必要扶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要加強以信息服務為重點的農業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溝通生產、加工和流通各環節的聯系,用信息指導生產,引導消費,以信息化帶動農業標準化。
 
  三、強化措施,抓好落實工作
 
  (一)加強示范引導,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要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以標準化生產為手段,規劃建設一批標準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引導帶動全市農業標準化工作發展。要以現有無公害、出口創匯、名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規模畜牧飼養小區為重點,加大基地環境、生產資料和生產過程的管理服務力度,不斷提升基地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從源頭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二)推廣先進技術,強化技術服務。各級農業、蔬菜、畜牧、林業、水產、科技等技術推廣和服務機構,要把農業標準化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農業技術推廣的重點,改革服務方式,創新服務機制,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及時為農民傳授新技術。各有關部門要依據現有農業標準,制訂完善的技術操作規程,為農民生產提供技術參照。
 
  (三)實施龍頭帶動,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標準化工作要立足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堅持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路子,把農業標準化生產與市場需求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的加工需求結合起來,通過訂單或股份合作等方式,使農業龍頭企業和標準化基地生產相銜接,實現多形式的聯合。
 
  (四)努力增加投入,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工作職責,各負其責,形成合力。質量技術監督、農業、畜牧、林業、工商等部門,要結合我市實際, 做好農業標準的審定、監督、執法、推廣工作,并搞好農產品的質量認定、市場管理及技術培訓服務。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投入力度,重點扶持關系農業標準化全局的基礎性建設和示范基地建設,鼓勵龍頭企業、科研單位、外資和農民投入農業標準化建設,努力形成多渠道投入、多層次建設、多形式發展的工作局面。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OO五年一月十日


 
地區: 山東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