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農業局(農委):
近年來,我省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扶貧、豐富市場供應以及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蔬菜產業也出現許多突出問題,特別是市場波動顯著增多,今年春季全省多種蔬菜出現價格連續下跌甚至滯銷賣難等問題。為促進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
蔬菜是我省農業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在全國和全省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抓緊抓好。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省蔬菜播種面積、產量、產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標,一直位居全國首位,蔬菜出口量、出口額連續15年穩居全國第一,約占全國的1/3。蔬菜產值多年來占我省農業產值的30%以上,是我省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蔬菜產業數量擴張已經沒有空間,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據統計,2016年,山東省瓜菜累計播種面積3234.6萬畝,總產量11853.89萬噸,較十年前分別增加約10%、24%,全國蔬菜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十年間也增加了6%、15%,生產規模增長迅猛。目前,我省蔬菜年人均占有量超過1000公斤,全國年人均占有量超過500公斤,蔬菜產業已經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全國性蔬菜多品種、長時間價格波動,產銷形勢非常嚴峻。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迫在眉睫。同時,我省蔬菜產業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問題,轉型升級任務繁重。如菜農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老化;設施設備簡陋,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過度施肥、用藥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特別是蔬菜生產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與消費者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不相適應等等。形勢和問題要求蔬菜產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只有積極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型,由分散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轉型,由密集勞動力生產向機械化、智能化轉型,才能再創我省蔬菜產業發展新優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全省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省里出臺的有關蔬菜產業方案的要求,科學制定地方蔬菜產業發展規劃,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里關于加強蔬菜工作的各項部署要求,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整合力量,強化行業監管和服務措施,確保取得實效。
二、加強分類指導
(一)切實加強生產指導。各地要根據當地蔬菜生產習慣、自然資源和市場需求,在蔬菜主栽品種、生產規模、茬口安排、栽培模式方面,加強宏觀引導,優化生產結構和品種布局,穩定生產規模,促進供需平衡。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生產管理,幫助和引導菜農轉變生產思路,加快推進規模化生產發展,加大標準化生產普及力度。
(二)切實加強技術推廣。要加大生產技術推廣,以科技為支撐,大力普及良種繁育技術、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先進實用設施建造和使用技術、節水節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及蔬菜輕簡化技術等蔬菜綠色綜合生產技術,促進我省蔬菜綠色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蔬菜傳統產區,要重點推廣蜜蜂授粉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日曬高溫覆膜防治韭蛆技術及天敵昆蟲、黃藍板、食誘劑、性誘劑等綠色控害技術。
三、強化綜合服務
(一)大力推進品牌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培育更多叫得響的蔬菜區域品牌和產品品牌,促進蔬菜產業品牌化經營。積極組織品牌農產品參與國內外大型會展、專題展銷等活動進行推介,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
(二)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各地要在加快培育蔬菜生產、流通合作社、聯合社等新型生產經營組織和產業聯盟的基礎上,加快蔬菜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廣冷鏈運輸、電子商務等多種經營模式。加強農超對接,支持蔬菜加工貯藏企業發展。拓展蔬菜精深加工,加強旅游休閑蔬菜園區建設。提高蔬菜附加值,延長蔬菜生產、貯藏、冷鏈流通、精深加工、文化休閑等產業鏈條。加強信息共享與產銷協調,增強產業自我調節能力,不斷提升產業化水平和產業效益。
(三)做好產銷信息服務。當前蔬菜產銷信息時效性較差,各地要大力發展社會化專業信息服務組織和蔬菜產業聯盟,開展蔬菜生產、儲運、市場、加工、貿易信息監測。做好蔬菜全生產鏈信息服務,發布市場預警信息,引導菜農科學安排生產,穩定消費者“菜籃子”價格,促進生產與消費有序平穩銜接。
(四)狠抓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我省蔬菜在國內外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蔬菜生產始終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農業(蔬菜)部門要始終將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一是不斷加大產品抽檢力度。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能,不斷加大蔬菜產品抽檢力度,嚴禁違規生產和不合格產品入市。二是堅持源頭治理,管好農藥的經營和使用。要進一步加強監管,規范企業的農藥生產、經營。要落實好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農藥經營告知公示制度,從根本上杜絕影響蔬菜產品質量的最大隱患。加大宣傳和培訓,指導農民科學用藥。三是要注重打造更多的蔬菜標準園(區),提高產量質量安全水平。要注重在標準園內示范先進綠色生產及病蟲害防控技術,發展循環經濟,例如在標準園內發展蔬菜綠色生產——蔬菜秸稈還田、秸稈堆綠肥、沼氣——養殖——蔬菜生產,把植物種植、生物發酵、動物養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環境友好型良性循環經濟,從根本上提升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四、加大支持力度
(一)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當前,蔬菜產業發展處于轉型關鍵期,在生產技術、環境改良、品牌創建、商品化處理、輕簡化創新等各方面,均需要下大力氣推進,需要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特別是生產水平和設施較為落后的蔬菜傳統產區,更加需要政府支持。建立蔬菜標準園,以點帶面,擴大輻射,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五化目標”打造標準園,用“現代蔬菜產業園”示范帶動周邊,促進蔬菜盡快實現轉型升級,有效推進蔬菜綠色持續發展。
(二)加強對從業人員引導性政策支持。針對勞動力普遍老齡化問題,需要相關政策吸引青壯年及企業投資創業,培育新型職業菜農。
(三)擴大蔬菜政策性保險。蔬菜生產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大,但目前政策性保險種類少、范圍小,難以發揮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作用。今年,我省金鄉、巨野大蒜和蘭陵、平度蒜薹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效果良好,分散和化解了生產經營風險,菜農利益得到保障,受到菜農和地方政府歡迎。建議各地要積極設立相關政策性保險補貼,設立保險品種和保險區域,不僅要將蒜頭和蒜薹一并納入保險范圍,增加氣象災害保險品種,還要將其他主栽品種逐步納入保險覆蓋范圍,切實解決菜農后顧之憂。
山東省農業廳
2017年8月8日
近年來,我省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扶貧、豐富市場供應以及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蔬菜產業也出現許多突出問題,特別是市場波動顯著增多,今年春季全省多種蔬菜出現價格連續下跌甚至滯銷賣難等問題。為促進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
蔬菜是我省農業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在全國和全省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抓緊抓好。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省蔬菜播種面積、產量、產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標,一直位居全國首位,蔬菜出口量、出口額連續15年穩居全國第一,約占全國的1/3。蔬菜產值多年來占我省農業產值的30%以上,是我省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蔬菜產業數量擴張已經沒有空間,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據統計,2016年,山東省瓜菜累計播種面積3234.6萬畝,總產量11853.89萬噸,較十年前分別增加約10%、24%,全國蔬菜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十年間也增加了6%、15%,生產規模增長迅猛。目前,我省蔬菜年人均占有量超過1000公斤,全國年人均占有量超過500公斤,蔬菜產業已經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全國性蔬菜多品種、長時間價格波動,產銷形勢非常嚴峻。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迫在眉睫。同時,我省蔬菜產業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問題,轉型升級任務繁重。如菜農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老化;設施設備簡陋,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過度施肥、用藥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特別是蔬菜生產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與消費者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不相適應等等。形勢和問題要求蔬菜產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只有積極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型,由分散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轉型,由密集勞動力生產向機械化、智能化轉型,才能再創我省蔬菜產業發展新優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全省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省里出臺的有關蔬菜產業方案的要求,科學制定地方蔬菜產業發展規劃,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里關于加強蔬菜工作的各項部署要求,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整合力量,強化行業監管和服務措施,確保取得實效。
二、加強分類指導
(一)切實加強生產指導。各地要根據當地蔬菜生產習慣、自然資源和市場需求,在蔬菜主栽品種、生產規模、茬口安排、栽培模式方面,加強宏觀引導,優化生產結構和品種布局,穩定生產規模,促進供需平衡。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生產管理,幫助和引導菜農轉變生產思路,加快推進規模化生產發展,加大標準化生產普及力度。
(二)切實加強技術推廣。要加大生產技術推廣,以科技為支撐,大力普及良種繁育技術、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先進實用設施建造和使用技術、節水節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及蔬菜輕簡化技術等蔬菜綠色綜合生產技術,促進我省蔬菜綠色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蔬菜傳統產區,要重點推廣蜜蜂授粉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日曬高溫覆膜防治韭蛆技術及天敵昆蟲、黃藍板、食誘劑、性誘劑等綠色控害技術。
三、強化綜合服務
(一)大力推進品牌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培育更多叫得響的蔬菜區域品牌和產品品牌,促進蔬菜產業品牌化經營。積極組織品牌農產品參與國內外大型會展、專題展銷等活動進行推介,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
(二)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各地要在加快培育蔬菜生產、流通合作社、聯合社等新型生產經營組織和產業聯盟的基礎上,加快蔬菜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廣冷鏈運輸、電子商務等多種經營模式。加強農超對接,支持蔬菜加工貯藏企業發展。拓展蔬菜精深加工,加強旅游休閑蔬菜園區建設。提高蔬菜附加值,延長蔬菜生產、貯藏、冷鏈流通、精深加工、文化休閑等產業鏈條。加強信息共享與產銷協調,增強產業自我調節能力,不斷提升產業化水平和產業效益。
(三)做好產銷信息服務。當前蔬菜產銷信息時效性較差,各地要大力發展社會化專業信息服務組織和蔬菜產業聯盟,開展蔬菜生產、儲運、市場、加工、貿易信息監測。做好蔬菜全生產鏈信息服務,發布市場預警信息,引導菜農科學安排生產,穩定消費者“菜籃子”價格,促進生產與消費有序平穩銜接。
(四)狠抓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我省蔬菜在國內外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蔬菜生產始終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農業(蔬菜)部門要始終將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一是不斷加大產品抽檢力度。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能,不斷加大蔬菜產品抽檢力度,嚴禁違規生產和不合格產品入市。二是堅持源頭治理,管好農藥的經營和使用。要進一步加強監管,規范企業的農藥生產、經營。要落實好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農藥經營告知公示制度,從根本上杜絕影響蔬菜產品質量的最大隱患。加大宣傳和培訓,指導農民科學用藥。三是要注重打造更多的蔬菜標準園(區),提高產量質量安全水平。要注重在標準園內示范先進綠色生產及病蟲害防控技術,發展循環經濟,例如在標準園內發展蔬菜綠色生產——蔬菜秸稈還田、秸稈堆綠肥、沼氣——養殖——蔬菜生產,把植物種植、生物發酵、動物養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環境友好型良性循環經濟,從根本上提升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四、加大支持力度
(一)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當前,蔬菜產業發展處于轉型關鍵期,在生產技術、環境改良、品牌創建、商品化處理、輕簡化創新等各方面,均需要下大力氣推進,需要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特別是生產水平和設施較為落后的蔬菜傳統產區,更加需要政府支持。建立蔬菜標準園,以點帶面,擴大輻射,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五化目標”打造標準園,用“現代蔬菜產業園”示范帶動周邊,促進蔬菜盡快實現轉型升級,有效推進蔬菜綠色持續發展。
(二)加強對從業人員引導性政策支持。針對勞動力普遍老齡化問題,需要相關政策吸引青壯年及企業投資創業,培育新型職業菜農。
(三)擴大蔬菜政策性保險。蔬菜生產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大,但目前政策性保險種類少、范圍小,難以發揮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作用。今年,我省金鄉、巨野大蒜和蘭陵、平度蒜薹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效果良好,分散和化解了生產經營風險,菜農利益得到保障,受到菜農和地方政府歡迎。建議各地要積極設立相關政策性保險補貼,設立保險品種和保險區域,不僅要將蒜頭和蒜薹一并納入保險范圍,增加氣象災害保險品種,還要將其他主栽品種逐步納入保險覆蓋范圍,切實解決菜農后顧之憂。
山東省農業廳
2017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