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農委(農林局、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發展現代植保,扎實推進植保工作深入開展,有力保障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我委組織制定了《2013年全省植物保護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及早謀劃,狠抓落實,全力做好重大病蟲防控工作,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附件:2013年全省植物保護工作要點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
2013年3月17日
附件:
2013年全省植物保護工作要點
2012年全省植保工作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有效控制了農作物重大病蟲暴發危害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擴散,為保障全省糧食生產“九連增”做出了積極貢獻。據專家會商預測,2013年全省農作物病蟲害和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形勢依然嚴峻,其中小麥赤霉病仍有暴發流行風險,水稻“兩遷”害蟲、紋枯病、煙粉虱等將偏重至大發生;水稻螟蟲、惡苗病和植物疫情在局部地區將加重發生,防控任務十分艱巨。做好全年植保工作,加快推進現代植保體系建設,努力實現蟲口奪糧,對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意義重大。
一、工作思路
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關于“加強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與聯防聯控能力建設、支持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精神,按照全國及全省農業工作會議部署,緊緊圍繞2013年全省農業農村工作“三個確保、三個加快”的總體目標和全省種植業發展目標,以“科學植保、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為工作引領,以“蟲口奪糧”保豐收、保供給為中心任務,以大力推進數字化監測預警、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大力推進外來有害生物阻截為主攻方向,全力做好重大病蟲防控工作,全力保障農業和糧食生產安全。
二、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是三個“千方百計”:千方百計控制農作物重大病蟲危害,千方百計控制重大植物疫情傳入擴散,千方百計控制重大農藥安全使用事故和農藥殘留超標事件發生。具體目標:(1)重大病蟲害預報準確率90%以上,糧食作物病蟲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下,經濟作物、蔬菜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8%以下。(2)力爭大宗作物產地檢疫覆蓋率100%,調運檢疫帶證率提高5個百分點,國外引進種苗檢疫監管率100%,確保新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阻截,重大植物疫情處置100%。(3)新增登記注冊專業化服務組織500個,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55%以上。(4)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1億畝次以上。
三、重點工作
(一)大力推進數字化監測預警,確保測報準確率穩步提高。
一是做好重大病蟲規范性監測工作。重點做好小麥赤霉病、水稻病毒病、“兩遷”害蟲、螟蟲、玉米螟、棉盲蝽、煙粉虱等重大病蟲害的規范監測預報工作,確保中短期預報準確率在90%以上;認真執行好重大病蟲發生防治信息周報、突發災情實時上報以及信息網絡匯報等三項制度。二是完善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完善省級農業有害生物監控信息平臺,提高數據共享程度,實現重大病蟲信息系統上報全覆蓋;組織重點區域站做好重大病蟲歷史數據填報,加快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據庫建設;試行重大病蟲害手機客戶端監測調查軟件,第一時間上報病蟲發生實況,提高信息反映能力;推進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在農作物病蟲監測、診斷中的試行應用,提高重大病蟲害遠程診斷、實時監測預警水平,增強病蟲害發生趨勢預見性。三是加快推進智能化預警。學習氣象部門在數據自動采集、智能分析等方面的經驗,借鑒智能化預警工作先進省份的成功做法,加快推進我省智能化預警能力建設;開展病蟲鼠害監測物聯網應用試點,做好D2E鼠情智能監測系統推廣應用,開展水稻螟蟲發生動態數據基于性誘劑和互聯網的自動采集試點,逐步推進基于互聯網、物聯網的智能預警系統建設。
(二)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確保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
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關鍵是要抓好服務組織數量和能力建設,落實好補貼資金并抓好示范帶動。一是扎實推進服務組織發展。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有基礎的組織或企業成立登記注冊的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組織,增加組織數量,力爭2013年新增加登記注冊專業化服務組織500個。二是加快提升服務能力。堅持“量質并舉”的發展思路,層層開展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培訓,提升管理水平、專業技能和服務能力。積極創造條件,支持開展全程承包防治,鼓勵發展綜合服務,壯大自身經濟實力,提升服務規模,力爭使50%以上服務組織服務面積達5000畝以上。三是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認真實施好農業部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千萬”行動,充分落實好中央小麥“一噴三防”補貼資金、省級專業化統防統治專項、重大病蟲防治補助等項目資金,重點用于統防統治的藥劑補助、作業補助等。抓好水稻全程承包防治用工補貼示范試點,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和專業服務組織參與統防統治的積極性,提高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四是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大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強服務組織”、“示范組織”的宣傳推介力度。繼續開展江蘇省專業化統防統治“十佳服務組織”評選和“五有五好”服務組織認定工作,建設“五有五好”服務組織500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導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推動專業化統防統治又好又快發展。
(三)大力推進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普及,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一是全面落實防控責任。建立健全由政府領導牽頭的各級農作物重大病蟲應急防控指揮機構,充分發揮指揮機構在重大暴發性病蟲應急防控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創新工作機制,明確防控責任,落實防控任務。加大重大病蟲防控的宣傳發動力度,提高政府領導的重視程度,將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提高社會公眾的認識程度和基層干群的參與程度,提高防治的主動性。二是突出重大病蟲防治技術推廣。緊扣重大病蟲防控目標,層層制訂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推廣方案和工作計劃,重點推廣小麥赤霉病、水稻病毒病、“兩遷”害蟲、螟蟲、煙粉虱等重大病蟲防控新技術。創新技術推廣方式,全面落實“三掛五有”推廣模式,確保推廣的技術看得見、摸得著,有計劃、可量化、能考核,能夠顯著提高防控效果,能夠解決群眾重大病蟲防治難題。三是科學打好重大病蟲防治總體戰。按照“綜合分析、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突出重點作物,明確主攻對象、關鍵時期,堅持科學策略,選準對路藥種,科學打好重大病蟲防治總體戰;積極推進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層層開展多種形式的督查指導,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力爭重大病蟲防治覆蓋率95%以上。
(四)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是加快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推廣。集成完善水稻病毒病、螟蟲、玉米二點委夜蛾、煙粉虱、梨小食心蟲、蘋果綿蚜等重大病蟲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控技術,提高綠色防控技術水平;蔬菜基地、水果與茶葉優勢產區,大力推廣防蟲網阻隔等物理防治技術,加大害蟲性信息素誘殺、迷向技術的試驗示范,并與黃板誘殺、燈光誘殺、食味誘殺等措施組合應用,提高防控效果,減少農藥使用;大力推廣苦參堿、多殺菌素、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等生物農藥,提高使用比例,進一步降低化學農藥用量。二是加快科學用藥技術普及。結合安全用藥宣傳周活動,加大“四主推”農藥品種宣傳推廣力度,力爭全省主推農藥品種占農藥使用總量85%以上;逐級開展農藥安全使用宣傳與技術培訓,普及安全用藥知識,提高專業服務組織以及農民安全用藥水平,減少農藥殘留,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確保不發生重大農藥安全使用事故。三是加強防控示范區建設。根據農業部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的部署要求,按照有實施方案、有操作規程、有防治檔案、有技術展示牌、有示范責任人的五有模式,重點抓好部級綠色防控示范區和省級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通過技術集成和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
(五)大力推進外來有害生物防控,確保農業生產生態安全。
一是加大檢疫宣傳與培訓力度。將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宣傳常態化,6月在全省組織開展“植物檢疫宣傳周”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檢疫意識;實行專職檢疫員資格統一考試,提高檢疫隊伍準入門檻和執法水平;組織開展業務知識、行政執法等培訓,提高植檢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二是推進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完善疫情阻截帶建設年度實施方案,優化監測點布局,調整疫情監測對象,按時、規范監測,統一數據上報,及時送鑒疑似疫情;按照相關規定按時上報當地重大植物疫情的發生與處置情況。三是提升檢疫執法規范化程度。依法開展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國外引種審批等工作,推進計算機管理系統核發產地檢疫證明編號;加強國外引進種苗集中種植地的疫情監測;逐步建立全省大型種子、苗木生產基地、銷售企業的植物檢疫臺帳制度。聯合農業綜合執法機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檢疫執法檢查,加大違規違章案件的查處力度。四是加強重大植物疫情應急防控。制訂稻水象甲、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方案,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及時鏟除新傳入的零星疫情(疫點),封控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局部發生疫情的擴散與危害。進一步加強與口岸檢疫、林業、交通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協同做好美國白蛾等有害生物的聯防聯控。
(六)大力推進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快現代植保發展進程。
一是認真實施好植保工程項目。配合全國農技中心做好全國區域站星級評比工作。加強對縣級植保區域站在建項目跟蹤服務與監督指導,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改進基礎設施,提高裝備水平,發揮項目功能,不斷完善全省植保體系硬件設施;二是加強重大病蟲防控技術協同攻關。與科研、教學等部門協作,開展小麥赤霉病、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大螟、梨小食心蟲、桑螟等病蟲害防控技術以及除草劑藥害預防等協同研究,開展智能化監測預警系統、高效施藥機械、安全用藥技術等聯合攻關,為高效安全控制病蟲危害提供技術支撐。三是著力提高植保藥械裝備水平。大力開展新型植保機械試驗示范,對技術成熟的植保機械爭取列入農機補貼,鼓勵農民和專業化服務組織裝備新型藥械,增強統防統治能力,提高作業效率和防控效果。四是強化植保熱點難點問題調研。主動適應建設現代植保、發展現代農業的工作要求,從轉變病蟲防治方式推進防治社會化服務、外來有害生物防控管理等熱點問題著手,從解決群眾急盼的病蟲防治需要著手,從服務防治決策、推進植保立法工作著手,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做到有準備、有計劃、有方案,不斷提高植保防災減災的公共服務和疫情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