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華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注重綠色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經商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創新綠色發展路徑試點
國家相關部門結合不同行業發展特點,指導不同地區結合實際探索綠色產業發展典型路徑。一是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指導各地大力開展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工作,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評估確定兩批80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各先行區圍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等開展先行先試,初步探索出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發展模式。二是2019年我部印發《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綠色農業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政策體系和數字體系等六大體系,開展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建設,為強化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支撐。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發布一批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典型案例,培育一批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為1萬多家工業企業提供綠色制造系統集成服務,在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累計創建1402家綠色工廠、118個綠色工業園區,遴選1097種綠色設計產品。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聯系指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培育一批綠色制造供應商、節能診斷服務商,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工作取得實效。
二、關于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出臺文件、建設創新平臺、培養創新人才、成立科技創新聯盟等措施,持續提升綠色技術創新水平。一是2018年教育部制定發布《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推動高校加快構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科技創新體系。立項建設“長江經濟帶大宗水生生物產業綠色發展”等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強化綠色技術研發,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實施人才培養提質行動計劃,完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培養不同類型農林人才,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二是科技部建成節水灌溉、農產品保鮮、生物農藥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綠色技術領域開展工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技術培訓推廣等。同時,建成以“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推廣和應用綠色產業技術。三是我部印發《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著力推動構建支撐農業綠色發展的技術體系,引導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重點轉移到綠色發展。為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成立東北玉米秸稈綜合利用、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節水增效等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統籌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基地平臺建設,推動綠色投入品創制、綠色循環模式創新和高校人才培養,支持農業綠色產業創新發展。
三、關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
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國家相關部門印發行動計劃、推動技術成果示范應用、培育服務機構,不斷提升成果轉化水平。一是2016年教育部印發《促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建立科技成果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需求導向”,積極引導高校加強科技成果展示與推廣構建線上信息服務與線下實體服務相結合的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網絡和服務體系。二是我部示范推廣北斗導航下智慧麥作技術、畜禽糞污異位發酵床、集裝箱綠色高效循環水養殖技術等一大批綠色高效技術模式,促進相關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同時,不斷推動技術成果示范應用,在全國建設秸稈打捆直燃技術試點150處,在西北地區建設100個農膜回收示范縣。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大傳統行業綠色化改造的力度,大力培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第三方服務機構,2019年為3536家企業提供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挖掘企業節能潛力。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培育建設一批綠色產業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推動先進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環保技術成果轉化和示范應用。
四、關于實施鄉村綠色生態引領行動
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建設。一是2019年國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要求各地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推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生態涵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園生態改善有機融合。截至目前,我部分解下達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約2.4億畝。二是2016年以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扎實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試點面積由616萬畝擴大到3112萬畝,試點省份由9個增加到17個,指導各地集成示范綜合配套技術體系。三是我部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追溯管理體系建設、品牌化生產,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97%以上、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上傳數據量達11.3萬條、“兩品一標”農產品總數超過4.3萬個,2019年會同財政部啟動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針對一批特色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繼續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全面推進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開展追溯示范創建,加快農產品地理標志有序健康發展。
五、關于強化特色小鎮綠色產業功能
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城鄉統籌發展,結合特色產業、優勢資源挖掘等,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一是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產業定位準確,特色鮮明,戰略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現代農業等發展良好、前景可觀”的培育要求。二是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發展原則之一,注重開發與保護并舉,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資源依托型鄉村旅游產業。截至2017年,認定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其中包括宜興市丁蜀鎮。三是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公布兩批1000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其中包括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并且中國農業銀行在首批320個重點村貸款余額達74億元,用于支持重點村文化和旅游產品的開發與推廣。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指導與項目建設,發揮優質品牌示范帶動作用,加強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
六、關于建立綠色產業綜合配套政策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采取稅收優惠、環保補助、綠色信貸等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支持綠色產業創新發展。一是財政部對納稅人從事《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中所列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對符合環保條件的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應稅污染物排放相關標準的可免征或減少環境保護稅。二是中央財政通過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支持包括江蘇省在內的各省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各地可按照政策要求在實施方案范圍內開展相關工作。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研究制定一批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領域綠色標準,加大綠色信貸對縣域工業的支持力度,與中國農業銀行合作,支持在縣域經濟中積極發展綠色產業,開發綠色技術和產品。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現行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工作,同時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切實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010-59192563
農業農村部
2020年10月27日
您提出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注重綠色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經商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創新綠色發展路徑試點
國家相關部門結合不同行業發展特點,指導不同地區結合實際探索綠色產業發展典型路徑。一是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指導各地大力開展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工作,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評估確定兩批80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各先行區圍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等開展先行先試,初步探索出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發展模式。二是2019年我部印發《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綠色農業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政策體系和數字體系等六大體系,開展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建設,為強化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支撐。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發布一批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典型案例,培育一批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為1萬多家工業企業提供綠色制造系統集成服務,在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累計創建1402家綠色工廠、118個綠色工業園區,遴選1097種綠色設計產品。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聯系指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培育一批綠色制造供應商、節能診斷服務商,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工作取得實效。
二、關于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出臺文件、建設創新平臺、培養創新人才、成立科技創新聯盟等措施,持續提升綠色技術創新水平。一是2018年教育部制定發布《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推動高校加快構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科技創新體系。立項建設“長江經濟帶大宗水生生物產業綠色發展”等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強化綠色技術研發,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實施人才培養提質行動計劃,完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培養不同類型農林人才,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二是科技部建成節水灌溉、農產品保鮮、生物農藥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綠色技術領域開展工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技術培訓推廣等。同時,建成以“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推廣和應用綠色產業技術。三是我部印發《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著力推動構建支撐農業綠色發展的技術體系,引導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重點轉移到綠色發展。為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成立東北玉米秸稈綜合利用、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節水增效等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統籌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基地平臺建設,推動綠色投入品創制、綠色循環模式創新和高校人才培養,支持農業綠色產業創新發展。
三、關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
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國家相關部門印發行動計劃、推動技術成果示范應用、培育服務機構,不斷提升成果轉化水平。一是2016年教育部印發《促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建立科技成果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需求導向”,積極引導高校加強科技成果展示與推廣構建線上信息服務與線下實體服務相結合的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網絡和服務體系。二是我部示范推廣北斗導航下智慧麥作技術、畜禽糞污異位發酵床、集裝箱綠色高效循環水養殖技術等一大批綠色高效技術模式,促進相關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同時,不斷推動技術成果示范應用,在全國建設秸稈打捆直燃技術試點150處,在西北地區建設100個農膜回收示范縣。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大傳統行業綠色化改造的力度,大力培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第三方服務機構,2019年為3536家企業提供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挖掘企業節能潛力。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培育建設一批綠色產業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推動先進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環保技術成果轉化和示范應用。
四、關于實施鄉村綠色生態引領行動
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建設。一是2019年國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要求各地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推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生態涵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園生態改善有機融合。截至目前,我部分解下達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約2.4億畝。二是2016年以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扎實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試點面積由616萬畝擴大到3112萬畝,試點省份由9個增加到17個,指導各地集成示范綜合配套技術體系。三是我部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追溯管理體系建設、品牌化生產,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97%以上、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上傳數據量達11.3萬條、“兩品一標”農產品總數超過4.3萬個,2019年會同財政部啟動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針對一批特色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繼續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全面推進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開展追溯示范創建,加快農產品地理標志有序健康發展。
五、關于強化特色小鎮綠色產業功能
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城鄉統籌發展,結合特色產業、優勢資源挖掘等,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一是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產業定位準確,特色鮮明,戰略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現代農業等發展良好、前景可觀”的培育要求。二是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發展原則之一,注重開發與保護并舉,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資源依托型鄉村旅游產業。截至2017年,認定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其中包括宜興市丁蜀鎮。三是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公布兩批1000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其中包括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并且中國農業銀行在首批320個重點村貸款余額達74億元,用于支持重點村文化和旅游產品的開發與推廣。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指導與項目建設,發揮優質品牌示范帶動作用,加強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
六、關于建立綠色產業綜合配套政策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采取稅收優惠、環保補助、綠色信貸等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支持綠色產業創新發展。一是財政部對納稅人從事《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中所列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對符合環保條件的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應稅污染物排放相關標準的可免征或減少環境保護稅。二是中央財政通過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支持包括江蘇省在內的各省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各地可按照政策要求在實施方案范圍內開展相關工作。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研究制定一批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領域綠色標準,加大綠色信貸對縣域工業的支持力度,與中國農業銀行合作,支持在縣域經濟中積極發展綠色產業,開發綠色技術和產品。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現行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工作,同時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切實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010-59192563
農業農村部
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