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屬有關單位,蘭州高新區、經濟區、榆中生態創新城管委會,中央駐蘭有關單位,市屬各重點企業:
《蘭州市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1日
蘭州市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 “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工作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有效解決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問題,切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5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辦發﹝2020﹞10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圍繞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居住、婚育、出行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異地辦事需求,推動社會保障卡申領、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戶口遷移、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就業創業、婚姻登記、生育登記等個人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異地辦理。
——聚焦助力惠企利企,圍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企業跨地區生產經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和涉企經營許可等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簡化優化各類跨地區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流程手續,方便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聚焦強化區域通辦,圍繞拓展異地辦理深度和范圍,開展點對點的“跨省通辦”,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加強主城四區和遠郊區縣的業務協同,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市通辦”。
2020年底前,實現57項事項“跨省通辦”、83項事項“省內通辦”、175項事項“全市通辦”(詳見《附件1》);2021年底前,新增并實現73項事項“跨省通辦”、24項事項“省內通辦”、58項事項“全市通辦”(詳見《附件2》);2022年底前,新增并實現9項事項“跨省通辦”(詳見《附件3》),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同步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和動態調整更新機制,并逐步納入其他辦事事項,更好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異地辦事需求。
二、辦理模式
(一)深化“全程網辦”
1.推進簡單高頻事項全程網辦。各級各部門必須按照“應認領盡認領”的要求,全面認領省級基本目錄中本層級、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依托蘭州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公布本部門所有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對照“全市通辦”事項清單,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申請人必須到現場申請辦理的事項外,必須全部納入全程網辦。對無特殊環節、要件相對簡單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進一步改革制約全流程網上辦理的部門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提供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頒證送達等全流程全環節網上服務,不得強制要求申請人到現場辦理。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市大數據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2.推進網上“一口申報”
①完善統一身份認證。依托甘肅省在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使用全省統一的身份認證系統,確保與各地一體化平臺用戶互認,實現“單點登錄、全國漫游、無感切換”,由業務屬地為申請人遠程辦理。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②統一辦事入口。充分發揮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的作用,除特殊情況外,所有政務服務事項以蘭州政務服務網為統一辦事入口,按照政務服務網前臺受理、業務辦理系統后臺審批、結果推送政務服務網的模式運行,實現“全程網辦”。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市大數據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③全面推進電子印章應用。全市各級各部門主動與市大數據局溝通銜接,利用全省統一電子印章系統,加快刻制本級政務服務部門電子印章,實現電子印章全覆蓋和在網上預審、制證發證環節的全面應用。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④實現政務服務高頻證照使用。依托蘭州市電子證照管理系統,加快電子證照使用進程。根據高頻電子證照動態清單(詳見《附件4》),梳理應用責任清單,開展高頻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的共享應用,重點推進身份證、護照、駕駛證、營業執照、結婚證、社保卡、食品生產許可證等高頻電子證照的共享應用。政府部門核發的證照批文,一律歸集到蘭州市電子證照庫,通過數據共享查詢、核驗,一律不得要求申請人到現場核驗原件。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3.實現移動終端辦理建立移動政務服務評價體系,完善政務數據移動應用管理機制,探索形成一個源頭、多點可辦的移動政務生態。優化“金城辦”應用功能,實現“便捷注冊、一鍵登錄、多式認證、無感切換”;梳理公布“金城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并在蘭州政務服務網公布展示。繼續完善政務服務 “旗艦店”功能,重點在公安、市場監管、教育、醫療、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稅務等領域,持續增加移動辦理事項,再造移動端服務流程,提升移動服務辦事的深度和廣度,并推送至“甘快辦”,實現“金城辦”和“甘快辦”深度對接。進一步加強 “金城辦”APP宣傳、推廣和應用,切實提高知曉度和使用率。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二)拓展“異地代收代辦”
1.全面推廣“收受分離”模式。各級各部門負責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要打破事項辦理屬地化管理限制,在不改變原有辦理事權的基礎上,由市、區縣(開發區)政務服務大廳或部門服務大廳設置的“通辦專窗”為異地政府部門代為收件,利用電子傳輸、異地視頻會商等信息化手段,對申請人和申請材料開展身份核驗、初步審查,并通過郵政寄遞至異地業務屬地部門,由歸屬地審批部門對報件進行實質性審查并做出審批決定。審批結束后,由歸屬地審批部門以郵件寄遞方式向申請人送達紙質結果或以網絡方式告知辦理結果。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2.建立“異地代收代辦”合作機制。由各級政務服務機構牽頭建立點對點“異地代收代辦”聯系機制,各級業務部門要負責與異地對口業務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建立健全異地收件、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及委托授權、互認互信等制度。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要建立代收代辦工作機制,明確收件地和辦理地的工作職責、業務流轉程序,確保收件、辦理兩地權責清晰、高效協同,進一步便利企業群眾異地辦事。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
3.暢通“異地代收代辦”郵政寄遞渠道。市、區縣政務服務大廳或部門服務大廳要暢通“異地代收代辦”郵政寄遞渠道,完善郵政寄遞收件設備和管理機制,方便企業和辦事群眾寄遞資料。對確需收取原件存檔、不便異地打證事項,用“快遞跑”取代“群眾跑”,助力“一次辦成”。
牽頭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
責任單位: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
4.鼓勵開展“無差別辦理”。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程度,推進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四級四同”,統一規范辦理流程和辦事指南。按照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減成本、減跑動的原則,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進行系統集成、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優化再造服務流程。鼓勵市、區縣政務服務大廳或部門服務大廳設置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建立統一接件、后臺分類審批的無差別受理工作機制,提升審批效率,縮短辦事時間。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三)優化“多地聯辦”
對申請人分別到不同地方現場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減少申請人辦理手續和跑動次數,改革原有業務規則,整合申請人多地辦理流程,改由一地受理申請、各地政府部門內部協同,申請材料和檔案材料通過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共享,實現申請人只需到一地即可完成辦理。建立健全多地協同辦理工作機制,明確辦理流程和責任。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三、服務支撐
(一)強化數據共享。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強化統一身份認證,實現“用戶通”。繼續升級改造現有各業務辦理系統,采取接口對接、庫表對接等方式,有序推動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與蘭州政務服務網互聯互通,確保左右橫連、上下貫通,實現“系統通”。加強政務服務數據應用,推動政務數據的有效歸集共享,實現“數據通”。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二)完善網上平臺。進一步加強市、區縣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健全網上四級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蘭州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和蘭州市事項管理系統向基層延伸,加快實現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全覆蓋,提升基層在線服務能力。全力做好各級政務服務網“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專區開發建設,完善異地收受、咨詢、會商、聯審聯批等服務功能。市、區縣兩級和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大廳要積極建設“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區,推行異地辦理自助服務。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市大數據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三)設置通辦專窗。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蘭州公積金中心各營業部、市車管所服務大廳、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市醫保中心、市社保中心、市就業局、市公安局出入境辦事大廳、市退役軍人事務服務大廳等市、區縣、開發區兩級實體政務服務大廳和部門服務大廳設置“通辦專窗”,配齊配強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供通辦事項異地咨詢、收件、受理和結果送達等線下服務。各級辦事大廳要及時配備各類“通辦專窗”所需的“攝像頭”“高拍儀”等硬件設施設備,盡快實現辦理全過程記錄、點對點視頻對話、材料電子核驗等功能。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四)統一業務標準。市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在督促和指導下級業務部門全面認領省級基本目錄事項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本業務系統內所有事項的要素標準,除辦理地址、咨詢電話等個別要素外,做到“應統盡統”,重點先行統一“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事項的業務辦理項名稱、業務辦理項編碼、設定依據、服務對象、服務主題、受理條件、受理標準、受理層級、辦理形式、申請材料名稱、要求提供材料依據、申請材料來源渠道、申請材料出具部門、申請材料類型、申請材料形式、申請表格、辦理流程、外部流程圖、法定辦理時限、承諾辦理時限、辦件類型、跑動次數、網上辦理深度等要素,確保實現同一事項在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辦事標準統一、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市直各相關部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主動擔責、靠前指揮,分管領導要主動擔當、切實推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清單,層層壓實責任,建立協同機制,按時完成改革任務,2020年重點任務務必于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各區縣、各部門要成立工作專班,建立通辦事項涉及部門業務聯絡員制度,全力以赴推動“異地通辦”。
(二)加強綜合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建立首收負責、初步審查、異地會商、多地協同、責任追溯等配套工作制度,及時清理和修改完善與“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不相適應的有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細化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規則標準。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主管行業領域政策、業務、系統、數據的支持力度,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進一步強化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信用監管。各級財政部門要做好系統對接改造、硬件設施配套和郵政寄遞等經費的保障工作。
(三)加強督促指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工作進行跟蹤督促和業務指導,并將完成情況列入年度“放管服”工作考核指標,對改革任務和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企業和群眾反映問題突出的,給予通報批評等處理,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深入開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的“好差評”工作,完善評價規則,強化結果運用,提升政務服務質量。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級各部門要通過門戶網站、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網絡新媒體和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人流密集場所等多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加強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的政策解讀和服務推廣,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不斷提高公眾知曉度和社會應用水平。
各區縣、各開發區、市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完成時限要求,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報送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政務服務局)。
附件:
2020年實現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事項清單.xls
2021年實現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事項清單.xls
2022年實現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xls
高頻電子證照動態清單.xls
蘭州市“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工作聯系表.doc
蘭州市政務服務事項要素統一梳理表.xls
《蘭州市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1日
蘭州市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 “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工作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有效解決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問題,切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5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辦發﹝2020﹞10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圍繞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居住、婚育、出行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異地辦事需求,推動社會保障卡申領、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戶口遷移、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就業創業、婚姻登記、生育登記等個人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異地辦理。
——聚焦助力惠企利企,圍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企業跨地區生產經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和涉企經營許可等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簡化優化各類跨地區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流程手續,方便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聚焦強化區域通辦,圍繞拓展異地辦理深度和范圍,開展點對點的“跨省通辦”,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加強主城四區和遠郊區縣的業務協同,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市通辦”。
2020年底前,實現57項事項“跨省通辦”、83項事項“省內通辦”、175項事項“全市通辦”(詳見《附件1》);2021年底前,新增并實現73項事項“跨省通辦”、24項事項“省內通辦”、58項事項“全市通辦”(詳見《附件2》);2022年底前,新增并實現9項事項“跨省通辦”(詳見《附件3》),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同步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和動態調整更新機制,并逐步納入其他辦事事項,更好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異地辦事需求。
二、辦理模式
(一)深化“全程網辦”
1.推進簡單高頻事項全程網辦。各級各部門必須按照“應認領盡認領”的要求,全面認領省級基本目錄中本層級、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依托蘭州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公布本部門所有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對照“全市通辦”事項清單,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申請人必須到現場申請辦理的事項外,必須全部納入全程網辦。對無特殊環節、要件相對簡單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進一步改革制約全流程網上辦理的部門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提供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頒證送達等全流程全環節網上服務,不得強制要求申請人到現場辦理。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市大數據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2.推進網上“一口申報”
①完善統一身份認證。依托甘肅省在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使用全省統一的身份認證系統,確保與各地一體化平臺用戶互認,實現“單點登錄、全國漫游、無感切換”,由業務屬地為申請人遠程辦理。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②統一辦事入口。充分發揮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的作用,除特殊情況外,所有政務服務事項以蘭州政務服務網為統一辦事入口,按照政務服務網前臺受理、業務辦理系統后臺審批、結果推送政務服務網的模式運行,實現“全程網辦”。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市大數據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③全面推進電子印章應用。全市各級各部門主動與市大數據局溝通銜接,利用全省統一電子印章系統,加快刻制本級政務服務部門電子印章,實現電子印章全覆蓋和在網上預審、制證發證環節的全面應用。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④實現政務服務高頻證照使用。依托蘭州市電子證照管理系統,加快電子證照使用進程。根據高頻電子證照動態清單(詳見《附件4》),梳理應用責任清單,開展高頻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的共享應用,重點推進身份證、護照、駕駛證、營業執照、結婚證、社保卡、食品生產許可證等高頻電子證照的共享應用。政府部門核發的證照批文,一律歸集到蘭州市電子證照庫,通過數據共享查詢、核驗,一律不得要求申請人到現場核驗原件。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3.實現移動終端辦理建立移動政務服務評價體系,完善政務數據移動應用管理機制,探索形成一個源頭、多點可辦的移動政務生態。優化“金城辦”應用功能,實現“便捷注冊、一鍵登錄、多式認證、無感切換”;梳理公布“金城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并在蘭州政務服務網公布展示。繼續完善政務服務 “旗艦店”功能,重點在公安、市場監管、教育、醫療、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稅務等領域,持續增加移動辦理事項,再造移動端服務流程,提升移動服務辦事的深度和廣度,并推送至“甘快辦”,實現“金城辦”和“甘快辦”深度對接。進一步加強 “金城辦”APP宣傳、推廣和應用,切實提高知曉度和使用率。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二)拓展“異地代收代辦”
1.全面推廣“收受分離”模式。各級各部門負責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要打破事項辦理屬地化管理限制,在不改變原有辦理事權的基礎上,由市、區縣(開發區)政務服務大廳或部門服務大廳設置的“通辦專窗”為異地政府部門代為收件,利用電子傳輸、異地視頻會商等信息化手段,對申請人和申請材料開展身份核驗、初步審查,并通過郵政寄遞至異地業務屬地部門,由歸屬地審批部門對報件進行實質性審查并做出審批決定。審批結束后,由歸屬地審批部門以郵件寄遞方式向申請人送達紙質結果或以網絡方式告知辦理結果。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2.建立“異地代收代辦”合作機制。由各級政務服務機構牽頭建立點對點“異地代收代辦”聯系機制,各級業務部門要負責與異地對口業務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建立健全異地收件、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及委托授權、互認互信等制度。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要建立代收代辦工作機制,明確收件地和辦理地的工作職責、業務流轉程序,確保收件、辦理兩地權責清晰、高效協同,進一步便利企業群眾異地辦事。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
3.暢通“異地代收代辦”郵政寄遞渠道。市、區縣政務服務大廳或部門服務大廳要暢通“異地代收代辦”郵政寄遞渠道,完善郵政寄遞收件設備和管理機制,方便企業和辦事群眾寄遞資料。對確需收取原件存檔、不便異地打證事項,用“快遞跑”取代“群眾跑”,助力“一次辦成”。
牽頭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
責任單位: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
4.鼓勵開展“無差別辦理”。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程度,推進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四級四同”,統一規范辦理流程和辦事指南。按照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減成本、減跑動的原則,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進行系統集成、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優化再造服務流程。鼓勵市、區縣政務服務大廳或部門服務大廳設置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建立統一接件、后臺分類審批的無差別受理工作機制,提升審批效率,縮短辦事時間。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三)優化“多地聯辦”
對申請人分別到不同地方現場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減少申請人辦理手續和跑動次數,改革原有業務規則,整合申請人多地辦理流程,改由一地受理申請、各地政府部門內部協同,申請材料和檔案材料通過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共享,實現申請人只需到一地即可完成辦理。建立健全多地協同辦理工作機制,明確辦理流程和責任。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三、服務支撐
(一)強化數據共享。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強化統一身份認證,實現“用戶通”。繼續升級改造現有各業務辦理系統,采取接口對接、庫表對接等方式,有序推動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與蘭州政務服務網互聯互通,確保左右橫連、上下貫通,實現“系統通”。加強政務服務數據應用,推動政務數據的有效歸集共享,實現“數據通”。
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二)完善網上平臺。進一步加強市、區縣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健全網上四級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蘭州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和蘭州市事項管理系統向基層延伸,加快實現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全覆蓋,提升基層在線服務能力。全力做好各級政務服務網“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專區開發建設,完善異地收受、咨詢、會商、聯審聯批等服務功能。市、區縣兩級和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大廳要積極建設“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區,推行異地辦理自助服務。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市大數據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三)設置通辦專窗。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蘭州公積金中心各營業部、市車管所服務大廳、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市醫保中心、市社保中心、市就業局、市公安局出入境辦事大廳、市退役軍人事務服務大廳等市、區縣、開發區兩級實體政務服務大廳和部門服務大廳設置“通辦專窗”,配齊配強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供通辦事項異地咨詢、收件、受理和結果送達等線下服務。各級辦事大廳要及時配備各類“通辦專窗”所需的“攝像頭”“高拍儀”等硬件設施設備,盡快實現辦理全過程記錄、點對點視頻對話、材料電子核驗等功能。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相關部門
(四)統一業務標準。市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在督促和指導下級業務部門全面認領省級基本目錄事項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本業務系統內所有事項的要素標準,除辦理地址、咨詢電話等個別要素外,做到“應統盡統”,重點先行統一“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事項的業務辦理項名稱、業務辦理項編碼、設定依據、服務對象、服務主題、受理條件、受理標準、受理層級、辦理形式、申請材料名稱、要求提供材料依據、申請材料來源渠道、申請材料出具部門、申請材料類型、申請材料形式、申請表格、辦理流程、外部流程圖、法定辦理時限、承諾辦理時限、辦件類型、跑動次數、網上辦理深度等要素,確保實現同一事項在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辦事標準統一、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市直各相關部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主動擔責、靠前指揮,分管領導要主動擔當、切實推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清單,層層壓實責任,建立協同機制,按時完成改革任務,2020年重點任務務必于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各區縣、各部門要成立工作專班,建立通辦事項涉及部門業務聯絡員制度,全力以赴推動“異地通辦”。
(二)加強綜合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建立首收負責、初步審查、異地會商、多地協同、責任追溯等配套工作制度,及時清理和修改完善與“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不相適應的有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細化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規則標準。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主管行業領域政策、業務、系統、數據的支持力度,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進一步強化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信用監管。各級財政部門要做好系統對接改造、硬件設施配套和郵政寄遞等經費的保障工作。
(三)加強督促指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工作進行跟蹤督促和業務指導,并將完成情況列入年度“放管服”工作考核指標,對改革任務和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企業和群眾反映問題突出的,給予通報批評等處理,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深入開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的“好差評”工作,完善評價規則,強化結果運用,提升政務服務質量。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級各部門要通過門戶網站、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網絡新媒體和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人流密集場所等多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加強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通辦”的政策解讀和服務推廣,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不斷提高公眾知曉度和社會應用水平。
各區縣、各開發區、市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完成時限要求,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報送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政務服務局)。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