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起步之年。全省各級漁業漁政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戰略定位,緊扣漁業提質增效和水產品穩產保供主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水產品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漁業發展質量與效益,為“十四五”漁業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目標
2021年,全省漁業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水產種業提升、小龍蝦產業集群建設、稻漁綜合種養發展、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生生物保護等取得新成效。全年水產品產量穩定在263萬噸以上;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605萬畝以上,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230萬畝以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修復和保護取得新突破,全年無重大疫病、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三、重點工作
(一)穩定和拓展水產養殖發展空間
1.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堅持并完善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嚴格按照《江西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0-2030年》,嚴格落實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可養區的劃定,嚴禁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涂用途的行為。科學評價水域灘涂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制定不同區域、不同品種、不同模式的水產養殖容量。加強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管理,依法依規核發養殖養殖證,依法拆除違法養殖。
2.積極推進陸基設施漁業發展。穩定現有240余萬畝池塘養殖規模,充分利用水源條件好的限養區和可養區,加快發展池塘“跑道式”水槽、工廠化、集裝箱、圈養桶、陸基圓形池等循環水設施漁業,擴大養殖領域空間,提高水產養殖綜合效益,保住水產品總產量的“基本盤”。
3. 促進稻漁綜合種養高質量規范發展。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制定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 通則》、《稻蝦》、《稻鱉》、《稻鰍》標準,繼續挖掘低洼田、冷漿田、內澇田等宜漁稻田資源,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集成創新稻漁綜合種養先進技術和經營模式的推廣應用,引領發展不挖溝的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積極打造地理標志農產品、水產品和區域公共產品品牌,促進稻漁綜合種養“農、漁、旅”充分融合,提升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力爭2021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30萬畝以上。
4. 科學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普及《大水面增養殖容量計算方法》,指導各地編制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堅持“一湖一策”、“一庫一策”的發展思路,科學評價水域承載能力,合理確定養殖容量,實現以漁控藻、以漁凈水,有序恢復大水面漁業生產。
(二)持續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5. 突出抓好水產種業工程建設。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穩住水產種業,才能從基礎上根本上穩住水產品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推進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保種育種工作,強化良種推廣。以小龍蝦、泥鰍、甲魚、鱖魚、黃顙魚、棘胸蛙等品種為重點,開展優質、安全、抗病的良種選育培育,2021年建設3家以上生產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育繁推一體化的優勢特色水產種業基地。
6. 著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以打造國家級小龍蝦產業集群為契機,加快推進小龍蝦全產業鏈發展。聚焦全省基礎好、規模大、有特色、比較優勢顯著的泥鰍、甲魚、鰻魚等名特優水產品種,培育品種品質優良、規模體量較大、融合程度較深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高優勢特色水產品供應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力爭2021年建設省級以上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個以上。
7. 深入推進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第十巡視組指出“全省池塘養殖尾水治理覆蓋比例嚴重偏低”的要求,以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規模以上水產養殖基地、優勢特色水產品養殖基地為重點,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開展水產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建設,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或達標排放;加快應用數字漁業技術,建設一批集“生產+科技”為一體的現代化漁業生產基地。力爭2021年建設水產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示范點20個以上。
(二)持續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修復
8. 強化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實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加強鄱陽湖及長江江西段的江豚等重點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管理,開展水生野生動物物種資源和棲息地調查,強化江豚監測巡護救護網絡建設等工作。制定并發布本地區的垂釣管理辦法,科學劃定禁釣區和垂釣區,嚴格控制垂釣規模。探索建立垂釣備案制度,對垂釣個人和社會團體進行登記備案,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實行辦證持證垂釣制度。
9. 強化水生生物資源修復。組織開展全省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強化放流效果監測評估,確保放苗質量和水域生態安全。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誰損害誰修復”的原則,強化涉漁工程對漁業資源環境影響專題評價的審查和論證,建立因水域污染、工程建設、河道(航道)整治、采砂等人為活動遭到破壞或退化的江河魚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等的補償機制。力爭2021年,增殖放流魚苗1.5億尾以上。
10. 做好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加強重點水域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指導,因地制宜發展池塘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和大水面生態漁業。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漁民組織化水平,鼓勵退捕漁民從事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等漁業相關產業。組織做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國家、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宣傳貫徹。
(四)持續推進漁業安全生產監管
11. 抓好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強化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實施漁業安全生產約談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三大主體責任”和“三個必須”職責。組織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等活動,強化警示教育和安全技能等專題培訓,切實提高漁業安全生產和監督管理水平。加強漁業生產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強化災情統計報送和災后恢復生產指導。加大“三無”船舶和涉漁“三無”船舶排查清理力度,消除安全生產和非法捕撈風險隱患。
12. 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水產養殖投入品監管,積極開展水產養殖投入品規范使用行動,有效應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任務,力爭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扎實做好水產病害測報、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專項監測等基礎數據采集,按時公布水產動物衛生狀況報告。
13. 抓好水生生物安全監管。強化水生生物安全監管,加強重大疫病應急防控,推進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設。學習省外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經驗,加強漁業官方獸醫隊伍技能培訓與資格認定,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加大檢疫合格證明檢查力度。嚴格執行水產苗種生產許可制度,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
(五)持續推進基礎性長期性工作
14. 加強漁業統計、養殖漁情和市場監測工作。圍繞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強漁業統計工作,研究調整完善漁業統計指標體系和全面統計制度,及時監測并發布漁情和水產品市場信息,加強統計和監測數據的研究分析和相關應用,增強指導漁業生產和決策的能力。
15. 加強漁業“十四五”規劃編制和項目監管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江西省漁業條例》《江西省水產種苗管理條例》等法規的修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發布全省“十四五”漁業發展規劃。抓好中央和省級財政部門預算、漁業油補政策調整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基本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確保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16. 加強黨建與業務相融互促發展。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著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揚“三牛”精神,打造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漁業漁政干部隊伍,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政風行風,推動黨的建設與漁業漁政工作齊頭并進、相融互促發展,為漁業漁政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起步之年。全省各級漁業漁政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戰略定位,緊扣漁業提質增效和水產品穩產保供主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水產品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漁業發展質量與效益,為“十四五”漁業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目標
2021年,全省漁業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水產種業提升、小龍蝦產業集群建設、稻漁綜合種養發展、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生生物保護等取得新成效。全年水產品產量穩定在263萬噸以上;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605萬畝以上,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230萬畝以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修復和保護取得新突破,全年無重大疫病、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三、重點工作
(一)穩定和拓展水產養殖發展空間
1.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堅持并完善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嚴格按照《江西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0-2030年》,嚴格落實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可養區的劃定,嚴禁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涂用途的行為。科學評價水域灘涂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制定不同區域、不同品種、不同模式的水產養殖容量。加強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管理,依法依規核發養殖養殖證,依法拆除違法養殖。
2.積極推進陸基設施漁業發展。穩定現有240余萬畝池塘養殖規模,充分利用水源條件好的限養區和可養區,加快發展池塘“跑道式”水槽、工廠化、集裝箱、圈養桶、陸基圓形池等循環水設施漁業,擴大養殖領域空間,提高水產養殖綜合效益,保住水產品總產量的“基本盤”。
3. 促進稻漁綜合種養高質量規范發展。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制定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 通則》、《稻蝦》、《稻鱉》、《稻鰍》標準,繼續挖掘低洼田、冷漿田、內澇田等宜漁稻田資源,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集成創新稻漁綜合種養先進技術和經營模式的推廣應用,引領發展不挖溝的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積極打造地理標志農產品、水產品和區域公共產品品牌,促進稻漁綜合種養“農、漁、旅”充分融合,提升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力爭2021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30萬畝以上。
4. 科學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普及《大水面增養殖容量計算方法》,指導各地編制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堅持“一湖一策”、“一庫一策”的發展思路,科學評價水域承載能力,合理確定養殖容量,實現以漁控藻、以漁凈水,有序恢復大水面漁業生產。
(二)持續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5. 突出抓好水產種業工程建設。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穩住水產種業,才能從基礎上根本上穩住水產品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推進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保種育種工作,強化良種推廣。以小龍蝦、泥鰍、甲魚、鱖魚、黃顙魚、棘胸蛙等品種為重點,開展優質、安全、抗病的良種選育培育,2021年建設3家以上生產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育繁推一體化的優勢特色水產種業基地。
6. 著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以打造國家級小龍蝦產業集群為契機,加快推進小龍蝦全產業鏈發展。聚焦全省基礎好、規模大、有特色、比較優勢顯著的泥鰍、甲魚、鰻魚等名特優水產品種,培育品種品質優良、規模體量較大、融合程度較深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高優勢特色水產品供應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力爭2021年建設省級以上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個以上。
7. 深入推進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第十巡視組指出“全省池塘養殖尾水治理覆蓋比例嚴重偏低”的要求,以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規模以上水產養殖基地、優勢特色水產品養殖基地為重點,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開展水產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建設,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或達標排放;加快應用數字漁業技術,建設一批集“生產+科技”為一體的現代化漁業生產基地。力爭2021年建設水產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示范點20個以上。
(二)持續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修復
8. 強化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實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加強鄱陽湖及長江江西段的江豚等重點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管理,開展水生野生動物物種資源和棲息地調查,強化江豚監測巡護救護網絡建設等工作。制定并發布本地區的垂釣管理辦法,科學劃定禁釣區和垂釣區,嚴格控制垂釣規模。探索建立垂釣備案制度,對垂釣個人和社會團體進行登記備案,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實行辦證持證垂釣制度。
9. 強化水生生物資源修復。組織開展全省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強化放流效果監測評估,確保放苗質量和水域生態安全。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誰損害誰修復”的原則,強化涉漁工程對漁業資源環境影響專題評價的審查和論證,建立因水域污染、工程建設、河道(航道)整治、采砂等人為活動遭到破壞或退化的江河魚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等的補償機制。力爭2021年,增殖放流魚苗1.5億尾以上。
10. 做好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加強重點水域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指導,因地制宜發展池塘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和大水面生態漁業。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漁民組織化水平,鼓勵退捕漁民從事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等漁業相關產業。組織做好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國家、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宣傳貫徹。
(四)持續推進漁業安全生產監管
11. 抓好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強化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實施漁業安全生產約談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三大主體責任”和“三個必須”職責。組織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等活動,強化警示教育和安全技能等專題培訓,切實提高漁業安全生產和監督管理水平。加強漁業生產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強化災情統計報送和災后恢復生產指導。加大“三無”船舶和涉漁“三無”船舶排查清理力度,消除安全生產和非法捕撈風險隱患。
12. 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水產養殖投入品監管,積極開展水產養殖投入品規范使用行動,有效應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任務,力爭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扎實做好水產病害測報、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專項監測等基礎數據采集,按時公布水產動物衛生狀況報告。
13. 抓好水生生物安全監管。強化水生生物安全監管,加強重大疫病應急防控,推進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設。學習省外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經驗,加強漁業官方獸醫隊伍技能培訓與資格認定,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加大檢疫合格證明檢查力度。嚴格執行水產苗種生產許可制度,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
(五)持續推進基礎性長期性工作
14. 加強漁業統計、養殖漁情和市場監測工作。圍繞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強漁業統計工作,研究調整完善漁業統計指標體系和全面統計制度,及時監測并發布漁情和水產品市場信息,加強統計和監測數據的研究分析和相關應用,增強指導漁業生產和決策的能力。
15. 加強漁業“十四五”規劃編制和項目監管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江西省漁業條例》《江西省水產種苗管理條例》等法規的修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發布全省“十四五”漁業發展規劃。抓好中央和省級財政部門預算、漁業油補政策調整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基本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確保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16. 加強黨建與業務相融互促發展。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著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揚“三牛”精神,打造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漁業漁政干部隊伍,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政風行風,推動黨的建設與漁業漁政工作齊頭并進、相融互促發展,為漁業漁政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