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藥品管理法》第十條規(guī)定,現(xiàn)頒布《青海省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特此公告!
附件:《青海省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
二0一0年十二月七日
【來源】本品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尸體的干燥復合體。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fā)散時挖取,曬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纖維狀的附著物及雜質,曬干或低溫干燥。
【炮制】 凈制冬蟲夏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低溫干燥,低溫滅菌即得。
冬蟲夏草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低溫干燥,低溫滅菌,粉碎即得。
冬蟲夏草純粉片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低溫干燥,低溫滅菌,粉碎,純粉壓制成片即得。
【性狀】 凈制冬蟲夏草 本品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長3-5cm,直徑0.3-0.8cm;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環(huán)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7cm,直徑約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冬蟲夏草粉 為淡黃色至黃褐色粉末。氣微腥,味微苦。
冬蟲夏草純粉片 為冬蟲夏草純粉壓制的片,淡黃色至黃褐色。氣微腥,味微苦。
【鑒別】(1)本品子座橫切面:周圍由子囊殼組成,子囊殼卵形至橢圓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內。子囊殼內有多數(shù)線形子囊,每個子囊內又有數(shù)個線形的子囊孢子。中央充滿菌絲,其間有裂隙。子座頂端橫切面見不到子囊殼。蟲體橫切面不規(guī)則形,四周為蟲體的軀殼,其上著生長短不一的銳刺毛和長線毛,有的似分枝狀,軀殼內為大量菌絲,其間有裂隙。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5ml,超聲處理30 分鐘,過濾,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冬蟲夏草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
雜質 照雜質檢查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Ⅸ A)檢查,不得檢出砂石、植物、金屬類等異物;不得檢出著色劑;顯微鑒別不得檢出動、植物組織、礦物和其他摻偽物特征。不得有霉變、異味。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X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9.0%
總灰分 照灰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X K)測定,不得過5.0%。
酸不溶性灰分 照灰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X K)測定,不得過1.0%。
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XIII C)檢查,細菌數(shù):每1g不得過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數(shù):每1g不得過100 cfu;大腸菌群:每1g應小于100個;大腸埃希菌、沙門菌、活螨:不得檢出。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磷酸鹽緩沖液(pH6.5)[取0.01mol/L磷酸二氫鈉68.5ml與0.01mol/L磷酸氫二鈉31.5ml,混合(pH 6.5)]-甲醇(85: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60nm。理論板數(shù)按腺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腺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90%甲醇制成每1ml含20u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90%甲醇10ml,密塞,搖勻,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9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少于0.010%。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 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腎虛精虧,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咯血。
【用法與用量】 3-9 g,內服。
【包裝】藥用玻瓶、亞克力盒或鋁塑包裝。
【貯藏】 密封,置陰涼干燥處。
原文件下載:
關于頒布實施《青海省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的公告(青食藥監(jiān)注[2010]63號)
特此公告!
附件:《青海省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
二0一0年十二月七日
【來源】本品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尸體的干燥復合體。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fā)散時挖取,曬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纖維狀的附著物及雜質,曬干或低溫干燥。
【炮制】 凈制冬蟲夏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低溫干燥,低溫滅菌即得。
冬蟲夏草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低溫干燥,低溫滅菌,粉碎即得。
冬蟲夏草純粉片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低溫干燥,低溫滅菌,粉碎,純粉壓制成片即得。
【性狀】 凈制冬蟲夏草 本品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長3-5cm,直徑0.3-0.8cm;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環(huán)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7cm,直徑約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冬蟲夏草粉 為淡黃色至黃褐色粉末。氣微腥,味微苦。
冬蟲夏草純粉片 為冬蟲夏草純粉壓制的片,淡黃色至黃褐色。氣微腥,味微苦。
【鑒別】(1)本品子座橫切面:周圍由子囊殼組成,子囊殼卵形至橢圓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內。子囊殼內有多數(shù)線形子囊,每個子囊內又有數(shù)個線形的子囊孢子。中央充滿菌絲,其間有裂隙。子座頂端橫切面見不到子囊殼。蟲體橫切面不規(guī)則形,四周為蟲體的軀殼,其上著生長短不一的銳刺毛和長線毛,有的似分枝狀,軀殼內為大量菌絲,其間有裂隙。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5ml,超聲處理30 分鐘,過濾,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冬蟲夏草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
雜質 照雜質檢查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Ⅸ A)檢查,不得檢出砂石、植物、金屬類等異物;不得檢出著色劑;顯微鑒別不得檢出動、植物組織、礦物和其他摻偽物特征。不得有霉變、異味。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X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9.0%
總灰分 照灰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X K)測定,不得過5.0%。
酸不溶性灰分 照灰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X K)測定,不得過1.0%。
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XIII C)檢查,細菌數(shù):每1g不得過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數(shù):每1g不得過100 cfu;大腸菌群:每1g應小于100個;大腸埃希菌、沙門菌、活螨:不得檢出。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磷酸鹽緩沖液(pH6.5)[取0.01mol/L磷酸二氫鈉68.5ml與0.01mol/L磷酸氫二鈉31.5ml,混合(pH 6.5)]-甲醇(85: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60nm。理論板數(shù)按腺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腺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90%甲醇制成每1ml含20u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90%甲醇10ml,密塞,搖勻,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9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少于0.010%。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 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腎虛精虧,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咯血。
【用法與用量】 3-9 g,內服。
【包裝】藥用玻瓶、亞克力盒或鋁塑包裝。
【貯藏】 密封,置陰涼干燥處。
原文件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