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防城港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13年5月20日
防城港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等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長效機制,按照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以蔬菜、火龍果、“紅姑娘”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標準化生產為重點,以發展“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農產品)農業品牌為抓手,努力創建“工作體系健全、監管責任到位、機制制度完善、監管措施有力”的監管模式,基本實現從生產到市場的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優質、安全。
二、工作目標
(一)構建“政府負總責、監管有機構、經費有保障、監管到村社、檢測全覆蓋”的工作機制。
(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安排相關經費。
(三)蔬菜、火龍果、“紅姑娘”紅薯、香糯等優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四)蔬菜、火龍果、“紅姑娘”紅薯、香糯等優勢農產品實施全程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全程質量控制和品牌化銷售。
(五)完成市、縣、鄉三級檢測平臺建設,在全市20個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建立檢測室,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記錄檔案,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建立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4個縣(市、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子平臺及20個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追溯節點,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三、工作內容
(一)健全安全監管服務體系。繼續完善市、縣(市、區)、鄉(鎮)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每個村配備一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到村社。
(二)依法做好產地管理。在上思縣思陽鎮、華蘭鄉,東興市江平鎮、東興鎮,港口區公車鎮、光坡鎮,防城區華石鎮、那梭鎮、那良鎮、防城鎮、灘營鄉11個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主產區,根據品種特性和產地環境質量狀況,做好產地劃分和監督,加強產地環境檢查,禁止向產地排放或傾倒廢水、廢物等有害物質,引導生產者及時清除農田的農用殘膜及其它投入品包裝物;積極創新農資監管和配送模式,建立農資經營單位信息數據庫,記錄經營單位基本信息、誠信記錄和違法違規不良信息;在農業投入品的銷售上,大力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農資超市等現代流通方式,全市所有農資經營網點須公開張貼質量安全承諾書,實行農業投入品銷售臺賬、實名購買、質量安全承諾和不合格產品召回制度,杜絕高毒禁用農藥銷售和使用。全市主要農產品市場監管面達100%,案件辦結率達100%,投訴舉報回復率達100%。
(三)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快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改善農產品生產條件。制定主導農產品標準、生產操作規程,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標準”的推廣體系,圍繞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將標準生產技術集成轉化為簡單實用的操作圖或明白紙,做到一戶一份,并在村務公開欄廣泛張貼,標準轉化率達到100%,標準入戶率達到100%。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嚴格執行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規定。完成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整體推進工作。制定“三品一標”品牌建設規劃和激勵措施,在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生產基地設立規范標牌、標識。開展“三品一標”品牌提升行動,加強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監督檢查,落實獲證單位內部質量安全控制責任,規范用標行為。
(四)強化產品質量監測。構建以市、縣(市、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骨干,鄉(鎮)級檢測站為支點,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生產基地檢測室為基礎的監測網絡,監測網絡覆蓋主要生產基地和農產品批發市場,涉及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在全市范圍內抽檢,縣(市、區)、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在本轄區內進行抽檢。市、縣(市、區)級檢測機構開展快速定性抽檢每月至少1次,鄉(鎮)級檢測機構每周至少2次,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基地檢測室在農產品采收上市前進行自律性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采收上市。定量抽檢由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負責,抽檢產品包括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每個季度在全市范圍內抽檢不少于100個樣品進行監測,對一次監測不合格的實行整改,二次監測不合格的列入黑名單,取消申報項目資格,并依法進行處罰。
(五)推行產地準出、質量追溯和市場準入制度。全市“三品一標”獲證單位、20個試點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蔬菜生產基地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實施產地準出制度。按照“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要求,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記錄格式,規范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詳細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每項農事活動,特別是使用的農藥品種、濃度、安全間隔期、產品銷售去向等信息。強化生產檔案記錄的指導、檢查,對每個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戶的檔案記錄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三品一標”農殘監測合格率達到100%,主要農產品農殘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積極推進“三品一標”產品、蔬菜、水果等主導產品的條碼體系建設,依托廣西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努力實現主要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品質量可追溯,根據生產記錄檔案,對檢測合格產品開具《產地證明》。大力推進“超市+基地”、“農貿市場+基地”等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設立“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銷售專柜,指導督促百家惠、百匯、北京華聯、大三聯等大型超市設立農殘快速檢測室,開展準入檢測,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六)完善監管制度。市、縣(市、區)、鄉(鎮)、村社層層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責任書,村與企業、專業合作社及種植戶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鄉(鎮)級監管員、村級協管員和企業信息員隊伍體系。明確每個監管員、協管員的監管區域、工作任務、標準要求、考核目標,做到每個基地都要有明確的監管、協管責任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反應機制,制定應急預案,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快速處置能力。
四、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3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市級相關職能部門召開我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工作會議,部署相關工作,并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
(二)全面推進階段(2013年8月上旬至2014年8月下旬)。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建設,落實監管機構、專兼職人員、辦公場地、儀器設備;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監管制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檢測人員培訓;推進農業投入品監管、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三品”認證、生產組織化、銷售品牌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工作;建立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責任機制和承諾機制;開展生產基地農產品監督抽查、日常巡查與質量監測,農產品產地環境與農業投入品監督執法檢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其他工作。
(三)自查階段(2014年9月上旬至2014年10月上旬)。市級相關職能部門、各縣(市、區)、鄉(鎮)以及農產品生產企業(專合組織、生產基地)對照實施方案內容,組織自查自糾,匯總歸檔創建材料,市級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四)申請驗收階段(2014年10月中旬至2014年12月上旬)。申請自治區農業廳對創建工作進行考核評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全市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指導、協調和督查。各縣(市、區)級相關職能部門、鄉(鎮)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并確定專人負責創建聯系工作,積極總結創建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于每月25日向市農委上報工作動態,每季度末上報創建工作小結。
(二)保障資金投入。建立穩定的日常運行經費和專項資金保障長效機制,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質量檢測設備購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農業標準轉化、農產品質量監測、品牌打造、質量追溯和農業綜合執法工作。
(三)開展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各種宣傳媒體以及科技下鄉等活動對創建工作進行廣泛宣傳,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年度計劃,大力普及法律知識,讓廣大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公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四)強化工作考核。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和運行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各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強化工作監督、考核檢查和責任追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防城港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13年5月20日
防城港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等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長效機制,按照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以蔬菜、火龍果、“紅姑娘”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標準化生產為重點,以發展“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農產品)農業品牌為抓手,努力創建“工作體系健全、監管責任到位、機制制度完善、監管措施有力”的監管模式,基本實現從生產到市場的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優質、安全。
二、工作目標
(一)構建“政府負總責、監管有機構、經費有保障、監管到村社、檢測全覆蓋”的工作機制。
(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安排相關經費。
(三)蔬菜、火龍果、“紅姑娘”紅薯、香糯等優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四)蔬菜、火龍果、“紅姑娘”紅薯、香糯等優勢農產品實施全程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全程質量控制和品牌化銷售。
(五)完成市、縣、鄉三級檢測平臺建設,在全市20個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建立檢測室,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記錄檔案,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建立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4個縣(市、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子平臺及20個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追溯節點,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三、工作內容
(一)健全安全監管服務體系。繼續完善市、縣(市、區)、鄉(鎮)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每個村配備一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到村社。
(二)依法做好產地管理。在上思縣思陽鎮、華蘭鄉,東興市江平鎮、東興鎮,港口區公車鎮、光坡鎮,防城區華石鎮、那梭鎮、那良鎮、防城鎮、灘營鄉11個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主產區,根據品種特性和產地環境質量狀況,做好產地劃分和監督,加強產地環境檢查,禁止向產地排放或傾倒廢水、廢物等有害物質,引導生產者及時清除農田的農用殘膜及其它投入品包裝物;積極創新農資監管和配送模式,建立農資經營單位信息數據庫,記錄經營單位基本信息、誠信記錄和違法違規不良信息;在農業投入品的銷售上,大力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農資超市等現代流通方式,全市所有農資經營網點須公開張貼質量安全承諾書,實行農業投入品銷售臺賬、實名購買、質量安全承諾和不合格產品召回制度,杜絕高毒禁用農藥銷售和使用。全市主要農產品市場監管面達100%,案件辦結率達100%,投訴舉報回復率達100%。
(三)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快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改善農產品生產條件。制定主導農產品標準、生產操作規程,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標準”的推廣體系,圍繞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將標準生產技術集成轉化為簡單實用的操作圖或明白紙,做到一戶一份,并在村務公開欄廣泛張貼,標準轉化率達到100%,標準入戶率達到100%。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嚴格執行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規定。完成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整體推進工作。制定“三品一標”品牌建設規劃和激勵措施,在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生產基地設立規范標牌、標識。開展“三品一標”品牌提升行動,加強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監督檢查,落實獲證單位內部質量安全控制責任,規范用標行為。
(四)強化產品質量監測。構建以市、縣(市、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骨干,鄉(鎮)級檢測站為支點,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生產基地檢測室為基礎的監測網絡,監測網絡覆蓋主要生產基地和農產品批發市場,涉及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在全市范圍內抽檢,縣(市、區)、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在本轄區內進行抽檢。市、縣(市、區)級檢測機構開展快速定性抽檢每月至少1次,鄉(鎮)級檢測機構每周至少2次,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基地檢測室在農產品采收上市前進行自律性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采收上市。定量抽檢由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負責,抽檢產品包括蔬菜、火龍果、紅薯、香糯等主導產業,每個季度在全市范圍內抽檢不少于100個樣品進行監測,對一次監測不合格的實行整改,二次監測不合格的列入黑名單,取消申報項目資格,并依法進行處罰。
(五)推行產地準出、質量追溯和市場準入制度。全市“三品一標”獲證單位、20個試點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蔬菜生產基地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實施產地準出制度。按照“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要求,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記錄格式,規范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詳細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每項農事活動,特別是使用的農藥品種、濃度、安全間隔期、產品銷售去向等信息。強化生產檔案記錄的指導、檢查,對每個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戶的檔案記錄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三品一標”農殘監測合格率達到100%,主要農產品農殘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積極推進“三品一標”產品、蔬菜、水果等主導產品的條碼體系建設,依托廣西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努力實現主要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品質量可追溯,根據生產記錄檔案,對檢測合格產品開具《產地證明》。大力推進“超市+基地”、“農貿市場+基地”等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設立“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銷售專柜,指導督促百家惠、百匯、北京華聯、大三聯等大型超市設立農殘快速檢測室,開展準入檢測,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六)完善監管制度。市、縣(市、區)、鄉(鎮)、村社層層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責任書,村與企業、專業合作社及種植戶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鄉(鎮)級監管員、村級協管員和企業信息員隊伍體系。明確每個監管員、協管員的監管區域、工作任務、標準要求、考核目標,做到每個基地都要有明確的監管、協管責任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反應機制,制定應急預案,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快速處置能力。
四、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3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市級相關職能部門召開我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工作會議,部署相關工作,并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
(二)全面推進階段(2013年8月上旬至2014年8月下旬)。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建設,落實監管機構、專兼職人員、辦公場地、儀器設備;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監管制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檢測人員培訓;推進農業投入品監管、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三品”認證、生產組織化、銷售品牌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工作;建立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責任機制和承諾機制;開展生產基地農產品監督抽查、日常巡查與質量監測,農產品產地環境與農業投入品監督執法檢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其他工作。
(三)自查階段(2014年9月上旬至2014年10月上旬)。市級相關職能部門、各縣(市、區)、鄉(鎮)以及農產品生產企業(專合組織、生產基地)對照實施方案內容,組織自查自糾,匯總歸檔創建材料,市級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四)申請驗收階段(2014年10月中旬至2014年12月上旬)。申請自治區農業廳對創建工作進行考核評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全市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指導、協調和督查。各縣(市、區)級相關職能部門、鄉(鎮)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并確定專人負責創建聯系工作,積極總結創建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于每月25日向市農委上報工作動態,每季度末上報創建工作小結。
(二)保障資金投入。建立穩定的日常運行經費和專項資金保障長效機制,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質量檢測設備購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農業標準轉化、農產品質量監測、品牌打造、質量追溯和農業綜合執法工作。
(三)開展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各種宣傳媒體以及科技下鄉等活動對創建工作進行廣泛宣傳,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年度計劃,大力普及法律知識,讓廣大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公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四)強化工作考核。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和運行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各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強化工作監督、考核檢查和責任追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