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工作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14〕42號)

   2014-05-06 959
核心提示: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中央駐閩各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中央駐閩各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閩委發〔2014〕1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扎實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經省政府同意,現將《若干意見》中工作任務的分工方案印發你們。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主辦單位要牽頭協調,協辦單位要主動配合,共同抓緊、抓實、抓好各項工作任務。各主辦單位要在2014年11月底前將工作任務的落實情況報送省農辦,由省農辦匯總后向省委、省政府報告。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4月1日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工作任務分工方案
 
  一、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1.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嚴守1710萬畝基本農田紅線,落實全省1830萬畝糧食種植指導計劃,確保糧食總產650萬噸以上。推進整縣制、整鄉制高產創建工作,建設150個萬畝糧食高產示范片,在糧食主產區建設500個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糧食產能區,加大超級稻、再生稻等糧食關鍵性增產技術推廣力度。完善糧食補貼政策,新增補貼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開展水稻育插秧作業補貼試點。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糧食生產大縣獎勵補助,降低產糧大縣直接用于糧食生產等建設項目資金配套。規劃和實施“糧安工程”,加快糧食儲備現代化倉容建設,省級完成2.5萬噸并做好30萬噸倉容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市縣級完成40萬噸建設任務。推進中儲糧廈門產業園項目前期工作,盡快形成新增儲備30萬噸能力。推進糧食產銷協作,改造提升糧食專業批發市場,確保市場糧足價穩。在生產流通消費全程推廣節糧減損設施和技術。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財政廳、國土廳、糧食局,中儲糧福建分公司,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省發改委
 
  2.豐富“菜籃子”產品。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肉、蛋、奶等生產。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繼續支持359個省級城市副食品調控基地建設,保證省控生豬、蔬菜、蛋禽基地上市量占城鎮供應量20%以上。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立省應急物資儲備信息網,完善蔬菜及蛋品商業或政府儲備保供機制,落實生豬活體儲備任務,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基本穩定。
 
  主辦單位:省商務廳、農業廳、海洋漁業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二、實施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行動計劃
 
  3.做大做強農業龍頭。著力提升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畜禽、水產、林竹百億優勢產業,發展花卉、中藥材、烤煙等特色產業。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福建農民創業園及示范基地等“一區兩園”建設,加快建設閩東南沿海設施蔬菜優勢區、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集中區、畜禽設施化健康養殖示范區和一批現代規模化設施漁業、設施花卉基地。創建10個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專項資金優先支持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項目優先納入省級技改專項資金補助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上市或發債融資,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示范園區(基地)、龍頭企業集聚,促進集群發展。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
 
  協辦單位:省委臺辦,省發改委、經信委、農業綜合開發辦,省煙草專賣局、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監局、福建證監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
 
  4.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落實各級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建立茶葉主產縣農藥流通與使用安全監管平臺,在特色產品重點產區開展農藥等投入品登記管理試點。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創建國家級省級園藝作物標準園100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00個、現代漁業產業園區17個。抓好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縣)建設。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推進地理標志產品申請和保護。
 
  主辦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農業廳、海洋漁業廳、工商局、質監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5.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繼續實施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創新體系,推進種業人才、資源、技術依法有序向企業流動,著力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種,重點研發適宜設施農業生產的名優種苗。推行種子企業委托經營制度,強化種子全程可追溯管理。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對具備條件的項目,實施法人責任制和專員制,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重大專項,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和技術集成推廣力度,推進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開展農業“五新”成果項目推介和對接,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孵化。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扶持30個省級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建設。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中的作用。
 
  主辦單位:省農科院、科技廳、發改委
 
  協辦單位:省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福建農林大學
 
  6.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在大宗特色農產品主產區改造建設一批大型產地批發市場,支持建設產地小型農產品收集市場、集配中心,加快生鮮超市、直供直銷社區菜店等網點建設,推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餐對接。推進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地、批發市場等物流節點的冷藏設施,在城市附近建設一批低溫配送中心,實現冷鏈物流全程封閉流通。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加快郵政系統服務“三農”綜合平臺建設,繼續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啟動農村流通設施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主辦單位:省商務廳、經信委、交通運輸廳、農業廳、海洋漁業廳、供銷社、郵政管理局,郵政公司
 
  7.深化閩臺農業合作交流。拓寬閩臺農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推進閩臺種業合作,將省級對臺合作引種創新基地建成我國南方最大的農作物品種引進、改良、創新基地。開展兩岸農業經營模式融合創新試驗,推進沙縣、南靖和漳浦閩臺農機合作產業園建設,鼓勵臺灣農業機械企業在閩投資開發適合大陸推廣的畜禽有機廢棄物處理機、山地運輸機械及各類適用丘陵山地的小型農機具等。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鞏固和深度開發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
 
  協辦單位:省委臺辦,省林業廳、海洋漁業廳、商務廳、農科院,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福建農林大學
 
  三、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8.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逐步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和管理網絡,引導土地經營權向規模經營主體流轉,推動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合作社、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公司,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要尊重農民意愿,不能強制推動。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
 
  9.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建立農民合作社規范社名錄,扶持創建500家省、市、縣三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落實和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推進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省建設。制定家庭農場登記和扶持發展辦法,按照自愿原則開展家庭農場登記。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密切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的利益聯結關系。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
 
  協辦單位:省財政廳、國土廳、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供銷社、煙草專賣局
 
  10.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繼續實施年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規范,逐步將農業扶持政策與新型職業農民資格掛鉤。在龍巖市整市,廈門市選擇一個區,其余七個設區的市各選擇2~3個縣(市、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繼續開展百萬農民大培訓,推動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等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轉型。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
 
  協辦單位: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農科院、婦聯,各有關院校
 
  11.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繼續實施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扶持發展農機、植保等專業化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代耕代種代收服務,支持開展跨區作業,對農機、植保專業合作社購置用于糧食生產的重點農機具與植保器械實行累加補貼。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和農村“六大員”管理辦法,提升服務水平。推進市、縣兩級與“世紀之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展涉農信息資源整合,共建村級信息服務點。創新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和服務機制,支持供銷合作社加強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農村社區綜合維修服務體系建設。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科技廳、供銷社
 
  協辦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綜治辦、經信委、衛計委、文化廳、水利廳、國土廳
 
  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廣使用有機肥,扶持發展以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年產5萬噸以上商品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的生產企業,享受化肥生產優惠電量指標。加快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推廣機械化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普及低殘留農藥、高效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支持對病死畜禽采取機械、發酵、掩埋、焚燒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建設一批大中型沼氣工程和養殖小區沼氣工程。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經信委、環保廳
 
  13.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完成530萬畝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任務,其中“四綠”工程和人工造林更新各65萬畝。加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重要濕地、“三沿一環”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和強制性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六江兩溪”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源地、地下水保護,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責任機制。嚴格控制漁業捕撈強度,繼續實施伏季休漁、增殖放流和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修復補助政策。持續推進22個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和100個重點鄉(鎮)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完成80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20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任務。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
 
  主辦單位:省林業廳、水利廳、環保廳、海洋漁業廳
 
  14.提升農田水利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推進防洪防潮、蓄水、引調水、流域綜合整治等重大水利項目建設。實施15座大中型水庫、180座小Ⅱ型水庫和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推進74個縣(市、區)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完成50公里海堤強化加固。深化農村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組建工作,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保證建設和建后管護資金。新建高標準農田70萬畝,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煙基項目建設,開展災毀耕地復墾和損毀工程修復。加快建設自然災害避災點。推進海洋漁業北斗衛星通訊系統建設。完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
 
  主辦單位:省水利廳、海洋漁業廳、國土廳、發改委、農業廳、農業綜合開發辦、煙草專賣局、民政廳、氣象局
 
  五、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15.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切實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快推進漳平、永安國家級試點工作,充分依靠農民群眾自主協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可以確權確地,也可以確權確股不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經費納入省市縣三級財政預算。
 
  主辦單位:省農業廳
 
  協辦單位:省財政廳、國土廳
 
  16.健全農村產權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依托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等機構,建立規范有序的林權流轉交易機制,鼓勵、引導林農依法規范流轉林地。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推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規范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
 
  主辦單位:省林業廳、國土廳、農業廳
 
  協辦單位:省委組織部
 
  17.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完善農村宅基地分配政策,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收益分配辦法,農村宅基地復墾為耕地后所形成的掛鉤指標用于城市建設,掛鉤指標使用費用于拆舊、復墾和依法補償,剩余資金主要用于安置被拆遷農戶的農村住宅小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快包括農村宅基地在內的農村地籍調查,推進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主辦單位:省國土廳
 
  18.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置等多種方式,確保被征地農民長期受益。提高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標準。健全征地爭議調處裁決機制,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申訴權、監督權。
 
  主辦單位:省國土廳、林業廳
 
  協辦單位:省司法廳、人社廳
 
  六、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
 
  19.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各級政府要堅持把“三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優先保證“三農”投入穩定增長。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貼息、獎勵、風險補償等措施,帶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更多投入農業農村。穩步推進從財政預算編制環節清理和歸并涉農資金,提高項目預算執行和監管水平。加強專項扶貧資金監管,強化設區市政府對資金和項目的監管責任,縣(市、區)政府要切實管好用好扶貧資金。盤活農業結余資金和超規定期限的結轉資金,由同級預算統籌限時用于農田水利等建設。
 
  主辦單位:省財政廳、審計廳、農業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20.提升農村金融服務。全面推進“引銀下鄉進村”工程,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定縣域網點,擴展鄉(鎮)服務網絡,建立靈活多樣的村級金融服務模式。推動具備條件的農商銀行、村鎮銀行試點開辦支行。支持由社會資本發起設立服務“三農”的縣域中小型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拓寬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渠道,加快接入征信系統,發揮支農支小作用。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推動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出資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鼓勵各級政府對農業貸款風險進行補償,繼續對為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性貸款提供擔保的擔保機構按年度擔保額的1.6%給予風險補償。推廣“信用評級+擔保+貸款”金融服務聯動模式。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加快推進設施蔬菜政策性保險覆蓋面,逐步將設施花卉、果樹、茶葉、食用菌、畜禽、水產養殖等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規范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管理,加快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主辦單位:省金融辦、經信委、農業廳,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監局、福建保監局
 
  協辦單位:省財政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各具有農業保險經營資質的保險機構
 
  七、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21.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著力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全面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逐步推行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對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縣(市),在建設用地指標、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傾斜支持力度。加快制定并實施全省城鎮化發展規劃,以人為本,確定發展方向、定位、布局,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尊重順應自然,既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保持規劃的連續性,提高建筑質量安全水平。深化廈門、莆田城鄉一體化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和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
 
  主辦單位:省發改委、公安廳、國土廳、住建廳、文化廳、法制辦,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22.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設農村公路1600公里、撤渡建橋5座,改造一批危橋,實施陸島交通碼頭、海島交通便民工程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提升縣道、鄉道技術等級,全省超過75%以上鄉(鎮)通達三級及以上公路。更新農村客車500輛,實現全省建制村通客車率達97%。推進農村公路常態化、規范化養護。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260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升級改造農網,重點支持輸變電項目和配網項目等農網改造項目。
 
  主辦單位:省交通運輸廳、水利廳、電力公司
 
  23.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農村緊缺學科師資代償學費、經濟困難縣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資助計劃,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和幼兒園。加快培養鄉(鎮)衛生院臨床醫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延伸至村衛生所。提高新農合政府補助、醫療救助政府籌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農村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對農村符合獨生子女和農村二女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條件并納入低保的父母的獎勵標準。基本完成鄉(鎮)敬老院建設任務。繼續支持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十二五”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基本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信息共享服務點全覆蓋。
 
  主辦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人社廳、文化廳、民政廳、新聞出版廣電局
 
  24.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落實掛鉤扶持和對口幫扶制度,在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扶持力度,推進山海共建產業園區建設。實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萬戶、20萬人,重點扶持集中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幫扶到戶政策措施,實施第四輪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抓好扶貧小額貸款創新試點,繼續開展“雨露計劃”培訓。
 
  主辦單位:省委辦公廳、組織部,省政府辦公廳、農業廳、財政廳、發改委
 
  協辦單位:省民政廳、民族宗教廳、國土廳、住建廳、婦聯、殘聯、老區辦,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監局
 
  25.加快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連片拓展、整體推進“點線面”攻堅,依法依規治理鄉村“兩違”。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布局美、環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以整治裸房、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莊綠化為重點,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突出鄉村特色,注重保留村莊原始風貌,保護鄉土人文景觀。
 
  主辦單位:省住建廳
 
  協辦單位:省發改委、財政廳、國土廳、環保廳、交通運輸廳、農業廳、林業廳、水利廳、文化廳、旅游局、體育局、通信管理局、移民開發局、電力公司
 
  八、健全鄉村治理機制
 
  26.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推行鄉村干部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制度,鞏固提升農村“168”黨建工作機制,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加大在農民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業企業等建立黨組織力度,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實施“百千萬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培養工程”,開展基層黨組織書記輪訓、異地掛職鍛煉工作,提高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水平。繼續做好黨員干部駐村任職工作,從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抽調優秀黨員干部到第四輪省、市、縣扶貧開發重點村擔任第一書記。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強化農村基層干部教育管理和監督,改進農村基層干部作風,認真落實減輕農村基層和農民負擔的各項規定,堅決查處和糾正涉農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
 
  主辦單位:省委組織部
 
  協辦單位:省委編辦,省民政廳、財政廳、人社廳、農業廳
 
  27.健全基層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黨組織領導核心下的村民自治機制,推廣“六要”群眾工作法,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黨務公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主評議和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實現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規范化。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完善鄉(鎮)政府功能。研究制定農村社區建設規范,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示范點創建活動,探索不同類型社區村民自治模式。
 
  主辦單位: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
 
  協辦單位:省委編辦,省審計廳、農業廳
 
  28.確保農村安定穩定。深入開展平安鄉(鎮)、村居創建活動,推進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重點的農村治理機制創新,建立縣鄉村“大調解”體系,切實做好矛盾排查、糾紛調處、治安防控、安置幫教、社區矯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綜治基礎性工作。廣泛開展農村法制教育,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關愛和服務制度。加強農村交通、礦山、煙花爆竹等安全生產管理,遏制重特大惡性事故發生。健全涉農涉穩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做好農村重大案(事)件防范處置工作,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主辦單位:省綜治辦、司法廳、公安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省委文明辦,省發改委、民政廳、團省委、省婦聯,省安監局、交通運輸廳、通信管理局、信訪局,武警福建省消防總隊


 
地區: 福建
標簽: 農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