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全州做精延邊大米產業實施方案(延州政辦發〔2007〕27號)

   2011-04-22 248
核心提示:  為貫徹落實省、州第九次黨代會及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抓好優質糧食產業,有效增加農民收入,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

  為貫徹落實省、州第九次黨代會及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抓好優質糧食產業,有效增加農民收入,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全面實施品牌戰略,科學整合資源,實行規模化、產業化經營,以質量取勝,以品牌提高延邊大米價位,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引導廣大農戶和相關企業積極參與整合資源,共同發展優質延邊大米產業。

  (二)堅持產業化和基地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用農業產業化拉動延邊大米產業的發展,建基地、上水平,使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堅持新技術推廣和實施標準化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推廣防災減災、節本降耗、生態安全、提質提效、高產高效技術,使廣大農戶和相關企業最大限度地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四)堅持行業協會管理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延邊農產品標準化協會等涉農社團組織的行業自治管理和示范推介作用,不斷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功能和產品競爭力。

  三、主要目標

  (一)2008年至2011年,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水稻栽培面積占全州水稻栽培總面積的75%以上,到2015年達到95%以上。

  (二)利用3年左右時間,將現有的9個大米品牌整合為2個至3個品牌,到2015年整合為1個品牌,使中國名牌—“海蘭江”牌大米占全州大米總銷售量的90%以上。

  (三)擇優扶強,做大龍頭企業,提高延邊大米的精深加工水平,延長產業鏈條,全面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

  (四)擴大“海蘭江”牌大米的市場和銷售渠道,大幅度提高延邊優質大米產業的經濟效益。到2010年,“海蘭江”牌大米的市場銷售收入提高一倍以上,2015年提高2倍至4倍。

  四、主要步驟

  做精延邊大米產業主要分兩個階段實施:

  (一)普及爭創階段(2008年至2011年):擴大無公害水稻栽培面積,提高標準化大米產量。到2008年,無公害水稻栽培面積達到2.7萬公頃,2009年達到3.2萬公頃,2010年達到3.7萬公頃,2011年達到4.5萬公頃。2008年,標準化大米加工量達到8萬噸,2009年達到9.5萬噸,2010年達到11萬噸,2011年達到14萬噸。

  (二)發展提高階段(2012年至2015年):高標準建設無公害、綠色等優質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積極培育、引育、普及和應用新的優良品種,依靠品種遺傳特性,提高延邊大米的產量、質量和抗逆性。不斷推廣應用先進的水稻栽培技術和大米加工、包裝、存儲、運輸等技術,全面提高延邊大米的質量。不斷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強“海蘭江”牌大米的市場競爭力。到2015年,“海蘭江”牌大米域外銷售量突破15萬噸。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推進延邊大米產業的發展,州人民政府決定成立延邊大米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發展延邊大米產業的組織和領導工作,負責制訂延邊大米產業發展規劃,負責制訂并實施發展延邊大米產業的優惠政策。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各縣(市)也應要組建相應的機構,加強發展延邊大米產業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

  (二)抓好重點技術推廣工作。在無公害、綠色水稻生產基地建設過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廣水稻抗冷栽培綜合技術,做到防災避災、穩產優質。降低無公害、綠色水稻生產專用肥“沃土肥”生產成本,加快普及應用速度。計劃利用5年時間,在10個行政村屯(龍井市3個、和龍市2個、安圖縣1個、汪清縣1個、圖們市1個、琿春市2個)建設農民自產自用的小型生態型“沃土肥”生產廠。

  (三)加強行業管理,充分發揮會員主體作用。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協會等行業的管理,建立健全行業管理規范,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對會員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公益性服務,對基地和會員企業進行績效評估。堅持市場運作和團隊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會員的主體作用。一是發揮經營主體作用。在堅決遵守行業協會規定和團隊市場運作必須遵守的規則條件下,會員可以自主安排生產經營活動。二是發揮決策主體作用。在制訂和調整產業發展規劃、合作經營計劃、內部運行規定等方面,必須按程序充分體現會員的決策主體作用。三是發揮管理主體作用。會員在自覺接受政府的執法管理和協會的行業管理的同時,要認真監督其他會員的生產經營活動,并做好自我監督管理。四是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廣大會員企業、會員農戶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運作創新、名牌創新的主體,要切實尊重和發揮會員的創新能力,依靠其主體作用不斷發展延邊優質大米產業。

  (四)嚴格實行標準化管理和質量保障制度。水稻生產要嚴格執行《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規程》(DB2224/T109-2003)標準,質量要嚴格執行《無公害食品大米》(NY5115-2002)標準。大米加工要嚴格按照ISO9000系列標準,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按照ISO14000標準,建立健全環境保證體系,按照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標準,建立大米預防性保證體系,防止水稻在加工環節受到污染。

  對水稻生產及大米加工、包裝、存儲、運輸、銷售的全過程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實行“大米身份證”制度(溯源管理)。所有“海蘭江”牌大米都要貼驗證標簽,廣大消費者可通過延邊農業信息網站查驗有關資訊,確保“海蘭江”牌大米的質量。

  (五)確定主導品牌,強化銷售管理。各縣(市)應以“海蘭江”大米為主導品牌,以市場為導向,逐步整合品牌資源。以州農產品標準化協會為依托,以延邊宇星無公害農產品開發公司等糧食龍頭加工企業為重點,組建先松散型后緊密型的經濟合作聯合體,形成靠知名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局面。品牌大米的商品開發,要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和市場需求系列化、檔次化,并通過參加展銷會、博覽會等方式,努力宣傳推介延邊大米的品牌,提高延邊大米的知名度,擴大延邊大米的市場空間。

  (六)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州及各縣(市)要加大對延邊大米基地、技術普及、精深加工、質量管理、倉儲和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使延邊大米產業盡快發展成現代農業產業,獲得更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州政府建立延邊大米產業發展基金,從2008年起連續三年安排5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水稻抗冷栽培綜合技術推廣、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建設、農民自產自用小型生態型“沃土肥”生產示范廠建設、行業標準化管理及名牌大米市場開發。各縣(市)每年也要安排不低于10萬元的資金投入,并納入財政預算。

  六、工作協調機制

  (一)各縣(市)要按照州里的統一部署要求,組織建設本縣(市)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和示范區。

  (二)州農委負責組織農業科研推廣單位和專家大力推廣水稻抗冷綜合栽培技術,實施無公害、綠色水稻標準化生產。

  (三)州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配合州農委和州農產品標準化協會,不斷完善相關標準化技術規程,加強技術和質量監督管理。

  (四)州農委和州水利局負責會同有關縣(市),通過示范帶動、項目拉動和資金投入等措施,抓好以優質水稻生產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基地(條田化)建設,使基地與項目建設緊密結合,不斷推進標準化、水利化、農機化進程,提高優質水稻生產的整體水平。

  (五)州糧食局負責組織本系統糧食企業積極參與無公害、綠色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化運行機制,大力發展優質水稻訂單生產,實行分品種收儲、加工、包裝、銷售等制度,并強化農產品流通,努力開拓延邊大米的市場空間,不斷提高其經濟效益。

  (六)州科技局負責配合州農委實施“科技興米”戰略,認真組織相關科研和科技攻關,加快新技術的普及應用速度,有效推進延邊大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七)各級環保部門負責水體和大氣污染的治理、監管工作,確保水稻生產過程中的水質和大氣達標。

  (八)各級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切實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活動,為延邊大米產業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附件:   延邊大米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名單.doc
 



 
地區: 吉林 吉林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