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區行署,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精神,為加快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實現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農民增收,推進我省生態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物飼料的重要意義
(一)秸稈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物資源。秸稈是工農業的重要生物資源,用途十分廣泛,可以直接機械化還田,改良土壤;可以開發成優質生物飼料,促進畜牧業發展;可以氣化,作為清潔燃料;可以作為培養基,培育食用菌;可以作為工業原料,用于造紙、板材、器皿、包裝用品、建筑材料,提取秸稈炭、秸稈醋液等。開發利用我省豐富的農作物秸稈,不僅能夠解決秸稈亂丟亂放引發火災隱患、就地燃燒污染環境等問題,還能變廢為寶,提高秸稈利用價值,增加農民收入,也是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對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秸稈是畜禽飼料的有效供給資源。農作物秸稈采用青貯、氨化、生化發酵等方法進行處理后,不僅能作為馬、牛、羊、豬、雞、鴨等畜禽飼料的有效供給資源,而且經過對比試驗表明,使用秸稈飼料進行規模養殖,畜禽表現出生長快、健康活潑的良好長勢。推廣秸稈生物飼料,可以節約大量糧食,解決好人畜爭糧、林牧矛盾問題,可以降低飼料成本30%左右,還能節約勞動成本,從而提高養殖效益。
(三)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是促進我省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畜牧業大省的決定,近年來更是把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但由于我省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突出,集中連片發展草地畜牧業面臨諸多限制。有草地資源的地方,在冬季枯草季節,牧草資源也非常缺乏。在沒有草地資源的地方大力推廣秸稈生物飼料,發展秸稈畜牧業,可以推進畜牧養殖業從山區向壩區、從散養向圈養轉變,擴大我省畜牧養殖規模。在有草地資源的地方大力推廣秸稈生物飼料,用秸稈作為冬季補飼,可以彌補草地飼料全年供應不足問題。因此在大力發展草地畜牧業的同時,大力開發秸稈生物飼料,是促進我省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開發秸稈生物飼料作為提高效益,促進增產、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
二、抓好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重點工作
(一)開展科技攻關,提高秸稈生物飼料的營養價值和適口性。科技、農業部門以及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要積極引進和消化省內外的先進技術,開發、集成適宜我省不同區域、不同養殖方式的秸稈生物飼料多樣化利用技術體系,加快生物飼料研發及其成果的轉化應用,提高秸稈生物飼料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率、消化率,增強適口性。加強對秸稈飼料加工新設備、新機具的研發與轉化,配套研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經濟實用的系列機械設備,提高秸稈加工水平。加強對比試驗和數據采集工作,建立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質量標準體系,編制相關技術規范、質量標準,形成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集成技術體系,提高秸稈利用率。
(二)開展技術培訓,建立健全秸稈生物飼料推廣服務體系。要大力宣傳秸稈亂堆亂放、就地焚燒的危害性和積極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的好處,提高干部群眾的資源節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干部群眾積極支持和參與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充分發揮省、市、縣、鄉四級農業技術服務推廣機構的作用,增強服務功能,通過建立示范推廣基地、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農民“一看便知、一學就會、一用就成”的簡便適用技術,加大培訓力度,讓農民盡快掌握秸稈收集、整理、粉碎、發酵等技能,自覺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建立省、地、縣三級秸稈生物飼料研發培訓中心,加強技術指導,為本行政區域內的養殖企業和農戶提供生物菌制種、秸稈發酵、標準養殖、疫病防治、人員培訓、技術指導等服務。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形成社會化服務網絡,提高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組織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三)實施技術示范,建立秸稈生物飼料利用基地。各地要結合我省生態畜牧業推進行動方案和科技扶貧草食畜牧業項目等工作重點,選擇一批群眾基礎好、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廣秸稈直接粉碎飼喂技術、青貯飼料機械化技術、秸稈微生物發酵技術、秸稈氨化技術。在基地內,優先安排秸稈飼料相關項目,配套建設畜禽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項目。鼓勵示范區內飼養豬牛羊等牲畜的企業、養殖專業場(小區、大戶)采用秸稈生物菌發酵技術生產生物飼料并按比例進行飼喂,努力擴大過腹還田面積。支持養殖企業(小區、大戶)采取“放牛還犢”、“放羊還羔”等形式,帶動輻射周邊農戶利用秸稈生物飼料飼喂并按協議回收牲畜,促進農民增收。引導農民利用秸稈生物飼料喂養雞、鴨、鵝等家禽。各地要積極探索促進秸稈生物飼料有效利用的各種模式和長效機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經驗,帶動全省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
(四)采取市場運作,建立健全秸稈田間處理和收儲物流體系。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方式,鼓勵發展農作物聯合收獲、撿拾打捆、貯存運輸全程機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稈田間處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必要的秸稈儲存基地,鼓勵養殖企業(小區、大戶)和農村經紀人從事秸稈收儲經營,對農民的秸稈實行有償回收,形成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縣、鄉(鎮)人民政府監管,市場化推進的秸稈收集和物流體系。
(五)發展產業化經營,推進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秸稈覆蓋還田、腐熟還田、過腹還田和機械粉碎還田,開發秸稈粉碎高效小型機械,強化秸稈粉碎還田力度,改良土壤。結合鄉村環境整治,有序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采取生物氣化(沼氣)、固化成型、熱解氣化等技術發展生物質能,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食用菌秸稈基料,推廣稻草覆蓋種植食用菌和大棚食用菌。鼓勵發展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編織工藝、秸稈制碳、秸稈制酒精、秸稈有機肥加工、秸稈皮殼制取淀粉、秸稈發電等工業化利用途徑,積極規劃發展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板材、造紙產業,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各地政府要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財政投入,并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整合各部門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吸引和拉動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的投入。各級財政要積極調整農業專項、農業科技專項投入結構,重點投入秸稈生物飼料的科技研發、試驗示范、技術服務推廣、質量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將秸稈還田、青貯、粉碎等相關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對自愿采用秸稈生物飼料喂養牲畜的農戶和利用生物菌種生產秸稈生物飼料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民合作專業組織、生物飼料企業、公司制養殖企業(大戶、小區)購置相關機具、開拓市場、新上項目等的信貸支持。
(二)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各地要鼓勵各類經濟實體和養殖農戶利用秸稈生產優質飼料,對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專門項目,有關專項資金安排要予以重點支持。要將秸稈生物飼料開發、秸稈青貯、發酵、粉碎等納入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項目、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畜牧業發展、農業機械化推廣、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發展、節能減排、扶貧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的鼓勵和支持范圍,進行傾斜支持,通過項目支持,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促進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
(三)實施稅收和價格優惠政策。對秸稈生物飼料企業和研發機構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可以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計算所得稅額時加計扣除。對從事農作物秸稈加工的,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的通知》(財稅〔2008〕149號)執行,由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備案管理。落實好支持農業企業發展的其他財政、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向秸稈生物飼料開發。
四、加強組織領導
(一)明確各地政府責任。各地人民政府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的責任主體,對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工作,由各市(州、地)綜合協調、縣級加強監管、鄉(鎮)組織實施。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精神,進一步加強領導、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切實把秸稈生物利用和禁燒列入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制定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協同各有關部門共同抓好貫徹落實,努力實現秸稈生物利用和禁燒目標。
(二)加強部門分工協作。建立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機制,統籌研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重大問題,提出促進秸稈生物利用政策建議,加強對各地秸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導。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指導地方做好規劃編制和項目落實工作。省科技廳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聯合相關科研院所抓好秸稈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工作,解決農作物秸稈生物飼料化利用的關鍵技術。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出臺具體的財政扶持政策以及落實有關稅收政策的貫徹措施。省環境保護廳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牽頭抓好秸稈禁燒工作,加強農作物秸稈焚燒宣傳和禁燒工作的督促檢查,依法查處違規焚燒行為。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
(三)強化督查考核工作。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把秸稈生物飼料利用和推廣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各牽頭單位要加強對秸稈開發利用工作的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在開發利用推廣秸稈生物飼料工作上做出突出貢獻的部門機構、科研單位、養殖企業(戶、小區)要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精神,為加快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實現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農民增收,推進我省生態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物飼料的重要意義
(一)秸稈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物資源。秸稈是工農業的重要生物資源,用途十分廣泛,可以直接機械化還田,改良土壤;可以開發成優質生物飼料,促進畜牧業發展;可以氣化,作為清潔燃料;可以作為培養基,培育食用菌;可以作為工業原料,用于造紙、板材、器皿、包裝用品、建筑材料,提取秸稈炭、秸稈醋液等。開發利用我省豐富的農作物秸稈,不僅能夠解決秸稈亂丟亂放引發火災隱患、就地燃燒污染環境等問題,還能變廢為寶,提高秸稈利用價值,增加農民收入,也是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對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秸稈是畜禽飼料的有效供給資源。農作物秸稈采用青貯、氨化、生化發酵等方法進行處理后,不僅能作為馬、牛、羊、豬、雞、鴨等畜禽飼料的有效供給資源,而且經過對比試驗表明,使用秸稈飼料進行規模養殖,畜禽表現出生長快、健康活潑的良好長勢。推廣秸稈生物飼料,可以節約大量糧食,解決好人畜爭糧、林牧矛盾問題,可以降低飼料成本30%左右,還能節約勞動成本,從而提高養殖效益。
(三)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是促進我省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畜牧業大省的決定,近年來更是把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但由于我省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突出,集中連片發展草地畜牧業面臨諸多限制。有草地資源的地方,在冬季枯草季節,牧草資源也非常缺乏。在沒有草地資源的地方大力推廣秸稈生物飼料,發展秸稈畜牧業,可以推進畜牧養殖業從山區向壩區、從散養向圈養轉變,擴大我省畜牧養殖規模。在有草地資源的地方大力推廣秸稈生物飼料,用秸稈作為冬季補飼,可以彌補草地飼料全年供應不足問題。因此在大力發展草地畜牧業的同時,大力開發秸稈生物飼料,是促進我省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開發秸稈生物飼料作為提高效益,促進增產、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
二、抓好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重點工作
(一)開展科技攻關,提高秸稈生物飼料的營養價值和適口性。科技、農業部門以及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要積極引進和消化省內外的先進技術,開發、集成適宜我省不同區域、不同養殖方式的秸稈生物飼料多樣化利用技術體系,加快生物飼料研發及其成果的轉化應用,提高秸稈生物飼料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率、消化率,增強適口性。加強對秸稈飼料加工新設備、新機具的研發與轉化,配套研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經濟實用的系列機械設備,提高秸稈加工水平。加強對比試驗和數據采集工作,建立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質量標準體系,編制相關技術規范、質量標準,形成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集成技術體系,提高秸稈利用率。
(二)開展技術培訓,建立健全秸稈生物飼料推廣服務體系。要大力宣傳秸稈亂堆亂放、就地焚燒的危害性和積極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的好處,提高干部群眾的資源節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干部群眾積極支持和參與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充分發揮省、市、縣、鄉四級農業技術服務推廣機構的作用,增強服務功能,通過建立示范推廣基地、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農民“一看便知、一學就會、一用就成”的簡便適用技術,加大培訓力度,讓農民盡快掌握秸稈收集、整理、粉碎、發酵等技能,自覺開發利用秸稈生物飼料。建立省、地、縣三級秸稈生物飼料研發培訓中心,加強技術指導,為本行政區域內的養殖企業和農戶提供生物菌制種、秸稈發酵、標準養殖、疫病防治、人員培訓、技術指導等服務。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形成社會化服務網絡,提高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組織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三)實施技術示范,建立秸稈生物飼料利用基地。各地要結合我省生態畜牧業推進行動方案和科技扶貧草食畜牧業項目等工作重點,選擇一批群眾基礎好、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廣秸稈直接粉碎飼喂技術、青貯飼料機械化技術、秸稈微生物發酵技術、秸稈氨化技術。在基地內,優先安排秸稈飼料相關項目,配套建設畜禽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項目。鼓勵示范區內飼養豬牛羊等牲畜的企業、養殖專業場(小區、大戶)采用秸稈生物菌發酵技術生產生物飼料并按比例進行飼喂,努力擴大過腹還田面積。支持養殖企業(小區、大戶)采取“放牛還犢”、“放羊還羔”等形式,帶動輻射周邊農戶利用秸稈生物飼料飼喂并按協議回收牲畜,促進農民增收。引導農民利用秸稈生物飼料喂養雞、鴨、鵝等家禽。各地要積極探索促進秸稈生物飼料有效利用的各種模式和長效機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經驗,帶動全省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
(四)采取市場運作,建立健全秸稈田間處理和收儲物流體系。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方式,鼓勵發展農作物聯合收獲、撿拾打捆、貯存運輸全程機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稈田間處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必要的秸稈儲存基地,鼓勵養殖企業(小區、大戶)和農村經紀人從事秸稈收儲經營,對農民的秸稈實行有償回收,形成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縣、鄉(鎮)人民政府監管,市場化推進的秸稈收集和物流體系。
(五)發展產業化經營,推進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秸稈覆蓋還田、腐熟還田、過腹還田和機械粉碎還田,開發秸稈粉碎高效小型機械,強化秸稈粉碎還田力度,改良土壤。結合鄉村環境整治,有序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采取生物氣化(沼氣)、固化成型、熱解氣化等技術發展生物質能,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食用菌秸稈基料,推廣稻草覆蓋種植食用菌和大棚食用菌。鼓勵發展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編織工藝、秸稈制碳、秸稈制酒精、秸稈有機肥加工、秸稈皮殼制取淀粉、秸稈發電等工業化利用途徑,積極規劃發展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板材、造紙產業,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各地政府要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的財政投入,并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整合各部門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吸引和拉動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的投入。各級財政要積極調整農業專項、農業科技專項投入結構,重點投入秸稈生物飼料的科技研發、試驗示范、技術服務推廣、質量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將秸稈還田、青貯、粉碎等相關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對自愿采用秸稈生物飼料喂養牲畜的農戶和利用生物菌種生產秸稈生物飼料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民合作專業組織、生物飼料企業、公司制養殖企業(大戶、小區)購置相關機具、開拓市場、新上項目等的信貸支持。
(二)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各地要鼓勵各類經濟實體和養殖農戶利用秸稈生產優質飼料,對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專門項目,有關專項資金安排要予以重點支持。要將秸稈生物飼料開發、秸稈青貯、發酵、粉碎等納入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項目、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畜牧業發展、農業機械化推廣、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發展、節能減排、扶貧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的鼓勵和支持范圍,進行傾斜支持,通過項目支持,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促進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
(三)實施稅收和價格優惠政策。對秸稈生物飼料企業和研發機構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可以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計算所得稅額時加計扣除。對從事農作物秸稈加工的,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的通知》(財稅〔2008〕149號)執行,由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備案管理。落實好支持農業企業發展的其他財政、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向秸稈生物飼料開發。
四、加強組織領導
(一)明確各地政府責任。各地人民政府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的責任主體,對秸稈生物飼料開發利用工作,由各市(州、地)綜合協調、縣級加強監管、鄉(鎮)組織實施。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精神,進一步加強領導、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切實把秸稈生物利用和禁燒列入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制定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協同各有關部門共同抓好貫徹落實,努力實現秸稈生物利用和禁燒目標。
(二)加強部門分工協作。建立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機制,統籌研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重大問題,提出促進秸稈生物利用政策建議,加強對各地秸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導。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指導地方做好規劃編制和項目落實工作。省科技廳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聯合相關科研院所抓好秸稈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工作,解決農作物秸稈生物飼料化利用的關鍵技術。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出臺具體的財政扶持政策以及落實有關稅收政策的貫徹措施。省環境保護廳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牽頭抓好秸稈禁燒工作,加強農作物秸稈焚燒宣傳和禁燒工作的督促檢查,依法查處違規焚燒行為。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
(三)強化督查考核工作。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把秸稈生物飼料利用和推廣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各牽頭單位要加強對秸稈開發利用工作的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在開發利用推廣秸稈生物飼料工作上做出突出貢獻的部門機構、科研單位、養殖企業(戶、小區)要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