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為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通知》(川辦發〔2011〕49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增強責任意識
農產品是人民群眾生活的必需品,農產品質量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雖然我市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但從今年以來的省級例行監測、專項抽檢、監督抽檢和市級例行抽檢的結果來看,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隱患仍然存在。各級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盡職履責,強化措施,圍繞建設“西部綠色經濟示范區”,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二、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環節
堅持“關口前移、控制源頭、標本兼治”的原則,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保障,抓住關鍵環節,突破重點難點,力爭全市農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
(一)加強產地環境監測。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產品產地也逐步受到重金屬污染、灌溉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威脅,農業和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區域的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要素的監測,及時掌握農產品產地安全變化動態,依法處置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傾倒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已有污染不符合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劃定禁止生產區域并設立標識牌,通過環境整治達標后方可恢復生產。同時,要指導農產品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肥料、農藥、薄膜等農業投入品,防止產地污染。
(二)強化投入品監管。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開展以農藥、種子、肥料為重點的農資市場執法檢查,落實禁限用農藥的管理規定,嚴厲打擊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行為。積極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教育農資經營者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支持開展農資連鎖、農資農技雙連鎖服務,鼓勵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農資統購統供、集中配送,從源頭上保障農民用上“放心種、放心肥、放心藥”。
(三)推進標準化生產。一要科學制定和及時發布主要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規程。二要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宣傳、培訓、指導和監管,規范生產行為,提高生產者按標準生產的自覺性和能動性。三要集中打造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把標準化生產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等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和種植大戶率先實施標準化生產,發揮示范引導作用,以點帶面促進標準化生產整體上水平。
(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三品一標”農產品是安全、優質的“名片”,是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的法碼。各地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品抓好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標準化創建,積極開展“三品”認證和特優農產品商標注冊,把發展品牌農產品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目標,做大做強一批有特色、叫得響、帶動強的區域品牌農產品,加大各類品牌、商標的證后監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品牌打造的組織化體系,以品牌化帶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
(五)嚴把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關。認真貫徹落實《巴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巴府辦發〔2010〕60號),按照“主體有登記、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要求,認真落實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產地準出制度,經過“三品一標”認證或者具備產地證明和質量合格證明的農產品才能準出。農產品經銷要健全進銷貨臺賬,建立檢測報告制度,職能部門加強抽檢,禁止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2012年底前,縣級以上城區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連鎖店銷售的農產品要全部落實市場準入制度。
(六)加強質量監督監測。市級檢測機構要做好全市農產品質量的例行監督抽檢,特別要對蔬菜、食用菌、水果等農產品加大重大節假日監督抽檢頻次和范圍。縣級檢測機構承擔轄區內產地檢測和市場快速檢測,積極扶持鄉(鎮)、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點。充分利用監測結果,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析,及時發現本地存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隱患,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
三、強化組織,落實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按照《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的要求,各級政府要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作為“平安工程”的重要內容。市、縣(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要建立農產品質量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判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并將此項工作納入目標管理,開展督查考核。市、縣(區)工商部門負責農產品市場準入,商務部門負責農產品市場和流通體系建設,質監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監測,農業、畜牧、水務等部門負責農業投入品監管、產地環境監測、標準化生產指導、農產品產地準出和質量檢驗檢測,形成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無縫對接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健全機構,解決監管突出問題。一是加快監管隊伍建設。市、縣(區)、鄉(鎮)要強化職能、落實編制、充實人員,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機構,確保達到“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全覆蓋”的目標。二是足額保障工作經費。各級財政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工作經費和設施設備投入經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力有序開展。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盡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制度、監管責任單位定期會商制度、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辦法,為加強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制度保障。
(三)抓點示范,廣泛開展創建活動。在縣(區)、鄉(鎮)、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產銷企業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創建活動,實現體系完善、制度健全、運行高效、帶動明顯。“十二五”期間,全市創建2個省級示范縣(區),50個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50個省級示范產業基地、50個省級示范農產品產銷企業、50個市級示范鄉(鎮)。
(四)宣傳培訓,形成社會參與合力。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宣傳、監督作用,開辟專欄,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農業標準知識和違規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危害性,引導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轉變經營理念,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強對執法監管人員、檢測人員的法律法規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水平。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為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通知》(川辦發〔2011〕49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增強責任意識
農產品是人民群眾生活的必需品,農產品質量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雖然我市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但從今年以來的省級例行監測、專項抽檢、監督抽檢和市級例行抽檢的結果來看,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隱患仍然存在。各級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盡職履責,強化措施,圍繞建設“西部綠色經濟示范區”,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二、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環節
堅持“關口前移、控制源頭、標本兼治”的原則,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保障,抓住關鍵環節,突破重點難點,力爭全市農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
(一)加強產地環境監測。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產品產地也逐步受到重金屬污染、灌溉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威脅,農業和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區域的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要素的監測,及時掌握農產品產地安全變化動態,依法處置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傾倒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已有污染不符合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劃定禁止生產區域并設立標識牌,通過環境整治達標后方可恢復生產。同時,要指導農產品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肥料、農藥、薄膜等農業投入品,防止產地污染。
(二)強化投入品監管。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開展以農藥、種子、肥料為重點的農資市場執法檢查,落實禁限用農藥的管理規定,嚴厲打擊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行為。積極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教育農資經營者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支持開展農資連鎖、農資農技雙連鎖服務,鼓勵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農資統購統供、集中配送,從源頭上保障農民用上“放心種、放心肥、放心藥”。
(三)推進標準化生產。一要科學制定和及時發布主要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規程。二要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宣傳、培訓、指導和監管,規范生產行為,提高生產者按標準生產的自覺性和能動性。三要集中打造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把標準化生產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等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和種植大戶率先實施標準化生產,發揮示范引導作用,以點帶面促進標準化生產整體上水平。
(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三品一標”農產品是安全、優質的“名片”,是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的法碼。各地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品抓好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標準化創建,積極開展“三品”認證和特優農產品商標注冊,把發展品牌農產品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目標,做大做強一批有特色、叫得響、帶動強的區域品牌農產品,加大各類品牌、商標的證后監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品牌打造的組織化體系,以品牌化帶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
(五)嚴把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關。認真貫徹落實《巴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巴府辦發〔2010〕60號),按照“主體有登記、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要求,認真落實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產地準出制度,經過“三品一標”認證或者具備產地證明和質量合格證明的農產品才能準出。農產品經銷要健全進銷貨臺賬,建立檢測報告制度,職能部門加強抽檢,禁止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2012年底前,縣級以上城區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連鎖店銷售的農產品要全部落實市場準入制度。
(六)加強質量監督監測。市級檢測機構要做好全市農產品質量的例行監督抽檢,特別要對蔬菜、食用菌、水果等農產品加大重大節假日監督抽檢頻次和范圍。縣級檢測機構承擔轄區內產地檢測和市場快速檢測,積極扶持鄉(鎮)、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點。充分利用監測結果,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析,及時發現本地存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隱患,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
三、強化組織,落實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按照《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的要求,各級政府要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作為“平安工程”的重要內容。市、縣(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要建立農產品質量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判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并將此項工作納入目標管理,開展督查考核。市、縣(區)工商部門負責農產品市場準入,商務部門負責農產品市場和流通體系建設,質監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監測,農業、畜牧、水務等部門負責農業投入品監管、產地環境監測、標準化生產指導、農產品產地準出和質量檢驗檢測,形成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無縫對接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健全機構,解決監管突出問題。一是加快監管隊伍建設。市、縣(區)、鄉(鎮)要強化職能、落實編制、充實人員,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機構,確保達到“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全覆蓋”的目標。二是足額保障工作經費。各級財政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工作經費和設施設備投入經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力有序開展。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盡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制度、監管責任單位定期會商制度、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辦法,為加強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制度保障。
(三)抓點示范,廣泛開展創建活動。在縣(區)、鄉(鎮)、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產銷企業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創建活動,實現體系完善、制度健全、運行高效、帶動明顯。“十二五”期間,全市創建2個省級示范縣(區),50個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50個省級示范產業基地、50個省級示范農產品產銷企業、50個市級示范鄉(鎮)。
(四)宣傳培訓,形成社會參與合力。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宣傳、監督作用,開辟專欄,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農業標準知識和違規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危害性,引導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轉變經營理念,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強對執法監管人員、檢測人員的法律法規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水平。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