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16種食品殺菌技術及常見的誤區

   2023-12-27 食品研發與生產微信號768
核心提示:16種食品殺菌技術及常見的誤區……(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食品殺菌就是以食品原料、加工品為對象,通過對引起食品變質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殺菌及除菌,達到食品品質的穩定化,有效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并因此降低食品中有害細菌在存活數量,避免活菌的攝入引起人體(通常是腸道)感染或預先在食品中產生的細菌毒素導致人類中毒。


  食品殺菌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一列出分析解決,即使種類多而雜,但受污染途徑卻一樣,主要為外界污染及自身污染。本文僅列出當今最常用的殺菌技術及解決方案。


  01


  微波殺菌


  是一種由相應電源的微小發生器、波導管理連接器和處理室組成的微波混合系統,它能夠以極其微小的溫度差異,對巴氏菌進行處理。采用這種混合系統,可以使微波的能量均勻地分布在被處理食品上,加熱到72~85℃,并保持數分鐘,然后放入溫度只有15℃的貯藏室。該技術適用于已經包裝的面包片、果醬、香腸和鍋餅等食品,經處理的食品保質期可達6個月以上。


  02


  基因殺菌


  這是一種殺滅假單銅綠菌的方法,其原理是通過設法從該細菌中分離出一種基因,這種基因專門制造一種物質,負責在細菌中傳遞信息,阻止細菌形成生物膜集合體,使其毒性降低,且易被清洗掉。


  03


  電子射線殺菌


  電子射線源或白熱絲在真空下加熱,陰極產生電子,由于電子通過真空電場時速度加快,能量高,穿透力強,可達到殺菌的效果。這種技術具有殺菌效率高、殺菌速度快、無需附屬設備等優點。


  04


  磁力殺菌


  采用0.6特的磁力強度,將食品置于磁場的南、北兩極之間,通過搖動來不斷改變磁力的方向,可達到100%的殺菌效果,并對食品的風味和營養不產生破壞。


  05


  電阻加熱殺菌


  利用電阻加熱裝置,讓電流通過食品,由電阻產生熱量進行殺菌。這一技術適用于水果類的殺菌及大部分食品加工。食品經此殺菌后,可在常溫下存放1年。


  06


  巴氏滅菌


  滅菌條件為61℃-63℃/30分鐘,或72℃-75℃/15分鐘-20分鐘。巴氏滅菌技術是將食品充填并密封于包裝容器后,在一定時間內保持10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殺滅包裝容器內的細菌。巴氏滅菌可以殺滅多數致病菌,而對于非致病的腐敗菌及其芽孢的殺滅能力就顯得不足,如果巴氏滅菌與其他儲藏手段相結合,如冷藏、冷凍、脫氧、包裝配合,可達到一定的保存期的要求。


  巴氏滅菌技術主要用于柑橘、蘋果汁飲料食品的滅菌,因為果汁食品的pH值在4.5以下,沒有微生物生長,滅菌的對象是酵母、霉菌和乳酸桿菌等。


  此外,巴氏滅菌還用于果醬、糖水水果罐頭、啤酒、酸漬蔬菜類罐頭、醬菜等的滅菌。巴氏滅菌對于密封的酸性食品具有可靠的耐酸性,對于那些不耐高濕處理的低酸性食品,只要不影響消費習慣,常利用加酸或借助于微生物發酵產酸的手段,使pH 值降至酸性食品的范圍,可以利用低溫滅菌達到保存食品品質和耐貯藏的目的。此法所需時間較長,對熱敏性食品不宜采用。


  07


  高溫短時滅菌(HTST)


  滅菌條件為85℃-90℃/3分鐘-5分鐘,或95℃/12分鐘加熱到接近100℃,然后速冷至室溫。此方法需時較短,效果較好,有利于產品保質。主要可殺滅酵母菌、霉菌、乳酸菌等。這兩種方法具有滅菌效果穩定,操作簡單,設備投資小,應用歷史悠久等特點,如今還廣泛用于各類罐藏食品、飲料、酒類、藥品、乳品包裝的滅菌。


  08


  超高溫瞬時滅菌(UHT)


  于1949 年隨著斯托克(Stork)裝置的出現而問世,其后國際上出現了多種類型的超高溫滅菌裝置。超高溫短時滅菌是將食品在瞬間加熱到高溫(130℃以上)而達到滅菌目的,可分為直接加熱和間接加熱兩種方法。直接加熱法是用高壓蒸汽直接向食品噴射,使食品以最快速度升溫,幾秒鐘內達到140℃-160℃,維持數秒鐘,再在真空室內除去水分,然后用無菌冷卻機冷卻到室溫。


  間接加熱法是根據食品的粘度和顆粒大小,選用板式換熱器、管式換熱器、刮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適用于果肉含量不超過1%-3%的液體食品。管式換熱器對產品的適應范圍較廣,可加工果肉含量高的濃縮果蔬汁等液體食品。凡用板式換熱器會產生結焦或阻塞,而粘度又不足以用刮板式換熱器的產品,都可采用管式換熱器。刮板式換熱器裝有帶葉片的旋轉器,在加熱面上刮動而使高粘度食品向前推送,達到加熱滅菌之目的。


  超高溫瞬時滅菌的效果非常好,幾乎可達到或接近完全滅菌的要求,而且滅菌時間短,物料中營養物質破壞少,食品質量幾乎不變,營養成分保存率達92%以上,生產效率很高,比其他兩種熱力滅菌法效果更優異,配合食品無菌包裝技術的超高溫式滅菌裝置在國內外發展很快,如今已發展為一種高新食品滅菌技術。目前這種滅菌技術已廣泛用于牛奶、豆乳、酒、果汁及各種飲料等產品的滅菌,也可將食品裝袋后,浸漬于此溫度的熱水中滅菌。


  09


  過熱蒸汽滅菌技術


  也稱干熱滅菌。是采用高溫過熱蒸汽來滅菌,即利用溫度為130℃-160℃的過熱蒸汽噴射于需滅菌的物品上,數秒鐘即可完成滅菌操作,目前過熱蒸汽滅菌技術僅適用于耐熱食品包裝容器(如金屬制品、玻璃制品等)的滅菌。金屬罐是無菌包裝使用最早的包裝材料之一,主要分馬口鐵罐和鋁罐兩種,目前世界上金屬罐無菌包裝最先進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的多爾無菌裝罐系統就是采用這種滅菌技術。


  其方法是當空罐在輸送鏈上通過殺菌室時,過熱蒸汽從上下噴射45秒,這時罐溫上升到221℃-224℃,罐蓋也采用287℃-316℃的過熱蒸汽殺菌75秒-90秒,這樣的高溫足以殺滅全部的耐熱細菌。由于所有容器和設備均采用過熱蒸汽殺菌,因此無菌程度高,罐頭內部頂隙殘留空氣極少,且處于高真空狀態,產品的質量安全可靠。


  10


  輻照滅菌技術


  自從原子能和平利用以來,經過40 多年的研究開發,人們成功地利用原子輻射技術進行食品滅菌保鮮。輻照就是利用χ、β、γ射線或加速電子射線(最為常見的是Co60 和Cs137 的γ射線)對食品的穿透力以達到殺死食品中微生物和蟲害的一種冷滅菌消毒方法。


  受輻照的食品或生物體會形成離子、激發態分子或分子碎片,進而這些產物間又相互作用,生成與原始物質不同的化合物,在化學效應的基礎上,受輻照物料或生物體還會發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從而導致害蟲、蟲卵、微生物體內的蛋白質、核酸及促進生化反應的酶受到破壞、失去活力,進而終止農產品、食品被侵蝕和生長老化的過程,維持品質穩定。


  輻照保鮮食品具有殺蟲、滅菌等防腐作用,既不產生熱量,又不破壞食品外形,既能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及營養成分,又能在常溫下長期保存,所以是一種發展很快的食品高新技術,在發達國家應用很普遍,我國輻照裝置已達60余個(裝源10萬居里以上)。用于輻照包裝的射線具有穿透力強、殺傷力大的特點,通過這種射線的輻照,寄生在食品中的病原菌、微生物及昆蟲等都被殺死。同時,食品經輻照處理后還能抑制食品自身的新陳代謝過程,因而可以防止食品的變質與霉爛。


  11


  超高壓滅菌技術


  近年來,日本研制出一種新型的食品加工保藏技術,這就是超高壓滅菌技術。超高壓處理具有熱處理及其它加工處理方法所沒有的一些優點,可保持食品(如肉類等)原有的風味成分、營養價值和色澤,并殺死食品中常見的酵母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而達到滅菌目的。


  所謂高靜壓技術(HHP)就是將食品密封于彈性容器或置于無菌壓力系統中(常以水或其他流體介質作為傳遞壓力的媒介物),在高靜壓(一般100MPa 以上)下處理一段時間,以達到加工保藏的目的。在高壓下,會使蛋白質和酶發生變性,微生物細胞核膜被壓成許多小碎片和原生質等一起變成糊狀,這種不可逆的變化即可造成微生物死亡。微生物的死亡遵循一級反應動力學。


  對于大多數非芽孢微生物,在室溫、450MPa壓力下的滅菌效果良好。芽孢菌孢子耐壓,滅菌時需要更高的壓力,而且往往要結合加熱等其他處理才更有效。溫度、介質等對食品超高壓滅菌的模式和效果影響很大。間歇性重復高壓處理是殺死耐壓芽孢的良好方法。日本最新開發出的超高壓滅菌機,操作壓力達304MPa~507MPa。超高壓滅菌的最大優越性在于它對食品中的風味物質、維生素C、色素等沒有影響,營養成分損失很少,特別適用于果汁、果醬類、肉類等食品的滅菌,此外,采用300MPa-400MPa 的超高壓對肉類滅菌時還可使肌纖維斷裂而提高肉類食品的嫩度。


  12


  超聲波滅菌技術


  超聲波是頻率大于10kHz 的聲波。超聲波同普通聲波一樣屬于縱波。超聲波與傳聲媒質相互作用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當遇到物料時就對其產生快速交替的壓縮和膨脹作用,這種能量在極短的時間內足以起到殺滅和破壞微生物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對食品產生諸如均質、催陳、裂解大分子物質等多種作用,具有其他物理滅菌方法難以取得的多重效果,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食品品質,保證食品安全。技術人員采用超聲波發生儀作為滅菌設備,以醬油為滅菌對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雙氧水滅菌技術


  雙氧水是一種滅菌能力很強的滅菌劑,對微生物具廣譜滅菌作用。其滅菌力與雙氧水的濃度和溫度有關,濃度越高、溫度越高,其滅菌效力就越好。而在常溫下,雙氧水的滅菌作用較弱。過氧化氫通常用于包裝容器和輔助器具等滅菌,在使用過氧化氫滅菌時,其濃度一般控制在25%-30%,溫度為60℃-65℃。


  使用方法有浸漬法(即把包裝材料或容器浸漬于雙氧水中)、噴霧法(即把雙氧水噴霧噴射于包裝物品上),使包裝材料表面有一層均勻的雙氧水液,然后對其進行熱輻射,完全蒸發分解成無害的水蒸氣和氧,同時增強滅菌效果。但在滅菌中雙氧水很少單獨使用,多與其他滅菌技術配合使用。例如,雙氧水加熱,這是應用廣泛的方法,幾乎所有包裝材料都可用此方法處理。


  用熱雙氧水浸泡或噴霧,然后加熱,使殘留在包裝材料表面的雙氧水揮發和分解。加熱本身亦有抑菌作用,不同的設備加熱方式不同,但一般多為無菌熱空氣加熱。典型的系統有瑞典利樂公司的利樂無菌填充系統、國際紙業的無菌填充系統、德國PKL公司的Combiloe無菌填充系統等,雙氧水+紫外線,即采用低濃度雙氧水(<1%)溶液,加上高強度的紫外線輻射滅菌處理,從而取得良好的滅菌效果,它比用雙氧水結合加熱處理的滅菌效力更顯著。這種滅菌方法只需在常溫下施行就可產生立即的滅菌效果。用雙氧水等藥劑滅菌的要求,是保證物品藥物殘留應低于規定的要求。


  14


  紫外線殺菌


  當有機污染物經過紫外線照射區域時,紫外線會穿透生物的細胞膜和細胞核,破壞DNA的分子鍵,使其失去復制能力或失去活性。因此細胞不能復制,微生物不久就會死亡。


  室內空氣消毒機對經過其照射范圍內的微生物產生累加的影響,也就是說,對第一次經過紫外線照射區域沒有被殺死的微生物,在隨后的循環中將會被殺死。紫外線會破壞生物的再生能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細菌在24小時內會繁殖成百上千甚至上百萬細菌,這也意味著即使最有效的空氣過濾器也不能完全去除微生物,所以利用紫外線滅菌是治本之道。


  一種微生物被紫外線殺滅所需要的劑量取決于紫外光強度和照射時間。紫外線(UV)消毒是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經濟的技術,能夠有效地滅活致病病毒、細菌和原生動物,而且幾乎不產生任何消毒副產物。因此,在凈水、污水、回用水和工業水處理的消毒中,UV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最有效的消毒技術。由于紫外線具有對隱孢子蟲的高效殺滅作用和不產生副產物等特點,使其在給水處理中顯示了很好的市場潛力。


  過量的日光紫外線照射,可對人體的皮膚、眼睛以及免疫系統等造成傷害。紫外線能破壞人體皮膚細胞,使皮膚未老先衰。嚴重時產生日光性皮炎即曬傷或皮膚和粘膜的日光性角化癥,引起癌變。眼睛是對紫外線最為敏感的部位,紫外線能對晶狀體造成損傷,是老年性白內障的致病因素之一。


  15


  臭氧殺毒


  臭氧在常溫下為爆炸性氣體,有特臭氣味,為已知最強的氧化劑。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3%)。臭氧穩定性差,在常溫下可自行分解為氧。所以臭氧不能瓶裝貯備,只能現場生產,立即使用。臭氧的殺菌原理主要是靠強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導致微生物死亡。臭氧是一種廣譜殺菌劑,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壞肉毒桿菌毒素。


  臭氧對空氣中的微生物有明顯地殺滅作用,采用30mg/m3濃度的臭氧,作用15分鐘,對自然菌的殺滅率達到90%以上。用臭氧消毒空氣,必須是在人不在的條件下,消毒后至少過30分鐘才能進入。可用于手術室,病房,無菌室等場所的空氣消毒。臭氧對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殺滅作用,但作用緩慢,一般要求60mg/m3,相對濕度≥70%,作用60-120分鐘才能達到消毒效果。臭氧對人有毒,國家規定大氣中允許濃度為0.2mg/m3,故消毒必須在無人條件下進行。臭氧為強氧化劑,對多種物品有損壞,濃度越高對物品損壞越重,可使銅片出現綠色銹斑、橡膠老化,變色,彈性減低,以致變脆、斷裂,使織物漂白褪色等。使用時應注意。


  臭氧作水的消毒時,0℃最好,溫度越高,越有利于臭氧的分解,故殺菌效果越差加濕有利于臭氧的殺菌作用、要求濕度>60%,濕度越大殺菌效果越好。臭氧對人體呼吸道粘膜有刺激,空氣中臭氧濃度達1mg/L時,即可嗅出,達2.5-5mg/L時,可引起脈搏加速、疲倦、頭痛,人若停留1小時以上,可發生肺氣腫,以致死亡。


  故在無人條件下進行消毒,消毒后停30-50分鐘進入便無影響。消毒后30-60分鐘臭氧自行分解為氧氣,其分解時間內仍有殺菌功效,故消毒后,若房間密閉仍可保持30-60分鐘。臭氧可與食品直接接觸,用于食品消毒、保鮮,對食品不產生殘余污染,不影響營養成分。高濃度的臭氧可以老化橡膠,使銅片銹蝕,但臭氧作空氣消毒時,并非使用純臭氧,又具有極易分解的特點,況且一般為間斷使用,故不易產生對環境設備的損害。同時臭氧還可以除異味,凈化環境,使空氣清新。


  16


  NICOLER殺菌技術


  (動態殺菌技術)


  NICOLER源自于希臘語,原是“勝利的人們”的意思,現是指人機同場同步作業一種消毒方式:針對空氣消毒時人員無需離開消毒場所,消毒殺菌的同時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傷害,此種消毒方式稱之為“動態消毒”;由于是人類通過科學技術戰勝自然生物的一次成功實踐,所以也稱為“NICOLER殺菌技術”。


  NICOLER殺菌技術是根據生產車間高濕、高溫及高異味等實際特點,采用最新的NICOLER三級雙向的等離子體靜電場工作原理,消毒過程為:通過高壓直流脈沖使等離子靜電場產生逆電效應,生成大量的等離子體。在負壓風機的作用下,污染空氣通過等離子靜電場時帶負電細菌被殺滅分解,使受控環境保持在“無菌無塵”標準。


  由于在對車間消毒時,人可同時在車間內工作,所以,該種消毒機稱作“NICOLER動態消毒機”。該機器是一種先進的消毒設備,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主要用于在有人工作的情況下同步動態殺菌消毒;近年來,這一設備也廣泛用于一些大型食品、藥品、化妝品等企業的包裝、冷卻及灌裝環節。


  殺菌誤區


  細菌超標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幾乎所有企業采取都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制訂規范的工藝流程和消毒制度,但產品抽檢時仍有細菌超標現象發生。基于此種情況,可能是企業品控主管在微生物控制方面,受到傳統方式影響,進入了一個慣性管理誤區。


  所謂慣性管理,即企業主們總以為保障食品不受微生物的污染,做到:


  原輔料控制


  加工過程的控制


  工藝流程設計


  原料庫、輔料庫、成品庫的三庫控制


  人員衛生控制


  硬件環境改造。


  但結果呢,微生物超標的現象依然存在。


  問題出在:除了慣性管理,還需要學習更專業殺菌技術,多數企業忽略了生產時動態持續的空氣消毒,傳統的殺菌方式剖析如下:


  常用方式一:紫外線燈照射殺菌


  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安裝簡單,使用方便,在食品行業中應用廣泛。由于紫外線燈對人體有害,所以只能在靜態(無人)的情況下使用,實際生產時為細菌二次污染食品的提供機會。紫外線燈還有一個弊端,有效輻照距離為1.5米,開啟時空氣中大部分細菌、病毒只是暫時擊暈(隱藏在0.6M以下或輻照距離外),并未完全殺死;關閉時,待人、物流動后被擊暈的細菌、病毒會反彈,使空氣浮游菌數量更高。


  常用方式二:藥物噴灑滅菌


  如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等,對微生物有較強的滅殺作用,成本低廉。因強烈的氣化作用,刺激性很強,只能在靜態(無人)的情況下使用。多數出口食品企業也不再用噴灑方法滅菌,主要原因是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試劑易在食品中殘留,對作業人員的皮膚、神經系統、腸胃及呼吸道也有影響,長期容易患毒害性職業病。


  常用方式三:臭氧


  對有害細菌殺滅有特效,可以減輕車間內的異味,使用面比較廣,其殺菌效果取決于車間濕度及臭氧濃度大小。在靜態(無人)的狀態下使用,對器具、設備有氧化、腐蝕作用。由于臭氧會造成人的神經中毒、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危害,建議消毒后將門窗敞開2-3小時臭氧散盡后,人員再進入車間;生產時,同樣無殺菌設備在工作。


  常用方法四


  潔凈室,采用初中高效三級過濾方式濾塵,同時補充新風,但高效過濾及通風系統本身不具備殺菌功能,殺菌尚需配合臭氧裝置。目前,潔凈室無法在食品行業普及(保健食品除外),原因如下:


  1、潔凈室造價高、耗電大、易損耗品更換頻繁,運行成本大;


  2、現有食品企業多為老式廠房,改造成本大,搬遷或重建時則報廢。因此,無塵潔凈室對諸多企業而言成了一種擺設,一種形象工程,只有上級檢查時才開啟。


  通過以上常用方法比較,得出如下結論:傳統的殺菌方式,不能實現在有人狀態下的持續動態消毒,導致消毒的中斷;保障食品不受微生物二次污染,需要人機同場作業的動態空氣消毒方式,即人和消毒設備同處一個車間內,在工人操作的同時,使用消毒設備同步對空間進行消毒。而傳統的在生產過程中,完全是靠人員的避免,特別是在易感染微生物的散熱間及包裝區域,無任何有效的動態殺菌保障措施。可能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動態同步殺菌的重要性,可是在技術上也無法去實現。


  延伸閱讀:7種食品殺菌工藝的優缺點對比


  食品殺菌一來可以讓食品的保質期和保鮮期延長,二來能讓存在食品中的各類細菌,例如大腸桿菌、蠟桿菌、巨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流腦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能被殺死,從而保證食品食用的安全性。在食品殺菌方面,目前常用的技術手段一般有:紫外、磁場、臭氧 、微波、蒸汽和輻照等,今天就講一講常用的幾種殺菌工藝。


  一、超高壓殺菌工藝


  原理:食品超高壓殺菌(高靜水壓殺菌)就是食品物料以某種方式包裝完好后,放人液體介質(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與水的乳液)中,100~1000 MPa壓力下作用一定時間后,使之達到滅菌的要求。


  超高壓殺菌是影響氫鍵之類的弱結合力的變化,使分子空間結構變化而無損基本特性。所以,超高壓可以在保留食品原有生鮮風味和營養,不產生異味的情況下使蛋白質、淀粉之類的高分子物質形成不同于熱法所產生的凝膠或凝固物。


  優點:這種經過超高壓處理過的產品,可以充分保持食品原料原有的色、香、味和營養成分,從而延長產品的保質期。超高壓處理過的果汁,其顏色、風味、營養與未經加壓處理的新鮮果汁幾乎無任何差別。


  缺點:超高壓殺菌技術由于處理過程壓力很高,食品中壓敏性成分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過高的壓力使得能耗增加,對設備要求過高;而且,超高壓裝置初期投入成本比較高,一般食品工廠不利于工業化推廣;超高壓滅菌一般采用水作為為壓力介質,當壓力超過600MPa時,水會出現臨界冰的現象,因而只能使用油等其他物質作為壓力介質;超高壓滅菌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微生物種類、細胞形態、溫度、時間、壓力大小等。


  二、巴氏殺菌工藝


  原理:巴氏殺菌是指溫度比較低的熱處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點溫度下進行。現用的巴氏殺菌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加熱到61.1~65.6攝氏度之間,30分鐘;二是加熱到71.7攝氏度,至少保持15秒鐘。


  優點:在規定時間內對食品進行加熱處理,達到殺死微生物營養體的目的,是一種既能達到消毒目的又不損害食品品質的方法。


  缺點:由于巴氏消毒法所達到的溫度低,故達不到滅菌的程度。


  三、超高溫瞬間殺菌工藝


  原理:超高溫殺菌簡稱UHT殺菌。一般加熱溫度為125~150 ℃,加熱時間2~8 s,加熱后產品達到商業無菌要求的殺菌過程稱為UHT殺菌。


  超高溫殺菌在奶瓶消毒機、洗碗機、消毒碗柜、洗衣機(帶除菌功能)、蒸汽拖把等家電中被廣泛應用。比如一些洗衣機會提供高溫洗滌的功能,達到除菌的目的。


  優點:殺菌時間短,使產品達到較長保質期,一般可以達到30天以上。


  缺點:強烈的熱處理對食品的外觀、味道和營養價值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四、紫外線殺菌工藝


  原理:利用紫外線的輻射作用,用燈管直接照射細菌使其發生光化學反應,從而抑制DNA的復制而消滅細菌,另外,空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的臭氧(O3),臭氧也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優點: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電也開始應用,比如一些洗碗機就加入了紫外線殺菌的功能,用來達到更好的餐具消毒目的。


  缺點:紫外線對人體皮膚,尤其是眼睛有殺傷作用,以往只在專業的消毒設備中應用。另外紫外線只能殺除2mm表面的細菌。


  五、臭氧殺菌工藝


  原理:臭氧在水中部分溶解,在常溫下能自行降解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最顯著的是氫氧根自由基,因而具有強氧化性的特點。


  優點:殺菌徹底,無殘留,殺菌廣譜,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壞肉毒桿菌毒素。


  缺點:對殺菌后的物質無保護性余量;臭氧是有毒氣體過量會使人的呼吸系統出現障礙,這就要求密封使用人不能在臭氧過量的環境中停留過長時間。


  六、輻照殺菌工藝


  原理:自從原子能和平利用以來,經過40多年的研究開發,人們成功地利用原子輻射技術進行食品殺菌保鮮。輻照就是利用X射線、γ射線或加速電子射線(最為常見的是Co60和Cs137的γ射線)對食品的穿透力以達到殺死食品中微生物和蟲害的一種冷滅菌消毒方法。


  受輻照的食品或生物體會形成離子、激發態分子或分子碎片,進而這些產物間又相互作用,生成與原始物質不同的化合物,在化學效應的基礎上,受輻照物料或生物體還會發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從而導致害蟲、蟲卵、微生物體內的蛋白質、核酸及促進生化反應的酶受到破壞、失去活力,進而終止農產品、食品被侵蝕和生長老化的過程,維持品質穩定。


  優點:輻射穿透力強,殺菌均勻徹底,能夠照射密封包裝的新產品,可連續操作。適用于大型加工。


  缺點:輻照技術的殺菌效果很好,但輻照照射如果把握不好,會改變食品的分子結構,從而影響食用者安全,一些含水量比較多的食品不適用,且易氧化和變色。


  七、微波殺菌工藝


  原理:微波殺菌就是將食品經微波處理后,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喪失活力,從而達到延長保存期的目的。


  微波殺菌的優點:


  (一)時間短、速度快


  常規熱力殺菌是通過熱傳導,對流或輻射等方式將熱量從食品表面傳至內部。要達到殺菌溫度,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微波殺菌是微波能與食品及其細菌等微生物直接相互作用,熱效應與非熱效應共同作用,達到快速升溫殺菌作用,處理時間大大縮短,各種物料的殺菌作用一般在3-5分鐘。


  (二)低溫殺菌保持營養成份和傳統風味


  微波殺菌是通過特殊熱和非熱效應殺菌,與常規熱力殺菌比較,能在比較低的溫度和較短的時間就能獲得所需的消毒殺菌效果。實踐表明,一般殺菌溫度在75-80℃就能達到效果,此外,微波處理食品能保留更多的營養成份和色、香、味、形等風味,且有膨化效果。如常規熱力處理的蔬菜保留的維生素C是46-50%,而微波處理是60-90%,常規加熱豬肝維生素A保持為58%,而微波加熱為84%。


  (三)節約能源


  常規熱力殺菌往往在環境及設備上存在熱損失,而微波是直接對食品進行作用處理,因而沒有額外的熱能損耗。此外,其電能到微波能的轉換效率在70-80%,相比而言,一般可節電30-50%。


  (四)表面和內部都同時進行


  常規熱力殺菌是從物料表面開始,然后通過熱傳導傳至內部。存在內外溫差。為了保持食品風味,縮短處理時間,往往食品內部沒有達到足夠溫度而影響殺菌效果。由于微波具有穿透作用,對食品進行整體處理時,表面和內部都同時受到作用,所以消毒殺菌均勻、徹底。


  (五)便于控制


  微波食品殺菌處理,設備能即開即用,沒有常規熱力殺菌的熱慣性,操作靈活方便,微波功率能從零到額定功率連續可調、傳輸速度從零開始連續調整,便于控制。


  (六)設備簡單,工藝先進


  與常規消毒殺菌相比,微波殺菌設備,不需要鍋爐,復雜的管道系統,煤場和運輸車輛等,只要具備水、電基本條件即可。


  (七)改善勞動條件,節省占地面積


  設備的工作環境溫度低、噪音小,極大地改善了勞動條件。整套微波設備的操作人員只需2-3人。廣泛用于牛肉干、豬肉脯、魚片、醬囟肉、鴨肉、雞肉等制品的熱化、干燥和殺菌。肉制品經微波殺菌后,其鮮度、嫩度、風味均保持原樣,衛生指標完全可低于國家食品衛生標準,貨架貯存時間可達1-2個月,微波對肉制品殺菌、保鮮技術的成功應用,由原來保鮮期3天,延長到1-2個月,已將該項技術成果提高到嶄新階段。


  微波殺菌的缺點:


  殺菌不均勻;含水量多少影響微波滅菌效果,故不適用于含水量低的藥材和藥粉, 也不適于熱敏類成分,對包材的殺菌也需要商榷。


  來源:食品研發與生產,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刪除或支付稿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商務指南
推薦圖文
推薦商務指南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