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0年兩會期間餐飲行業熱點聲音解析(上)

   2020-06-17 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775
核心提示: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京閉幕。兩會召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京閉幕。兩會召開期間,各代表、委員就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積極獻言建策,其中,餐飲行業是熱烈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食品伙伴網結合各公開報道匯總整理了2020年兩會期間餐飲行業的熱點聲音并進行簡要分析,希望為各位同行提供參考。


  熱點聲音1 監管機構繼續改革 食品監管職能分割


  在本次兩會期間,清華大學羅永章教授提出建議采取三個步驟,強化國家食品藥品監管職能。羅教授提到將食品監管職能劃入藥品監管部門,重新成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需要注意的是,此處從市場監管總局剝離的食品監管職能為執行工業標準化生產的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醫食品等),餐飲服務業、批發市場中的生鮮食品建議繼續保留在市場監督管理局。此舉將餐飲服務業的食品監管與工業標準化食品監管完全分割,有助于加強監管力度和專業性。


  熱點聲音2 推廣使用公筷公勺 讓分餐制成為常態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聚餐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時有發生,“分餐制”成為創建餐桌文明的新焦點,推廣使用公筷公勺也成為餐飲消費的新風尚。其實早在兩會前,餐飲行業就針對這個問題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各行業協會相繼發布《中餐分餐制、公筷制、雙筷制服務操作規范》(T/CCPITCSC 101-2020)、《餐飲業分餐制實施指南》(T/CHA 002-2020)等團體標準,《餐飲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國家標準也已結束意見征集,相信不久就會正式公開。


  在2020年兩會期間,各代表、委員針對“分餐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普及推廣分餐制,最簡便易行的辦法應該從推廣公筷公勺開始;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健也提出要加強餐飲業衛生管理,推廣分餐分筷……還有聲音指出,將“分餐制”寫入《食品安全法》,將其上升到立法層面,全面推廣落實。“分餐制”不僅是防疫所需,也是革新中國餐桌文明的契機。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應當因勢利導,推進餐桌文明建設。


  熱點聲音3 加強外賣行業監管 保障網絡餐飲安全


  網絡餐飲積弊已久,食品衛生安全、消費者維權困難、商戶資質不全等問題時有發生。針對網絡餐飲行業風險點管控不到位的問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盧江建議,要加強網絡餐飲入網審查力度:一是提高第三方平臺入網審查責任意識;二是建立網絡餐飲線上線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數據互通系統,確保網絡和實體經營服務監督同步。同時,應該建立第三方平臺配送人員健康管理責任制,加強配送工具索證監督管理,確保配餐工具符合食品包裝材料有關要求,建立完善配送工具消毒管理規范標準,將智能技術逐漸引入消費者監督機制等。


  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總裁洪明基也提出了“關于完善外賣行業食品安全監管”的相關提案,提案主要立足于外賣平臺準入機制缺失、平臺過度促銷、下調平臺傭金服務費等餐飲企業密切關注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李瑛則提出利用好互聯網+明廚亮灶,在平臺上線的所有店鋪都應該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視頻信息。


  熱點聲音4 加強食用農產品監管 從源頭保障餐飲食品安全


  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菜籃子”,也關系到餐飲食品的安全。本次兩會期間,各代表、委員針對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議或提案。其中農產品安全責任劃分問題成為一大亮點。


  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中間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風險的環節甚多,如何明確劃分各個環節的主體責任需要深入探索。針對這個問題,中糧集團黨組副書記、總裁于旭波在建議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時提到,適當擴大農產品法律責任主體,將個體農戶全面納入法律調整范圍,加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者的法律責任;重慶永輝超市黨辦主任華曉麗也提出了關于厘清食用農產品安全責任邊界的相關建議。以上建議對于明確劃分農產品各流通環節的主體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原創文章,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




日期:2020-06-17
 
行業: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