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醫師和營養學家長期一直建議避免食用所有動物性脂肪,以減少膽固醇。不過丹麥學者認為奶酪增加的膽固醇可能沒有奶油那么多,不該被一視同仁。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ofCopenhagen)學者在"美國臨床營養雜志"(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上發表研究指出,6周內受試者每天食用奶油或奶酪,間隔14天后奶酪組改為每天食用等量奶油,奶油組改吃奶酪,同樣食用6周。結果發現食用奶酪期間,受試者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holesterol)比食用奶油期間更低。低密度膽固醇即所謂"壞膽固醇".
在實驗期間,奶酪組的低密度膽固醇也沒有比正常飲食期間更高。這項研究有50名受試者,每人除了規定的飲食外,每天還會食用定量奶酪或奶油。6周期間內,每名受試者食用等量的奶酪或奶油,接下來14天恢復正常飲食。14天后奶酪組和奶油組交換飲食,前6周吃奶酪的人改吃奶油6周,反之亦然。
研究結果發現,和正常飲食期間相比,奶酪組受試者雖然額外攝取脂肪,體內的低密度膽固醇或總體膽固醇卻都沒有增加。然而,同一群受試者改吃奶油時,低密度膽固醇平均卻增加了7%。
日期: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