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伊利是怎樣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乳制品企業的?

   2019-07-09 食品飲料新品863
核心提示:在消費不斷升級、產品更新換代迅速的現代社會,伊利乳業作為中國乃至全亞洲規模最大的,乳制品種類最全的乳企,是如何做到在歷
      在消費不斷升級、產品更新換代迅速的現代社會,伊利乳業作為中國乃至全亞洲規模最大的,乳制品種類最全的乳企,是如何做到在歷史和時代的河流中不斷發展壯大、傲視全國的呢?



01企業簡介

      伊利股份成立于1993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全的乳制品企業。伊利主要從事各類乳制品及健康飲品的加工、制造與銷售活動,旗下擁有液體乳、乳飲料、奶粉、冷凍飲品、酸奶、健康飲品、奶酪幾大產品系列。

02領導人介紹

      潘剛出生于1970年,2002年出任伊利集團總裁,2005年帶領伊利業務收入突破百億。潘剛推動了伊利液態奶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整個中國乳業的發展,開啟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

03行業背景

      從下圖中國乳制品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乳制品行業收入為3991億元,近5年(2013-2018年)收入復合增長5.33%。拆分量價來看,近5年乳制品行業銷量復合增長1.06%,均價復合增長4.22%。


     
      2018年以來,受益于消費升級和三四線城市乳制品消費崛起,乳制品行業需求回暖。伴隨著乳制品均價的提升,行業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穩定增長的階段。根據上面兩幅圖表所示,目前該公司所處的行業,無論從行業空間和個人平均消費來看,都還遠未達到行業的天花板。

      從人均消費來看,根據Euromonitor,目前乳制品市場規模為3758 億元,預計2022 年市場規模有望達5166 億元,17-22 年CAGR 為6.6%。

04業務構成

      2018年,伊利營業收入789.76億元,同比增長16.92%;歸母凈利潤64.40億元,同比增長7.31%。2018年伊利的主營業務構成如下:



      除液奶、奶粉、冷飲三大主業外,公司還經營奶酪、植物蛋白飲料(豆乳)、功能飲料等產品,未來還將向包裝水等領域延伸,體現了公司液奶為主、多品類經營的戰略。

05財務分析
1.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到,伊利最近十年的主要經營業績數據堪稱驚艷,折線圖就像一架云梯,伊利的業績幾乎每年都能上一個臺階,在這十年里都能夠保持這種穩健的增長態勢,這一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2009年到2018年,伊利的營業收入從243.24億增長到795.53億,年復合增長率是12.58%,扣非后凈利從5.34億增長到58.78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7.11%。

2.資產負債率分析


     
      最近十年,伊利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在不斷下降,從2009年的71.79%降至2018年的41.11%,說明其財務狀況在不斷改善,長期償債能力不斷增強。

3.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析


     
      從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變動趨勢來看,自2013年開始,其兩大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大幅提升,最近三年的流動比率維持在1.2以上,速動比率在1附近波動,短期償債能力優異。

4.經營性現金流情況


       
      最近十年,伊利股份不僅都保持著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并且其歷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都大于凈利潤。近十年伊利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共計554.78億,而同期的凈利潤為351.75億,經營現金流凈額是同期凈利潤的1.58倍!說明公司的盈利質量非常優質。

5.期間費用分析

(1)銷售費用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伊利的廣告費用占營收的比例從2015年逐年下降,但在18年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同時2018年廣告費用的同比增速也超過了銷售額,說明自2015年伊利自2015年有意識地減少廣告費用的投入,但在2018年加大了廣告費用的投入是因為新品的發布,包括暢輕、舒化奶等,銷售費用的表現上2018年增加的也較多。

(2)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從2016年開始逐年下降,表明公司對費用率的良好控制。

(3)財務費用


     
      2018年財務費用為負,得到良好控制,2015年計提了大量的財務費用主要由于2015年是整個行業受到了外來乳制品的沖擊。

6.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的同比增長和環比增長,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值,比值越高,說明公司的單位凈資產獲利能力越強。伊利的凈資產收益率一直維持在20%以上的水平,公司的獲利能力是很強的。

      凈資產收益率的環比增長與季節因素有關系,隨著季節波動,在一二季度上升,三四季度下降,與銷售費用的環比波動大體一致,主要可能由于奶源的限制供給。

06核心競爭力

      作為大眾消費品的乳制品企業龍頭,公司的護城河在于渠道的深度、細分領域大單品的推出以及搶占優質奶源強化產業鏈地位。

1、渠道的深度

      從2006年起,公司就開展織網行動,積極布局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隨后借助商務部的萬村千鄉活動進入了農家店等鄉鎮終端。正是因為受益于深度分銷的模式,伊利股份對渠道商有更強的掌控能力,可以有效控制公司的存貨數量和應收賬款數量。18年年報中披露,公司質控村級網點近60.8萬家,較上年提升了14.7%,而2015年,公司直控村級網點近為11萬家。

      由于乳制品具有很高的即時消費的快消品屬性,產品單價較低。電商渠道相比線下渠道劣勢明顯,難以形成有效替代。因此,乳液龍頭通過多年開拓的線下渠道與網點,對二三線公司及新進入者的競爭,形成了很高的壁壘。

2、細分領域大單品的推出

      該公司一方面不斷升級常溫酸奶和高端白奶產品的品質、口感和營養成分,另一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研發高端新品,推出安慕希高端暢飲系列和金典高端牛奶,同時還收購泰國本土最大的冰激凌公司,加速布局東南亞市場開拓海外市場。公司通過渠道下沉和海外市場并進的方式搶占競品份額,市占率不斷提升。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對高端白奶、常溫酸奶以及各種創新化的液態奶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而對價格本身的敏感度相對降低。行業整體上正在由價格競爭向品牌與品類競爭轉變。

3、擁有優質奶源的產業鏈模式

      伊利的奶源模式是從“公司+農戶”到“公司+牧場小區+農戶”再到“公司+奶聯社”,最后過渡到“公司+規范化牧場”。通過資本或技術合作,以嵌入式服務的方式,與奶源供應商建立利益共同體,滿足乳品生產的需求。這種對上游的掌控偏輕資產的模式,使得伊利迅速綁定了上游資源,實現快速擴張,進而提升產業鏈管理的效率水平。

07競爭對手分析—蒙牛

1.品牌滲透率

      目前伊利面臨的競爭對手眾多:高端產品面臨進口產品的競爭,營收占比最大的常溫奶面臨蒙牛的競爭——除了花錢買市場,沒有其他辦法,除非能夠在成本管控上取得重大突破。

      我們都知道,乳品市場同質化嚴重、技術門檻高度有限,意味著市場競爭激烈。伊利目前銷售額領先蒙牛,但是從品牌滲透率來看,2018年蒙牛87.2%,伊利82.3%——較低的品牌滲透率,更高的營收,說明伊利贏在渠道,但在品牌認知度上不如蒙牛,這為蒙牛追趕伊利留下了空間。

2.渠道

      伊利2018年總資產周轉率1.64次,遠高于同行業競爭對手--2018年光明總資產周轉率1.22次、蒙牛1.11次。而公司主要競爭對手蒙牛過去一直采用大經銷商制,渠道下沉較晚,目前伊利在縣級市場銷售份額高出蒙牛10%,早期渠道深耕領先優勢凸顯。

3.奶源模式

      伊利對上游的掌控偏輕資產的模式,使得伊利迅速綁定了上游資源,實現快速擴張,進而提升產業鏈管理的效率水平。而蒙牛前期的指導思路是“先做市場、再建工廠”,始終對奶源缺乏重視,也是其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目前蒙牛主要是通過參股的方式持有現代牧業、富源等大型牧業公司的股權。但對上游資產的投資會形成長期股權投資和商譽,兩者均需要計入蒙牛的財務報表,導致其運營模式偏重,需要消耗大量資金才能實現對上游的掌控,也就拖累了整體運營效率。

4. 營收

      雙方營收的差距正在縮小。在2015年,蒙牛與伊利營收差距一度達到100億元,蒙牛營收僅僅相當于伊利的82%。之后蒙牛加大營銷以及終端建設,根據券商預計,蒙牛2018年營收692億元,占伊利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8%,這意味著雙方市場份額的差距也在縮小。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二者競爭的激烈,以及伊利并不穩固的地位:在2018年電商渠道銷售前十的乳品中,蒙牛占據半壁江山。

      伊利目前缺乏足夠的能量贏得競爭對手。在雙寡頭競爭格局下,伊利長期面臨營銷費用高的問題。所以,伊利有護城河,但是不夠寬厚,競爭對手林立。

08壁壘障礙

1.進軍高端的障礙:消費者不信任

      伊利最大的隱憂是消費者信任,這可能是伊利走向高端的最大障礙。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品牌的不信任,部分源于三鹿事件。以最為關注的嬰幼兒奶粉來說,2018年伊利嬰幼兒奶粉市場份額是5.8%,貢獻最大的液態奶的市場份額是36.8%。為打消消費者顧慮,其拳頭產品“金領冠”宣傳采用澳洲奶源,既然都是進口的奶源,為什么不直接購買海外品牌呢?

      伊利在嬰幼兒奶粉的地位尷尬。2017年線上品牌銷售額、銷量以及價格:嬰幼兒奶粉前三甲依次為惠氏、 愛他美以及美素佳兒。伊利的銷售額僅僅是惠氏、美贊臣的一半,同等銷量,確實更低的價格,這意味著伊利在一二線城市幾乎是沒有競爭力的,這里的媽媽們更喜歡把錢交給外資品牌。

      行業內,從進口數據來看,2017年,進口嬰幼兒奶粉29.59萬噸,同比增長33.7%,國產嬰幼兒奶粉產量同比增長不足10%,證明進口嬰幼兒奶粉有更好的市場競爭力和增長潛力。所以,伊利要想進軍高端,要么拿錢砸消費者,要么降價犧牲毛利。但是前者削弱盈利能力,后者會降低身價。

2. 乳企命脈:原料成本上升

      伊利與所有乳企都面臨著原料成本上升的危險。全球乳制品拍賣價格從2018年底開始快速攀升,由于全球乳業低迷之后的市場需求攀升。



3. 伊利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過高的營銷費用,這是市場競爭的反映。

      伊利股份過去五年廣告費用占到全部銷售費用的55%,廣告費用占銷售額的比重從2014年的9%穩步提升到2018年的14%,提升了5個百分點,費用支出增長速度遠超營收。如果沒有廣告費用的進一步支出,伊利如何維護其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

09盈利預測



1.液體乳未來3年能維持銷量10%,售價及產品結構提升5%,合計15%的收入增長;

2.奶粉未來3年能維持銷量13%,售價及產品結構提升7%,合計20%的收入增長;

3.冷飲預計未來3年帶來平均7%收入增長;

4.健康飲品及奶酪事業部,豆奶、能量飲料等品類的需進一步研究及測算,短期看能否出10億大單品;



      凈利潤預測:預計未來3年毛利率大幅上升的空間不大,仍給與38%左右水平,凈利率保持8%。

注: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資料整理或實際拍攝,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想要了解更多的新品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食品飲料創新研究






日期:2019-07-09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