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5日歐盟官方公報發布(EU) No 366/2011號法規,再次對REACH法規附件XVII——“某些危險物質、混合物和物品的制造、投放市場和使用的限制”進行修訂。 此次修訂將2010年03月30日列入第二批高關注物質清單的丙烯酰胺(CAS No.:79-06-1,EC#:201-173-7,CMR物質)加了入附件XVII的第60項。(EU) No 366/2011參見: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11:101:0012:0013:EN:PDF。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在2011年3月3日的(EU) No 207/2011中刪去第44項“五溴聯苯醚”和第53項“全氟辛烷磺酸”,但為保持附件XVII的項次一致性,刪去的第44項和第53項仍以空白形式保留。所以,該附件共有限制使用物質58類。(EU) No 207/2011參見: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11:058:0027:0028:EN:PDF。
將丙烯酰胺列入附錄XVII的原因如下:根據REACH法規第137(1)條的過渡期規定,為保證丙烯酰胺符合(EEC) No 793/93條例作為致癌1類和致畸1類物質的風險達到控制要求;將該物質列入REACH法規附件XVII以便對其在市場上的用途和用量做出限制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
[相關資料]
丙烯酰胺(Acrylamide)分子式為C3H5NO。在常溫下為白色無味片狀結晶,易溶于水(216g/100mL)、乙醇、醚及三氯甲烷。丙烯酰胺在酸中穩定性強,遇堿易分解;常溫下會分解為二甲基胺,或是受熱分解為CO、CO2、NOx。
在造紙工業中,聚丙烯酰胺作為助留劑,補強劑;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則起到助凝劑、絮凝劑、污泥脫水劑的作用;聚丙烯酰胺還廣泛應用于增稠、穩定膠體、減阻、粘結、成膜、生物醫學材料等諸多方面,在日常穿著的“免燙”襯衣中,也存在有聚丙烯酰胺。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種不飽和酰胺,在空氣中或紫外線及作用下會發生聚合反應;根據瑞典、英國、挪威的及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研究,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加熱經油炸之后(120℃以上)都會產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進入體內后,會在體內與DNA上的鳥嘌呤結合形成加合物,導致遺傳物質損傷和基因突變。
日期:2011-05-17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在2011年3月3日的(EU) No 207/2011中刪去第44項“五溴聯苯醚”和第53項“全氟辛烷磺酸”,但為保持附件XVII的項次一致性,刪去的第44項和第53項仍以空白形式保留。所以,該附件共有限制使用物質58類。(EU) No 207/2011參見: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11:058:0027:0028:EN:PDF。
60. Acrylamide CAS No 79-06-1 | Shall not be placed on the market or used as a substance or constituent of mixtures in a concentration,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0,1 % by weight for grouting applications after 5 November 2012. |
60.丙烯酰胺 CAS No 79-06-1 | 在2012年11月05日之后,當以物質或混合物的形式其濃度大于或等于0.1%(W/W)時,不可置于市場作為灌漿(材料)使用。 |
將丙烯酰胺列入附錄XVII的原因如下:根據REACH法規第137(1)條的過渡期規定,為保證丙烯酰胺符合(EEC) No 793/93條例作為致癌1類和致畸1類物質的風險達到控制要求;將該物質列入REACH法規附件XVII以便對其在市場上的用途和用量做出限制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
[相關資料]
丙烯酰胺(Acrylamide)分子式為C3H5NO。在常溫下為白色無味片狀結晶,易溶于水(216g/100mL)、乙醇、醚及三氯甲烷。丙烯酰胺在酸中穩定性強,遇堿易分解;常溫下會分解為二甲基胺,或是受熱分解為CO、CO2、NOx。
在造紙工業中,聚丙烯酰胺作為助留劑,補強劑;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則起到助凝劑、絮凝劑、污泥脫水劑的作用;聚丙烯酰胺還廣泛應用于增稠、穩定膠體、減阻、粘結、成膜、生物醫學材料等諸多方面,在日常穿著的“免燙”襯衣中,也存在有聚丙烯酰胺。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種不飽和酰胺,在空氣中或紫外線及作用下會發生聚合反應;根據瑞典、英國、挪威的及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研究,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加熱經油炸之后(120℃以上)都會產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進入體內后,會在體內與DNA上的鳥嘌呤結合形成加合物,導致遺傳物質損傷和基因突變。
日期: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