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三季度,全省共完成并公布監督抽檢食品樣品10540批次(其中食用農產品6878批次),共檢出不合格樣品203批次,合格樣品10337批次,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8.07%。具體情況如下:
一、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
第三季度共抽檢食用農產品6878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88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43.35%。主要是蔬菜、雞蛋、畜禽肉和水產品中檢出農獸藥殘留及抗生素。主要原因是:農作物種植、栽培和畜禽、水產品養殖過程中過量使用農獸藥,或不遵守休藥期的有關規定。
二、微生物污染問題
微生物指標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第三季度共檢出食品微生物超標不合格樣品61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30.05%。主要是部分桶裝水、調味品、肉制品、水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糕點、蜂產品和餐飲食品等微生物超標。主要原因:一是跟原料有關,原材料生產、儲存、運輸的衛生環境條件把控不嚴;二是跟生產工藝有關,企業沒有按照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生產環境、生產工具清潔不徹底,設備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員衛生管理不到位等;三是跟產品的包裝密封性有關,造成二次污染;四是跟產品流通和銷售在內的貯藏條件有關。
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第三季度共檢出食品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42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20.69%。主要是餐飲食品中的部分粉條、油炸面制品,肉制品、飲料、酒類、糕點等鋁的殘留量、安賽蜜、防腐劑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著色劑、甜味劑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主要原因:一是在傳統工藝制作粉條、粉絲或油條、油餅過程中添加明礬(十二水硫酸鋁鉀)引入,使成品更加筋道,油條和油餅在炸制過程中添加明礬可以使成品更加膨大而超限量使用。二是個別企業為延長產品的保質期超限量使用防腐劑;三是為增加產品口感,違規使用甜味劑;四是為修飾產品外觀,違規使用著色劑;五是存在因不熟悉食品安全標準、工藝水平把關不嚴等原因造成不合格的情況。
四、品質指標不達標問題
第三季度共檢出食品品質指標不達標12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5.91%。主要是部分調味品、糕點、蜂產品及酒類等總酸、果糖和葡萄糖、蔗糖不達標、標簽明示值等項目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一是生產加工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二是配料環節計量稱量不準確,質量管理不規范;三是生產工藝質量控制不嚴格;四是產品流通銷售儲存條件不符合要求。
針對監督抽檢發現的問題,我局已將不合格食用農產品通報農業等相關部門,責成企業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消除隱患。
季度抽檢情況匯總分析具有階段性特點,不代表各類食品的總體安全狀況。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10月15日
附件: 2018年第三季度各類食品監督抽檢結果匯總表
日期:2018-10-15
一、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
第三季度共抽檢食用農產品6878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88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43.35%。主要是蔬菜、雞蛋、畜禽肉和水產品中檢出農獸藥殘留及抗生素。主要原因是:農作物種植、栽培和畜禽、水產品養殖過程中過量使用農獸藥,或不遵守休藥期的有關規定。
二、微生物污染問題
微生物指標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第三季度共檢出食品微生物超標不合格樣品61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30.05%。主要是部分桶裝水、調味品、肉制品、水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糕點、蜂產品和餐飲食品等微生物超標。主要原因:一是跟原料有關,原材料生產、儲存、運輸的衛生環境條件把控不嚴;二是跟生產工藝有關,企業沒有按照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生產環境、生產工具清潔不徹底,設備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員衛生管理不到位等;三是跟產品的包裝密封性有關,造成二次污染;四是跟產品流通和銷售在內的貯藏條件有關。
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第三季度共檢出食品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42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20.69%。主要是餐飲食品中的部分粉條、油炸面制品,肉制品、飲料、酒類、糕點等鋁的殘留量、安賽蜜、防腐劑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著色劑、甜味劑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主要原因:一是在傳統工藝制作粉條、粉絲或油條、油餅過程中添加明礬(十二水硫酸鋁鉀)引入,使成品更加筋道,油條和油餅在炸制過程中添加明礬可以使成品更加膨大而超限量使用。二是個別企業為延長產品的保質期超限量使用防腐劑;三是為增加產品口感,違規使用甜味劑;四是為修飾產品外觀,違規使用著色劑;五是存在因不熟悉食品安全標準、工藝水平把關不嚴等原因造成不合格的情況。
四、品質指標不達標問題
第三季度共檢出食品品質指標不達標12批次,不合格樣品批次數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3批次)的5.91%。主要是部分調味品、糕點、蜂產品及酒類等總酸、果糖和葡萄糖、蔗糖不達標、標簽明示值等項目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一是生產加工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二是配料環節計量稱量不準確,質量管理不規范;三是生產工藝質量控制不嚴格;四是產品流通銷售儲存條件不符合要求。
針對監督抽檢發現的問題,我局已將不合格食用農產品通報農業等相關部門,責成企業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消除隱患。
季度抽檢情況匯總分析具有階段性特點,不代表各類食品的總體安全狀況。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10月15日
附件: 2018年第三季度各類食品監督抽檢結果匯總表
日期: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