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食品總局關于做好食品抽檢及信息發布工作的相關要求,我局對2016年執行國家食藥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階段性信息進行了匯總分析,現將相關情況公布如下: 一、監督抽檢食品基本情況
本次納入分析的監督抽檢信息共涉及13大類食品1479批次樣品,合格樣品1444批次,不合格樣品35批次,不合格率2.37%。其中:肉制品274批次,占抽樣總數的18.53%,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1.82%;糕點248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16.77%,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3.63%;食用農產品245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16.57%,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2.45%;飲料131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8.86%,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率2.29%;糧食加工品120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8.11%,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率2.50%;蔬菜制品71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4.80%,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1.41%;淀粉及淀粉制品63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4.26%,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率6.35%;豆制品57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3.85%,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1.75%;蜂產品48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3.24%,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率4.17%;調味品40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2.7%,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2.50%;蛋制品45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3.04%,全部合格;糖果制品62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4.19%,全部合格;茶葉及相關制品75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5.07%,全部合格。
二、監督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
本次監督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超標,農藥及獸藥殘留等。
(一)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涉及11批次食品中苯甲酸、糖精鈉、鋁的殘留量、二氧化硫、防腐劑加和系數等項目不合格。豆制品、肉制品中分別涉及苯甲酸和防腐劑加和系數不合格,主要原因為企業為了產品的保存期限,超范圍超量使用添加劑和缺乏對防腐劑的最大使用量的正確理解,在生產過程中質量管控不嚴。淀粉制品、糕點中鋁的殘留量項目不合格,主要原因為加工過程中企業為了防止產品結塊,添加了抗結劑硅鋁酸鈉;為了解決加工中產品黏連、斷條等問題,添加了明礬,導致鋁含量超標。淀粉制品、蔬菜制品中涉及二氧化硫項目不合格,二氧化硫能夠抑制霉菌和細菌的滋生,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劑,但在國家出臺的食品添加劑安全限量中,對于二氧化硫的含量有著嚴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超標。涉及12批次微生物項目不合格,主要為飲料中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肉制品中菌落總數不合格,糕點中菌落總數和霉菌計數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可能為企業未嚴格按照生產工藝條件要求進行生產,加工衛生環境差,生產工具清潔不徹底,設備清洗消毒不完善;產品的包裝密封性不好,造成二次污染;產品在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中貯藏條件不達標,如未按要求進行冷藏或冷凍處理,造成微生物過度繁殖。
(三)農藥、獸藥殘留。涉及8批次食用農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農藥、獸藥的使用主要用于預防植物病蟲害及動物疾病,但國家相關標準和公告規定了其限量。造成農藥、獸藥殘留的主要原因為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為達到除蟲防害、防治疾病、提高產量的目的而濫用農獸藥,或者農獸藥使用時未嚴格遵守休藥期規定;也有可能是長期不規范使用導致環境污染和蓄積,進而導致農藥、獸藥在產品中的再殘留等。
日期:2016-08-04
本次納入分析的監督抽檢信息共涉及13大類食品1479批次樣品,合格樣品1444批次,不合格樣品35批次,不合格率2.37%。其中:肉制品274批次,占抽樣總數的18.53%,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1.82%;糕點248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16.77%,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3.63%;食用農產品245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16.57%,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2.45%;飲料131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8.86%,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率2.29%;糧食加工品120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8.11%,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率2.50%;蔬菜制品71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4.80%,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1.41%;淀粉及淀粉制品63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4.26%,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率6.35%;豆制品57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3.85%,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1.75%;蜂產品48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3.24%,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率4.17%;調味品40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2.7%,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2.50%;蛋制品45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3.04%,全部合格;糖果制品62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4.19%,全部合格;茶葉及相關制品75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5.07%,全部合格。
二、監督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
本次監督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有: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超標,農藥及獸藥殘留等。
(一)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涉及11批次食品中苯甲酸、糖精鈉、鋁的殘留量、二氧化硫、防腐劑加和系數等項目不合格。豆制品、肉制品中分別涉及苯甲酸和防腐劑加和系數不合格,主要原因為企業為了產品的保存期限,超范圍超量使用添加劑和缺乏對防腐劑的最大使用量的正確理解,在生產過程中質量管控不嚴。淀粉制品、糕點中鋁的殘留量項目不合格,主要原因為加工過程中企業為了防止產品結塊,添加了抗結劑硅鋁酸鈉;為了解決加工中產品黏連、斷條等問題,添加了明礬,導致鋁含量超標。淀粉制品、蔬菜制品中涉及二氧化硫項目不合格,二氧化硫能夠抑制霉菌和細菌的滋生,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劑,但在國家出臺的食品添加劑安全限量中,對于二氧化硫的含量有著嚴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超標。涉及12批次微生物項目不合格,主要為飲料中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肉制品中菌落總數不合格,糕點中菌落總數和霉菌計數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可能為企業未嚴格按照生產工藝條件要求進行生產,加工衛生環境差,生產工具清潔不徹底,設備清洗消毒不完善;產品的包裝密封性不好,造成二次污染;產品在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中貯藏條件不達標,如未按要求進行冷藏或冷凍處理,造成微生物過度繁殖。
(三)農藥、獸藥殘留。涉及8批次食用農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農藥、獸藥的使用主要用于預防植物病蟲害及動物疾病,但國家相關標準和公告規定了其限量。造成農藥、獸藥殘留的主要原因為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為達到除蟲防害、防治疾病、提高產量的目的而濫用農獸藥,或者農獸藥使用時未嚴格遵守休藥期規定;也有可能是長期不規范使用導致環境污染和蓄積,進而導致農藥、獸藥在產品中的再殘留等。
日期: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