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平昌縣市場監管局圍繞“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問題”工作,采取353工作機制,精準統籌、分類整治,深入推進專項整治行動。
“3”項舉措統籌推進,構建責任閉環。一是責任體系化。建立“5個1”責任鏈條(1個專項組+1個辦公室+1個牽頭股室+1個紀檢組+1月1調度),通過黨組主責、紀委督責、股室履職三維聯動,召開調度會12次,推動責任穿透式落實。二是整治清單化。制定專項整治方案2個,梳理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等6大領域21項重點任務,形成“問題——措施——責任”三張清單,實現項目化管理。三是監管協同化。發揮“兩個責任”機制作用,組織包保干部開展巡查2300余次,建立縣鎮協同機制,開展聯合執法36次,立案移送案件5件。
“5”種方法查找隱患,精準鎖定問題。一是全域起底查,建立4710家食品主體動態臺賬(含生產企業49家、小作坊355家),實施風險分級分類監管。二是執法溯源查,梳理近三年食品安全案件758件,對54件假冒偽劣案件開展“回頭看”,深挖案中案線索。三是企業自主查,推行“風險隱患雙報告”制度,今年一季度企業自查整改問題300余個,自查整改率達100%。四是靶向監督查,完成市、縣抽檢300批次,召開風險研判會4次,建立不合格產品檢管聯動處置機制。五是暗訪穿透查,局領導班子帶隊開展“四不兩直”督查25次,發現并交辦問題57個,約談責任人3名。
“3”類形式扎實整治,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分級處置問題,主體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等“一般問題”由企業負責人督促立行立改82個,抽檢監測、保健食品會銷等跨區域“復雜問題”由縣食安辦牽頭督促限期整改21個,標識標簽不規范等“反復問題”由股室、所隊督促企業持續整改19個。二是聚焦重點攻堅,生產端嚴查肉制品、米面油等大宗食品,規范白酒小作坊26家;流通端強化索證索票檢查,下架問題食品130公斤;餐飲端檢查學校、養老院食堂等264家次,整改后廚問題83處。三是強化執法震懾,推行以案促治模式,專項整治以來立案75件,持續放大案件查辦震懾效應,發布典型案例1件,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日期:2025-05-20
“3”項舉措統籌推進,構建責任閉環。一是責任體系化。建立“5個1”責任鏈條(1個專項組+1個辦公室+1個牽頭股室+1個紀檢組+1月1調度),通過黨組主責、紀委督責、股室履職三維聯動,召開調度會12次,推動責任穿透式落實。二是整治清單化。制定專項整治方案2個,梳理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等6大領域21項重點任務,形成“問題——措施——責任”三張清單,實現項目化管理。三是監管協同化。發揮“兩個責任”機制作用,組織包保干部開展巡查2300余次,建立縣鎮協同機制,開展聯合執法36次,立案移送案件5件。
“5”種方法查找隱患,精準鎖定問題。一是全域起底查,建立4710家食品主體動態臺賬(含生產企業49家、小作坊355家),實施風險分級分類監管。二是執法溯源查,梳理近三年食品安全案件758件,對54件假冒偽劣案件開展“回頭看”,深挖案中案線索。三是企業自主查,推行“風險隱患雙報告”制度,今年一季度企業自查整改問題300余個,自查整改率達100%。四是靶向監督查,完成市、縣抽檢300批次,召開風險研判會4次,建立不合格產品檢管聯動處置機制。五是暗訪穿透查,局領導班子帶隊開展“四不兩直”督查25次,發現并交辦問題57個,約談責任人3名。
“3”類形式扎實整治,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分級處置問題,主體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等“一般問題”由企業負責人督促立行立改82個,抽檢監測、保健食品會銷等跨區域“復雜問題”由縣食安辦牽頭督促限期整改21個,標識標簽不規范等“反復問題”由股室、所隊督促企業持續整改19個。二是聚焦重點攻堅,生產端嚴查肉制品、米面油等大宗食品,規范白酒小作坊26家;流通端強化索證索票檢查,下架問題食品130公斤;餐飲端檢查學校、養老院食堂等264家次,整改后廚問題83處。三是強化執法震懾,推行以案促治模式,專項整治以來立案75件,持續放大案件查辦震懾效應,發布典型案例1件,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日期: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