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香港食安中心:即食食品含沙門氏菌專項調查結果滿意

   2015-01-21 香港食安中心305
核心提示: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最近完成一項有關即食食品含沙門氏菌情況的專項食品調查。結果顯示,八百個樣本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最近完成一項有關即食食品含沙門氏菌情況的專項食品調查。結果顯示,八百個樣本全部合格。

    中心發言人今日(一月二十日)說:「中心從六百多個零售店鋪及食物制造廠抽取該批樣本作沙門氏菌測試。樣本的種類包括預先切開的水果及沙律;肉類、家禽及其制品(例如火腿、手撕雞、燒味和鹵味等);含雞蛋的食物(例如布甸和蛋炒飯等)及其他食物(例如涼拌海蜇和其他中式冷盤等)。」

    沙門氏菌是本港食物中毒的首要原因。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于過去三年,錄得共約四十宗確診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約占全部確診個案的百分之二十七。沙門氏菌可存在于人類及動物的腸道內,亦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因此沙門氏菌較常見于動物源性食物,包括蛋、肉、禽肉和沒有經過殺菌程序的奶,其他食物例如蔬菜和水果也可能因受污染而含有沙門氏菌。另外,若食物處理不當,亦可能在加工或配制過程中受到沙門氏菌的交叉污染。

    發言人指出,與沙門氏菌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常見癥狀包括噁心、發燒、腹痛、腹瀉及嘔吐等,通常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后六至七十二小時出現。患者通常可于數天內康復,但是長者、嬰兒及免疫力較弱的人病情通常較為嚴重,甚至可引致死亡。

    他建議消費者避免進食含有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肉類、家禽、雞蛋和蛋類制品,以及沒有經過殺菌程序的奶,尤其是長者、嬰兒和孕婦等。

    此外,發言人建議業界,為了預防由沙門氏菌引致的食物中毒,要特別注意以下的建議:

    * 避免生肉和雞蛋與其他食物交叉污染。徹底清潔曾與生肉或雞蛋接觸的表面,以及曾用來處理生肉或雞蛋的用具。

    * 選用經巴士德消毒法消毒的蛋或蛋制品、或脫水的雞蛋粉配制不需要熱處理的食品。

    * 避免使用有裂紋的雞蛋,因為它們較容易受污染,故對健康造成較大的風險。

    * 把食物徹底煮熟可大幅減低食物中毒的風險,例如蛋黃和蛋白應煮至完全凝固。

    發言人亦提醒業界不應接受超越生產能力負荷的訂單。

    食物安全是社會各階層的共同責任,食物供應鏈各環節(即由農場、食物制造商到食物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均須執行安全措施。例如,食物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在處理食物時應奉行以下的「食物安全五要點」:

    精明選擇

    ----

    * 應從認可和可靠的來源購買食物及食物配料;及

    * 選用衞生及新鮮的食物配料,并在接收配料時檢查品質。

    保持清潔

    ----

    * 處理食物前、處理生的肉類或家禽后;從事任何可能會污染雙手的活動(例如如廁后;處理垃圾、不潔的設備或用具、金錢;執行清潔職務)后,應以清水和梘液清洗雙手。

    生熟分開

    ----

    * 最好用兩個雪柜分開貯存生的食物和經煮熟或即食食物;

    * 如須把生的食物和經煮熟或即食食物貯存在同一雪柜,應以有蓋的容器貯存食物,避免生的食物與即食或經煮熟食物接觸,并應把即食或經煮熟食物放在雪柜上格,生的食物放在下格,以免生的食物汁液滴在即食或經煮熟食物上;及

    * 用不同的用具分開處理生的食物和經煮熟或即食食物。

    徹底煮熟

    ----

    * 最好使用食物溫度計檢查食物中心溫度是否至少達到攝氏七十五度。

    安全溫度

    ----

    * 冷吃的食物應保持在攝氏四度或以下,熱吃的食物應保持在攝氏六十度以上;及

    * 切勿讓煮熟的食物置于室溫超過兩小時。

    發言人說:「中心會繼續進行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教育,例如透過刊物和單張等,并協助?生署調查有關食物中毒個案,有需要時對懷疑有問題食品取樣抽驗。」

    完

    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



日期:2015-01-21
 
地區: 香港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