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科研院校,揭示了作物生產中氮肥殘留效應對氧化亞氮(N2O)排放評估造成的系統性低估現象及其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作物生產是溫室氣體N2O排放的主要來源。其中,氮肥施用是影響N2O排放的關鍵因素。以往全球N2O排放估算常基于短期氮肥施用的田間試驗數據,未考慮長期施肥的殘留效應對N2O排放評估造成的影響。因此,明確長期施肥的殘留效應,準確評估作物生產中N2O排放,有利于豐產減排種植制度構建與耕作栽培技術優化,為綠色低碳作物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雙碳目標共贏。
研究團隊基于田間觀測數據分析發現,氮肥長期施用可造成氮肥的殘留效應,表現為土壤酸化,土壤氮素可利用性以及N2O產生相關微生物豐度提高,導致N2O排放提高。數據分析表明,氮肥施用的時間與N2O排放因子成正相關。進一步研究發現,將長期施肥的殘留效應納入評估,全球作物生產N2O排放量增加近一倍,且區域差異顯著。該研究揭示了氮肥殘留效應對N2O排放的影響,強調了長期施肥監測對作物生產N2O排放評估的重要性,可為作物生產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精準編制及區域針對性豐產減排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作科所已畢業博士生、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錢浩宇為論文第一作者,作科所尚子吟副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江瑜教授、丁艷鋒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創新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090-0
日期:2025-03-24
作物生產是溫室氣體N2O排放的主要來源。其中,氮肥施用是影響N2O排放的關鍵因素。以往全球N2O排放估算常基于短期氮肥施用的田間試驗數據,未考慮長期施肥的殘留效應對N2O排放評估造成的影響。因此,明確長期施肥的殘留效應,準確評估作物生產中N2O排放,有利于豐產減排種植制度構建與耕作栽培技術優化,為綠色低碳作物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雙碳目標共贏。
研究團隊基于田間觀測數據分析發現,氮肥長期施用可造成氮肥的殘留效應,表現為土壤酸化,土壤氮素可利用性以及N2O產生相關微生物豐度提高,導致N2O排放提高。數據分析表明,氮肥施用的時間與N2O排放因子成正相關。進一步研究發現,將長期施肥的殘留效應納入評估,全球作物生產N2O排放量增加近一倍,且區域差異顯著。該研究揭示了氮肥殘留效應對N2O排放的影響,強調了長期施肥監測對作物生產N2O排放評估的重要性,可為作物生產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精準編制及區域針對性豐產減排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作科所已畢業博士生、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錢浩宇為論文第一作者,作科所尚子吟副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江瑜教授、丁艷鋒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創新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090-0
日期: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