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王惠聰教授課題組在“桂味”荔枝種子部分敗育發生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5-02-06 華南農業大學825
核心提示:近日,園藝學院王惠聰教授課題組利用單胚乳核測序、轉錄組分析、本體和異源基因功能驗證等技術,揭示了“桂味”荔枝種子部分敗育的新機制。……(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近日,園藝學院王惠聰教授課題組利用單胚乳核測序、轉錄組分析、本體和異源基因功能驗證等技術,揭示了“桂味”荔枝種子部分敗育的新機制。相關研究分別發表于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影響因子7.7)和Plant Stress(影響因子6.8)。
 
  “桂味”是品質優良的荔枝主栽品種,在各大產區均有分布,然而不同年份和不同產區“桂味”焦核率有明顯差異,這種焦核率不穩定是影響該品種商品品質的重要因素,也是生產上亟需解決的問題。題為“LcTRB1, a telomere repeat binding protein, enhances litchi seed development under low temperature by trigger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LcASHR1”的研究論文闡明了組蛋白賴氨酸甲基化酶基因LcASHR1對于種子發育的重要作用,端粒酶基因LcTRB1通過結合LcASHR1啟動子影響其表達進而調控種子的發育;題為“Targeting a 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and a defensin-like protein in Litchi chinensis seed development leveraging endosperm 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e”的研究論文,建立了荔枝胚乳特異表達基因集,揭示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子LcCPI5和富含半胱氨酸的短肽LcDEFL在“桂味”種胚發育的重要作用。溫度通過影響上述關鍵基因的表達,進而影響種子的發育。這些研究結果從理論上深化了荔枝溫敏不育現象的認識,為荔枝種子發育的定向遺傳改良提供靶基因,成為荔枝果實品質和產量的耦合栽培技術研發提供重要的參考。
 
  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均為我校園藝學院在讀博士生廖志嬋,王惠聰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272642)、國家重點研發(2023YFD2300800)、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CARS-32-08)等項目資助。
 
  相關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39708
 
  https://doi.org/10.1016/j.stress.2025.100745



日期:2025-02-06
 
標簽: 胚乳 荔枝 基因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