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4203號(商貿監管類190號)提案答復的函
張坤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全社會形成合力賦能“青春小店”的提案》收悉,經商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人民銀行,現答復如下:
“青春小店”是創業的孵化點,是就業的吸納點,更是消費的聚集點。您提出的“建立商圈聯盟,對小店店主展開培訓;多部門聯動,精準幫扶小店;鼓勵創新,規范文旅小店發展”的建議,對推動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營造有利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公平、活力、有序的良好營商環境。一是貫徹落實《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完善登記注冊配套制度。不斷提升經營主體登記注冊便利化水平,為經營主體提供依法合規、規范統一、公開透明、便捷高效登記服務。促進經營主體注冊、注銷便利化,進一步優化企業開辦服務,推進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系統。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87億戶,較2023年底增長1.7%,其中企業5978.4萬戶,個體工商戶1.25億戶,分別增長2.6%和1.3%。二是做好小微企業劃型判定工作,促進更多小微經營主體發展。充分發揮“全國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服務網”(小微企業名錄)作用,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劃型判定工作,及時處理企業異議申訴,為廣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權威的身份認證服務和了解、申請、享受相關政策的便捷通道,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落實。三是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深入貫徹落實《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會同14個部門出臺《關于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提升發展質量的指導意見》,注重對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等不同發展階段的個體工商戶給予差異化幫扶措施,發揮“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的引領示范作用。四是為個體工商戶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建立總局與個體工商戶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總局負責同志4次召開個體工商戶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推動解決重點問題。會同相關部門于2022年、2023年連續舉辦兩屆“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為個體工商戶送政策、辦實事、解難題。五是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易市場環境。2023年部署開展優化平臺協議規則專項行動,共引導854家平臺企業對協議規則進行全面自查,幫助平臺企業補充協議規則982個,督促指導平臺企業修改優化協議規則2698個,有效解決了平臺協議規則不公平、不合理、不清晰的問題。2024年會同多個部門聯合開展2024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為各類中小微經營主體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易市場環境。六是優化完善食品經營許可制度規定,推動開辦餐飲店“高效辦成一件事”。修訂發布《食品經營許可審查通則》,明確簡單制售食品安全風險較低食品的,可以適當簡化設備設施、專門區域等審查內容,減少食品經營主體合規成本。會同住建、消防等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開辦餐飲店“一件事”集成辦理,實現辦事申請“一次提交”,辦理結果“多端獲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七是持續組織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為各類小店提供精準計量技術服務,宣傳計量知識,提高小店誠信計量意識,為小店賦能提供計量支撐。
二、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中小微企業數字賦能”
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是深入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先后印發指導意見、建設指南、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三批共150個試點地區,推動優化商業布局,豐富商業業態,增加多元服務。指導各地盤活閑置資源,充分利用社區周邊閑置廠房樓宇、自行車棚及地下空間,改造成社區商業中心、菜市場及便民服務網點。鼓勵試點地區構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推廣“小修小補”便民地圖,讓居民“找得到”“找得快”。截至2023年底,試點地區累計建設3476個便民生活圈,涉及商業網點78.8萬個,服務居民約6455萬人。二是強化信息數據賦能,優化電商培訓公共服務。依托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匯聚政府和行業信息資源,2023年發布政策法規、研究報告、展會信息和各地促消費活動等各類信息3000余條。優化電商培訓公共服務,搭建電商能力培訓普惠課堂,推出系列“電商云課”,內容涵蓋直播管銷、跨境電商、在線生活服務、農村電商等內容,幫助廣大從業者提升電子商務創業創新能力,目前訪問量累計超過14萬人次。調動社會培訓力量,指導建立國家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根據地方產業特點和電子商務發展需求開展培訓。2020年以來,已在全國組織近700場培訓,累計培訓12萬人次。
三、為“青春小店”賦能,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營商環境
文化和旅游部服務勞動力在地就業、靈活就業、創新創業需求,特別是針對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經營,從多方面加大對小微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強規劃指導。積極發揮標準引導作用,在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中,強化對購物場所布局要求。指導旅游景區加強對購物場所的管理,要求商戶誠信經營,杜絕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游客利益。鼓勵景區打造特色文旅小店,促進旅游消費。二是加大金融扶持。與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共同推出金融支持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金融支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措施。2019年以來農業銀行在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為包括“青春小店”在內的各類小微經營主體放貸累計超過400億元。三是搭建交易平臺。推出100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為返鄉回鄉人員創業提供平臺載體和政策保障。開展新供給與新需求對接服務活動,圍繞文化新體驗、IP新動能、科技新潮流、自然新風尚等四大主題,為供需雙方搭建溝通對接橋梁,展會成交額7594萬元,意向成交額達2.28億元。依托中國義烏文化和旅游產品交易博覽會著力展示文化創意產品與設計服務,一批文旅領域發展前景好、業態模式新、產業帶動強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四是強化服務對接。聚焦小微經營主體的業務提升、政策學習和交流培訓需求,每年開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人才培訓班,東西部文創交流提升項目等,建立渠道和平臺,多種方式提升行業從業人員能力素養。近幾年,每年均有近1000名一線從業人員參加各類相關培訓,構建更有能力、更懂政策、更有水準的高素質文旅一線從業人才梯隊。
四、加強金融政策支持,不斷加大對小微主體的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加強政策支持引導,推動金融機構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加大對小微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運用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等方式,及時、充足提供短期和中長期流動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充分有力。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作用,2023年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500億元,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至2024年末。二是開展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專項活動,促進金融資源精準滴灌。落實第二屆“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工作要求,組織開展“金融助力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專項活動。截至2023年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余額17.5萬億元,同比增長21.3%。三是促進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業恢復發展的通知》,引導金融機構結合文旅行業特點,創新豐富金融產品、拓寬市場主體融資渠道。四是推進征信平臺建設,強化信用信息共享。拓展地方征信平臺信用信息采集范圍,實現區域內有融資需求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全覆蓋。目前,全國31個省級地方征信平臺均已完成建設,聯通數據源單位2657家,收錄經營主體1.44億戶,接入當地金融機構4741家。2023年,地方征信平臺幫助227.34萬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貸款8.6萬億元。
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職能為促進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合力賦能“青春小店”。
(一)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貫徹《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優化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完善經營主體登記管理制度。實施分型分類精準幫扶,發揮“全國個體工商戶發展網”作用,持續開展“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促進個體工商戶持續健康發展。
(二)擴大便民生活圈覆蓋范圍,完善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深入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擴大便民生活圈覆蓋范圍,新增第四批全國試點,確保今年完成“70%以上的地級市行動起來”的目標。開展“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建設,逐漸實現便民生活圈對主城區社區的全覆蓋。持續豐富完善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制作更多電商培訓公益課程,擴大培訓覆蓋面,為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主體應用電子商務創業創新提供有力幫助。
(三)持續發揮旅游帶動作用,服務勞動力就業創業創新。通過多種形式持續為“青春小店”賦能,著力優化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新創業營商環境,服務勞動力在地就業、靈活就業、創新創業的需求,多方面加大對小微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
(四)加強貨幣政策工具運用,不斷促進提升對小微主體的金融服務質效。持續加強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強化信貸政策引導,抓好已出臺政策的落地落實,不斷促進提升對小店等小微主體的金融服務質效。
衷心感謝您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關心支持。
市場監管總局
2024年9月2日
日期:2024-12-05
張坤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全社會形成合力賦能“青春小店”的提案》收悉,經商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人民銀行,現答復如下:
“青春小店”是創業的孵化點,是就業的吸納點,更是消費的聚集點。您提出的“建立商圈聯盟,對小店店主展開培訓;多部門聯動,精準幫扶小店;鼓勵創新,規范文旅小店發展”的建議,對推動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營造有利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公平、活力、有序的良好營商環境。一是貫徹落實《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完善登記注冊配套制度。不斷提升經營主體登記注冊便利化水平,為經營主體提供依法合規、規范統一、公開透明、便捷高效登記服務。促進經營主體注冊、注銷便利化,進一步優化企業開辦服務,推進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系統。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87億戶,較2023年底增長1.7%,其中企業5978.4萬戶,個體工商戶1.25億戶,分別增長2.6%和1.3%。二是做好小微企業劃型判定工作,促進更多小微經營主體發展。充分發揮“全國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服務網”(小微企業名錄)作用,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劃型判定工作,及時處理企業異議申訴,為廣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權威的身份認證服務和了解、申請、享受相關政策的便捷通道,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落實。三是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深入貫徹落實《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會同14個部門出臺《關于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提升發展質量的指導意見》,注重對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等不同發展階段的個體工商戶給予差異化幫扶措施,發揮“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的引領示范作用。四是為個體工商戶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建立總局與個體工商戶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總局負責同志4次召開個體工商戶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推動解決重點問題。會同相關部門于2022年、2023年連續舉辦兩屆“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為個體工商戶送政策、辦實事、解難題。五是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易市場環境。2023年部署開展優化平臺協議規則專項行動,共引導854家平臺企業對協議規則進行全面自查,幫助平臺企業補充協議規則982個,督促指導平臺企業修改優化協議規則2698個,有效解決了平臺協議規則不公平、不合理、不清晰的問題。2024年會同多個部門聯合開展2024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為各類中小微經營主體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易市場環境。六是優化完善食品經營許可制度規定,推動開辦餐飲店“高效辦成一件事”。修訂發布《食品經營許可審查通則》,明確簡單制售食品安全風險較低食品的,可以適當簡化設備設施、專門區域等審查內容,減少食品經營主體合規成本。會同住建、消防等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開辦餐飲店“一件事”集成辦理,實現辦事申請“一次提交”,辦理結果“多端獲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七是持續組織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為各類小店提供精準計量技術服務,宣傳計量知識,提高小店誠信計量意識,為小店賦能提供計量支撐。
二、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中小微企業數字賦能”
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是深入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先后印發指導意見、建設指南、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三批共150個試點地區,推動優化商業布局,豐富商業業態,增加多元服務。指導各地盤活閑置資源,充分利用社區周邊閑置廠房樓宇、自行車棚及地下空間,改造成社區商業中心、菜市場及便民服務網點。鼓勵試點地區構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推廣“小修小補”便民地圖,讓居民“找得到”“找得快”。截至2023年底,試點地區累計建設3476個便民生活圈,涉及商業網點78.8萬個,服務居民約6455萬人。二是強化信息數據賦能,優化電商培訓公共服務。依托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匯聚政府和行業信息資源,2023年發布政策法規、研究報告、展會信息和各地促消費活動等各類信息3000余條。優化電商培訓公共服務,搭建電商能力培訓普惠課堂,推出系列“電商云課”,內容涵蓋直播管銷、跨境電商、在線生活服務、農村電商等內容,幫助廣大從業者提升電子商務創業創新能力,目前訪問量累計超過14萬人次。調動社會培訓力量,指導建立國家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根據地方產業特點和電子商務發展需求開展培訓。2020年以來,已在全國組織近700場培訓,累計培訓12萬人次。
三、為“青春小店”賦能,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營商環境
文化和旅游部服務勞動力在地就業、靈活就業、創新創業需求,特別是針對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經營,從多方面加大對小微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強規劃指導。積極發揮標準引導作用,在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中,強化對購物場所布局要求。指導旅游景區加強對購物場所的管理,要求商戶誠信經營,杜絕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游客利益。鼓勵景區打造特色文旅小店,促進旅游消費。二是加大金融扶持。與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共同推出金融支持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金融支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措施。2019年以來農業銀行在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為包括“青春小店”在內的各類小微經營主體放貸累計超過400億元。三是搭建交易平臺。推出100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為返鄉回鄉人員創業提供平臺載體和政策保障。開展新供給與新需求對接服務活動,圍繞文化新體驗、IP新動能、科技新潮流、自然新風尚等四大主題,為供需雙方搭建溝通對接橋梁,展會成交額7594萬元,意向成交額達2.28億元。依托中國義烏文化和旅游產品交易博覽會著力展示文化創意產品與設計服務,一批文旅領域發展前景好、業態模式新、產業帶動強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四是強化服務對接。聚焦小微經營主體的業務提升、政策學習和交流培訓需求,每年開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人才培訓班,東西部文創交流提升項目等,建立渠道和平臺,多種方式提升行業從業人員能力素養。近幾年,每年均有近1000名一線從業人員參加各類相關培訓,構建更有能力、更懂政策、更有水準的高素質文旅一線從業人才梯隊。
四、加強金融政策支持,不斷加大對小微主體的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加強政策支持引導,推動金融機構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加大對小微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運用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等方式,及時、充足提供短期和中長期流動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充分有力。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作用,2023年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500億元,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至2024年末。二是開展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專項活動,促進金融資源精準滴灌。落實第二屆“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工作要求,組織開展“金融助力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專項活動。截至2023年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余額17.5萬億元,同比增長21.3%。三是促進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業恢復發展的通知》,引導金融機構結合文旅行業特點,創新豐富金融產品、拓寬市場主體融資渠道。四是推進征信平臺建設,強化信用信息共享。拓展地方征信平臺信用信息采集范圍,實現區域內有融資需求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全覆蓋。目前,全國31個省級地方征信平臺均已完成建設,聯通數據源單位2657家,收錄經營主體1.44億戶,接入當地金融機構4741家。2023年,地方征信平臺幫助227.34萬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貸款8.6萬億元。
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職能為促進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合力賦能“青春小店”。
(一)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貫徹《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優化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完善經營主體登記管理制度。實施分型分類精準幫扶,發揮“全國個體工商戶發展網”作用,持續開展“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促進個體工商戶持續健康發展。
(二)擴大便民生活圈覆蓋范圍,完善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深入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擴大便民生活圈覆蓋范圍,新增第四批全國試點,確保今年完成“70%以上的地級市行動起來”的目標。開展“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建設,逐漸實現便民生活圈對主城區社區的全覆蓋。持續豐富完善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制作更多電商培訓公益課程,擴大培訓覆蓋面,為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主體應用電子商務創業創新提供有力幫助。
(三)持續發揮旅游帶動作用,服務勞動力就業創業創新。通過多種形式持續為“青春小店”賦能,著力優化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新創業營商環境,服務勞動力在地就業、靈活就業、創新創業的需求,多方面加大對小微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
(四)加強貨幣政策工具運用,不斷促進提升對小微主體的金融服務質效。持續加強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強化信貸政策引導,抓好已出臺政策的落地落實,不斷促進提升對小店等小微主體的金融服務質效。
衷心感謝您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關心支持。
市場監管總局
2024年9月2日
日期: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