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市監函〔2024〕749號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對省政協十三屆第二次會議第805號
提案的答復函
黨光普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打擊“職業閉店人”、保護人民財產安全的提案》(第805號)收悉。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局工作的支持和關注。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您建議中提到的“廣泛宣傳。通過案例分析讓廣大消費者清楚”預付費“套路,自覺采用實時消費;通過大數據分析,篩選經營不規范、經營業績不正常的企業并向社會公布,減少普通市民踩坑的幾率;通過加強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關于預付式消費相關規定,讓消費者盡量避免一次性大額充值,簽訂書面同,保留交易過程中的發票、收據等證據,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問題。
(一)主要工作
今年以來,我局圍繞“3·15”等重要時節,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和市場監管領域法律法規為重點,積極開展消費維權法規和消費知識宣傳。一是組織開展專題活動。在省政府平臺舉辦“消費環境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文旅廳共同參加,約10.2萬人次在線收看。與省消保委聯合召開2024年“3·15”紀念宣傳大會。組織開展“紀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30年─我與《消法》”主題征文活動。與省廣播電視臺合作,組織開展“市場監管進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題節目,切實加大消費宣傳的力度。二是發布重要信息。組織發布了2023年度陜西省消費環境指數、全省12315平臺投訴舉報數據分析年報、全省市場監管系統2023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在春節、“五一”、國慶等重要節點發布綜合消費提示,引導社會監督。在今年的重陽節消費提示中,明確提示消費者注意預付式消費陷阱,要綜合考慮自身需求、商家信譽等因素,謹慎參與,避免損失,提醒消費者謹慎選擇預付式消費,預防消費風險。三是推進12315投訴信息公示。自去年10月起,在全省范圍啟動12315投訴信息公示工作,向社會全量公示我省12315平臺受理處置的投訴信息,減少消費領域信息不對稱,強化社會監督,提升維權效能。截止今年10月17日,我局已公示12315投訴信息245857條。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將立足職責,繼續圍繞重點時節、重要領域,開展消費維權法規和普及型消費知識宣傳。同時,繼續推進12315投訴信息公示,強化12315投訴舉報信息的統計分析,梳理投訴舉報較為集中的領域、主體,以及市場監管系統查辦的典型案例,向社會發布消費提示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謹防消費陷阱,理性消費,依法維權。
二、您建議中提到的“加強變更法定代表人的審查。在變更法定代表人的過程中,要求提供財務審計報告,同步審查原企業法人(股東)是否存在資金抽逃及隱形債務,以及新企業法人(股東)是否知悉公司的債務情況及是否有承擔企業債務的能力,以杜絕原企業法人(股東)轉移隱蔽債務風險”的問題。
(一)政策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申請人應當對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負責。第十九條規定,登記機關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確認并當場登記。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的《市場主體登記提交材料規范》中明確了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時企業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登記機關需要審查的內容。根據《民法典》,成為公司股東必須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公司是獨立法人,擁有獨立的財產權,股東僅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綜上所述,登記機關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申請人對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登記機關在公司注冊登記時,主要關注公司是否符合法定設立條件,而不涉及對股東個人能力的評估,登記工作人員在審查材料時無依據和條件對股東的情況進行評估。對于在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時同步審查原企業法人(股東)是否存在資金抽逃及隱形債務,以及新企業法人(股東)是否知悉公司的債務情況及是否有承擔企業債務的能力,此項工作由行業監管部門負責落實,登記工作人員沒有依據和規定,要求企業提供財務審計報告,審查其是否存在資金抽逃及隱形債務。
(二)主要工作
1.認真安排部署。今年8月,為加強對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進行嚴格審查工作,省市場監管局轉發了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對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進行嚴格審查工作的通知》,從四個方面對全省登記機關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嚴格登記審查,規范市場準入。二是摸清底數,建立預付款企業名單庫。三是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強化信用懲戒。四是加強消費教育和引導,提高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指導基層登記機關做好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工作。
2.全面摸清底數。目前,各市登記機關已通過多種方式對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了部分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名單庫。省市場監管局對登記業務系統也進行了升級改造,對名單庫中的企業進行變更、注銷及遷移登記時標注提示,提醒工作人員對申請材料嚴格審查。對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可能危害社會公眾利益、惡意逃債閉店等情形的依法不予登記。對存在惡意逃避債務、侵害消費者權益等情形、提交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騙取登記的企業,依法撤銷相關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
3.加強部門協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與行業主管部門溝通聯系,建立監管合作機制,不定期研究制定預付卡消費的風險、預警、監管措施,共享相關信息。對預付款經營企業名單庫實施動態管理,對符合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情形的企業,要堅決予以列入,并向社會依法公示。
(三)下一步工作
1.強化業務培訓。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加快業務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視野,切實增強服務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本領和能力。
2.提升服務。積極研究總結市場準入和經營發展過程中具有普遍性問題。對各類市場主體反映的具體困難,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舉措,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最滿意、最貼心的服務。
3.加大監管力度。對實際經營地址與登記的住所或備案的經營場所不一致的,名稱和主要經營范圍不一致的,從事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配合相關主管部門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對違法行為予以堅決打擊。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11月6日
日期:2024-11-07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對省政協十三屆第二次會議第805號
提案的答復函
黨光普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打擊“職業閉店人”、保護人民財產安全的提案》(第805號)收悉。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局工作的支持和關注。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您建議中提到的“廣泛宣傳。通過案例分析讓廣大消費者清楚”預付費“套路,自覺采用實時消費;通過大數據分析,篩選經營不規范、經營業績不正常的企業并向社會公布,減少普通市民踩坑的幾率;通過加強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關于預付式消費相關規定,讓消費者盡量避免一次性大額充值,簽訂書面同,保留交易過程中的發票、收據等證據,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問題。
(一)主要工作
今年以來,我局圍繞“3·15”等重要時節,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和市場監管領域法律法規為重點,積極開展消費維權法規和消費知識宣傳。一是組織開展專題活動。在省政府平臺舉辦“消費環境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文旅廳共同參加,約10.2萬人次在線收看。與省消保委聯合召開2024年“3·15”紀念宣傳大會。組織開展“紀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30年─我與《消法》”主題征文活動。與省廣播電視臺合作,組織開展“市場監管進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題節目,切實加大消費宣傳的力度。二是發布重要信息。組織發布了2023年度陜西省消費環境指數、全省12315平臺投訴舉報數據分析年報、全省市場監管系統2023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在春節、“五一”、國慶等重要節點發布綜合消費提示,引導社會監督。在今年的重陽節消費提示中,明確提示消費者注意預付式消費陷阱,要綜合考慮自身需求、商家信譽等因素,謹慎參與,避免損失,提醒消費者謹慎選擇預付式消費,預防消費風險。三是推進12315投訴信息公示。自去年10月起,在全省范圍啟動12315投訴信息公示工作,向社會全量公示我省12315平臺受理處置的投訴信息,減少消費領域信息不對稱,強化社會監督,提升維權效能。截止今年10月17日,我局已公示12315投訴信息245857條。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將立足職責,繼續圍繞重點時節、重要領域,開展消費維權法規和普及型消費知識宣傳。同時,繼續推進12315投訴信息公示,強化12315投訴舉報信息的統計分析,梳理投訴舉報較為集中的領域、主體,以及市場監管系統查辦的典型案例,向社會發布消費提示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謹防消費陷阱,理性消費,依法維權。
二、您建議中提到的“加強變更法定代表人的審查。在變更法定代表人的過程中,要求提供財務審計報告,同步審查原企業法人(股東)是否存在資金抽逃及隱形債務,以及新企業法人(股東)是否知悉公司的債務情況及是否有承擔企業債務的能力,以杜絕原企業法人(股東)轉移隱蔽債務風險”的問題。
(一)政策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申請人應當對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負責。第十九條規定,登記機關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確認并當場登記。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的《市場主體登記提交材料規范》中明確了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時企業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登記機關需要審查的內容。根據《民法典》,成為公司股東必須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公司是獨立法人,擁有獨立的財產權,股東僅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綜上所述,登記機關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申請人對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登記機關在公司注冊登記時,主要關注公司是否符合法定設立條件,而不涉及對股東個人能力的評估,登記工作人員在審查材料時無依據和條件對股東的情況進行評估。對于在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時同步審查原企業法人(股東)是否存在資金抽逃及隱形債務,以及新企業法人(股東)是否知悉公司的債務情況及是否有承擔企業債務的能力,此項工作由行業監管部門負責落實,登記工作人員沒有依據和規定,要求企業提供財務審計報告,審查其是否存在資金抽逃及隱形債務。
(二)主要工作
1.認真安排部署。今年8月,為加強對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進行嚴格審查工作,省市場監管局轉發了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對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進行嚴格審查工作的通知》,從四個方面對全省登記機關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嚴格登記審查,規范市場準入。二是摸清底數,建立預付款企業名單庫。三是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強化信用懲戒。四是加強消費教育和引導,提高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指導基層登記機關做好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工作。
2.全面摸清底數。目前,各市登記機關已通過多種方式對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了部分采用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名單庫。省市場監管局對登記業務系統也進行了升級改造,對名單庫中的企業進行變更、注銷及遷移登記時標注提示,提醒工作人員對申請材料嚴格審查。對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可能危害社會公眾利益、惡意逃債閉店等情形的依法不予登記。對存在惡意逃避債務、侵害消費者權益等情形、提交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騙取登記的企業,依法撤銷相關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
3.加強部門協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與行業主管部門溝通聯系,建立監管合作機制,不定期研究制定預付卡消費的風險、預警、監管措施,共享相關信息。對預付款經營企業名單庫實施動態管理,對符合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情形的企業,要堅決予以列入,并向社會依法公示。
(三)下一步工作
1.強化業務培訓。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加快業務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視野,切實增強服務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本領和能力。
2.提升服務。積極研究總結市場準入和經營發展過程中具有普遍性問題。對各類市場主體反映的具體困難,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舉措,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最滿意、最貼心的服務。
3.加大監管力度。對實際經營地址與登記的住所或備案的經營場所不一致的,名稱和主要經營范圍不一致的,從事預付款方式經營的企業,配合相關主管部門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對違法行為予以堅決打擊。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11月6日
日期: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