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聯合國國際食品安全網絡(INFOSAN)發布《食品安全季度報告(2023年10-12月)》,涉及2023年第四季度聯合國世衛組織成員國和地區的51起食品安全事件。
其中34起事件涉及生物危害:單增李斯特菌13起,沙門氏菌10起,大腸桿菌3起,蠟樣芽胞桿菌2起,阪崎腸桿菌2起,梭狀芽孢桿菌1起,霉菌1起,金黃色葡萄球菌1起,霍亂弧菌1起;8起涉及化學危害:鉛1起,黃曲霉毒素1起,大麻二酚1起,氰化物1起,組胺1起,汞1起,有機磷酸酯類1起;7起涉及物理危害:塑料3起,外部異物3起,玻璃1起;2起涉及過敏原/相關成分未聲明:谷蛋白1起,牛奶1起。
2023年第四季度51起食品安全事件中最常見的食品種類有:混合牛奶和乳品8種,零食、甜點、其它食品7種,水果和水果產品6種,水產和其它海產品5種,肉類和肉類產品5種,蔬菜和蔬菜產品5種,堅果和油籽2種,谷類和谷類產品2種,復合食品2種,嬰幼兒食品2種,食用香草、香料、調味品2種,含淀粉根莖2種,酒精飲料1起,非酒精飲料1種,未知食品1種。41%的食品安全事件通過歐洲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向INFOSAN通報,40%通過INFOSAN成員國報送,19%通過世衛組織渠道報送。
另外,《報告》還包括美國發生的因食用含肉桂蘋果醬所造成的不良健康事件,以及圭亞那、阿富汗、美洲相關國家、亞太地區相關能力建設等內容。
更多詳情參見:https://www.who.int/news/item/31-07-2024-infosan-quarterly-summary--2023--4
日期:2024-08-06
其中34起事件涉及生物危害:單增李斯特菌13起,沙門氏菌10起,大腸桿菌3起,蠟樣芽胞桿菌2起,阪崎腸桿菌2起,梭狀芽孢桿菌1起,霉菌1起,金黃色葡萄球菌1起,霍亂弧菌1起;8起涉及化學危害:鉛1起,黃曲霉毒素1起,大麻二酚1起,氰化物1起,組胺1起,汞1起,有機磷酸酯類1起;7起涉及物理危害:塑料3起,外部異物3起,玻璃1起;2起涉及過敏原/相關成分未聲明:谷蛋白1起,牛奶1起。
2023年第四季度51起食品安全事件中最常見的食品種類有:混合牛奶和乳品8種,零食、甜點、其它食品7種,水果和水果產品6種,水產和其它海產品5種,肉類和肉類產品5種,蔬菜和蔬菜產品5種,堅果和油籽2種,谷類和谷類產品2種,復合食品2種,嬰幼兒食品2種,食用香草、香料、調味品2種,含淀粉根莖2種,酒精飲料1起,非酒精飲料1種,未知食品1種。41%的食品安全事件通過歐洲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向INFOSAN通報,40%通過INFOSAN成員國報送,19%通過世衛組織渠道報送。
另外,《報告》還包括美國發生的因食用含肉桂蘋果醬所造成的不良健康事件,以及圭亞那、阿富汗、美洲相關國家、亞太地區相關能力建設等內容。
更多詳情參見:https://www.who.int/news/item/31-07-2024-infosan-quarterly-summary--2023--4
日期: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