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這幾種蘑菇有毒不能吃!危地馬拉媒體刊文提醒

   2024-06-21 南美僑報網李糖糖660
核心提示:因雨季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案例增加,危地馬拉衛生部近日呼吁民眾在食用蘑菇時提高警惕。此外,媒體也刊文介紹了最常見的毒蘑菇及其分布情況。……(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因雨季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案例增加,危地馬拉衛生部近日呼吁民眾在食用蘑菇時提高警惕。此外,媒體也刊文介紹了最常見的毒蘑菇及其分布情況。 
  危地馬拉《自由新聞報》18日報道,衛生部稱,雨季期間,野生蘑菇在森林和農村“大量繁殖”,成為“危地馬拉熱門美食”,但“如不采取適當預防措施,采集食用野生蘑菇會有很大風險”。
 
  2023年5至9月,全國22人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其中兒童9人、成人13人,9人中毒死亡。衛生部流行病學家安德烈亞·阿爾達納(Andrea Aldana)稱,事件主要發生在基切(Quiché)、圣馬科斯(San Marcos)和西北部地區。
 
  專家提醒,危地馬拉分布有35種毒蘑菇,采集蘑菇應小心謹慎。食用毒蘑菇可能引發各種癥狀,小到胃痛,大到需要住院治療、甚至致死。鑒于此,《自由新聞報》詳細介紹了6種最常見的毒蘑菇及其主要分布情況。
 
  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表面有光澤,成株菌蓋呈濃紅色,幼株邊緣呈橘紅色。可通過不規則或金字塔形黃色或白色小疣識別。它分布在奇馬爾特南戈省特克潘(Tecpán, Chimaltenango)。
 
  印花鵝膏菌(Amanita sp.):寬度5至15厘米,長有絨毛。蘑菇傘呈橄欖綠或白色,不均勻,邊緣較淺。菌環直徑1至1.5厘米,菌柄呈白色。它分布在薩卡特佩克斯(Sacatepéquez)。
 
  擬雙環林地蘑菇(Agaricus sp.):與其他可食用蘑菇相似,因此須特別留意菌蓋大小、菌柄是否長有菌環等細節。菌蓋最初透明,大部分呈粉紅色,成熟后呈棕色或黑色。特點是有氣味,接觸或摩擦后顏色會從白色變成濃黃色。食用后會導致腹部絞痛、嘔吐、腹瀉和嚴重脫水。它分布在首都危地馬拉城(Ciudad de Guatemala)。
 
  絲傘蓋屬(Inocybe sp.):菌蓋很小,很少長至5厘米,初期為圓錐形,后期變平。一般呈白色,但也有品種呈淡紫色。含毒蕈堿,即影響自律神經系統的毒素。中毒癥狀始于攝入后15至20分鐘,表現為惡心嘔吐,并伴有腹瀉。它分布在危地馬拉城。
 
  紅菇屬(Russula sp.):菌蓋是半球形或扁平狀,直徑可達10厘米。幼菇菌蓋可能是球形或鐘形,但會隨年齡增長發生變化。菌柄呈白色或帶淺色調。它分布在圣盧卡斯薩卡特佩克斯(San Lucas Sacatepéquez)。
 
  青褶傘屬(Chlorophyllum):菌蓋很大,直徑通常有20厘米。幼時呈白色,但隨著生長會變成綠色。菌柄可超20厘米,呈白色或米黃色。



日期:2024-06-21
 
行業: 食用菌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