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網絡交易的快速發展,網絡訂餐方便快捷,種類豐富,外賣解決一日三餐已然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日常。外賣食品安全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若收到外賣后,在用餐過程中發現食物摻雜異物并且變質,我們該如何處理?近日,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調解了一起因外賣食物中摻雜異物引起的餐飲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原告當庭獲得全部賠付款。
案情簡介
2023年6月,原告陳某使用某外賣點餐平臺訂購了一份外賣,共計支付84元,其中有一份菜品是海鮮花甲。陳某在食用過程中,發現有幾個花甲里夾滿泥土,且部分花甲嚴重變質,故不敢再食用剩余菜品,遂拍照留證,并立即與某外賣平臺登記的商家進行溝通解決。商家對菜品里異物、食物品質問題均不予認可,亦認為食品貨源沒問題,對陳某的退款和賠償要求置之不理,反稱是陳某故意訛詐。經雙方協商未果,陳某遂訴至法院要求商家賠償1000元。
法官調解
庭審中,雙方各執一詞。陳某提供了當天餐品的照片以及雙方協商記錄,認定商家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要求商家賠償。商家則辯稱,自己證件齊全,非小作坊且進貨渠道、食物來源和檢驗證明均符合安全衛生標準。原告所點的餐品“花甲”為殼類淺海生物,食品加工是帶殼焯水后帶殼炒制,殼內是否有泥土或異物無法得知,不認可賠償請求。
為高效化解矛盾、解決紛爭,承辦法官當庭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法官向商家釋法明理,強調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商家有義務確保提供的食品是安全且衛生的,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同時,法官也耐心勸解原告,希望其能夠對賠償金額做出讓步。在法官的釋法說理下,被告認識到自己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不足,承諾以后會更加注意食品安全衛生,確保消費者的用餐安全,并表示愿意在合理范圍內進行賠償。陳某對商家的補償方案和態度表示滿意。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由商家賠付陳某500元,并當庭一次性支付完畢。雙方握手言和,陳某也撤回起訴。陳某通過此次經歷明白了消費者權益的保障需要依法進行,同時也讓他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商家也表示,在今后經營中將加強食品衛生安全,同時注重與顧客的售后溝通,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法官說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賣訂餐憑借其方便快捷、種類豐富等優勢,已逐漸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費方式,但外賣食品生產、銷售環節的安全隱患問題客觀存在,所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也遠大于傳統餐飲服務行業。外賣餐飲行業從業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餐飲行業從業準則,禁止和杜絕生產污穢不潔、混有異物的食品。
消費者在食用外賣食品時如發現異物,應保存相關證據,如網絡訂單憑證、支付憑證、就餐過程錄像、與商家的聊天記錄、通話錄音等,以便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外賣平臺、行政機關投訴舉報,或向法院提起訴訟。但維權也應遵守客觀事實和法律規定,如果無中生有、惡意索賠,將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日期:2024-05-05
案情簡介
2023年6月,原告陳某使用某外賣點餐平臺訂購了一份外賣,共計支付84元,其中有一份菜品是海鮮花甲。陳某在食用過程中,發現有幾個花甲里夾滿泥土,且部分花甲嚴重變質,故不敢再食用剩余菜品,遂拍照留證,并立即與某外賣平臺登記的商家進行溝通解決。商家對菜品里異物、食物品質問題均不予認可,亦認為食品貨源沒問題,對陳某的退款和賠償要求置之不理,反稱是陳某故意訛詐。經雙方協商未果,陳某遂訴至法院要求商家賠償1000元。
法官調解
庭審中,雙方各執一詞。陳某提供了當天餐品的照片以及雙方協商記錄,認定商家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要求商家賠償。商家則辯稱,自己證件齊全,非小作坊且進貨渠道、食物來源和檢驗證明均符合安全衛生標準。原告所點的餐品“花甲”為殼類淺海生物,食品加工是帶殼焯水后帶殼炒制,殼內是否有泥土或異物無法得知,不認可賠償請求。
為高效化解矛盾、解決紛爭,承辦法官當庭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法官向商家釋法明理,強調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商家有義務確保提供的食品是安全且衛生的,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同時,法官也耐心勸解原告,希望其能夠對賠償金額做出讓步。在法官的釋法說理下,被告認識到自己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不足,承諾以后會更加注意食品安全衛生,確保消費者的用餐安全,并表示愿意在合理范圍內進行賠償。陳某對商家的補償方案和態度表示滿意。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由商家賠付陳某500元,并當庭一次性支付完畢。雙方握手言和,陳某也撤回起訴。陳某通過此次經歷明白了消費者權益的保障需要依法進行,同時也讓他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商家也表示,在今后經營中將加強食品衛生安全,同時注重與顧客的售后溝通,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法官說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賣訂餐憑借其方便快捷、種類豐富等優勢,已逐漸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費方式,但外賣食品生產、銷售環節的安全隱患問題客觀存在,所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也遠大于傳統餐飲服務行業。外賣餐飲行業從業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餐飲行業從業準則,禁止和杜絕生產污穢不潔、混有異物的食品。
消費者在食用外賣食品時如發現異物,應保存相關證據,如網絡訂單憑證、支付憑證、就餐過程錄像、與商家的聊天記錄、通話錄音等,以便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外賣平臺、行政機關投訴舉報,或向法院提起訴訟。但維權也應遵守客觀事實和法律規定,如果無中生有、惡意索賠,將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