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各地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政策效應不斷顯現,生產需求穩中有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市場信心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開局良好。受宏觀經濟影響,餐飲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但受食品和出行春節后回落的影響,3月份餐飲經濟增速下降,限額以上單位更為明顯。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3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020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餐飲收入為3964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2%,同比增長6.9%;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174億元,占餐飲總收入的29.6%,同比增長3.2%。2024年一季度餐飲收入13445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3551億元,同比增長9.2%。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較好基礎。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穩定向好基礎尚不牢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餐飲經濟依然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增長態勢還不穩固;再加上市場競爭加劇,人員短缺和人才競爭激烈,消費要求日益提高,行業企業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商務部等9部門于3月28日印發《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建成《指導意見》),為穩定和擴大餐飲消費,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指導意見》主要從7個方面提出22項具體政策措施。
一是提升餐飲服務品質。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從原料準入、供應鏈和末端監管方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支持餐飲技能培訓,從專業設置、校企合作、勞務品牌、技能競賽等方面加強餐飲領域人才培養。結合行業發展需要完善餐飲業標準體系,發揮標準的引導規范作用。
二是創新餐飲消費場景。優化餐飲供給結構,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發展社區餐飲、老年助餐服務,促進業態融合創新。通過促進餐飲企業下沉、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完善配套產業和設施等支持發展鄉村休閑餐飲。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鎮”。鼓勵地方培育餐飲業全產業鏈對接合作平臺和促消費平臺。
三是增強餐飲業發展動能。發展“數字+餐飲”,營造平臺與商戶共生發展的良性生態。實施地域餐飲品牌培育工程,培育知名餐飲品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支持小吃企業品牌化、標準化發展,培育特色小吃產業集群和發展基地。
四是弘揚優秀餐飲文化。從餐飲文化研究挖掘、傳承、非遺保護、文化宣傳、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任務措施,提升中華餐飲國際影響力。支持餐飲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推動中餐廚師、原輔料等“走出去”。
五是促進綠色發展。加強反食品浪費監管執法和行業自律,強化宣傳引導,培樹餐飲節約示范單位,推動餐飲企業和外賣平臺減少餐飲浪費。支持節能環保改造和廚余垃圾源頭減量。倡導健康營養膳食。
六是優化餐飲業營商環境。規范清理涉企收費。健全銀企對接機制,支持餐飲企業通過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境內外上市、發行信用類債券等渠道進行融資。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優化食品經營、廣告促銷等事項辦理流程,進一步規范基層監管執法。維護經營秩序,依法查處餐飲領域不公平競爭、侵犯消費者權益等方面違規行為。
七是加強組織保障。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建立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推動相關工作取得實效。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壓實經營主體責任。加強餐飲業統計監測分析。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日期:2024-04-16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3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020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餐飲收入為3964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2%,同比增長6.9%;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174億元,占餐飲總收入的29.6%,同比增長3.2%。2024年一季度餐飲收入13445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3551億元,同比增長9.2%。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較好基礎。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穩定向好基礎尚不牢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餐飲經濟依然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增長態勢還不穩固;再加上市場競爭加劇,人員短缺和人才競爭激烈,消費要求日益提高,行業企業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商務部等9部門于3月28日印發《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建成《指導意見》),為穩定和擴大餐飲消費,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指導意見》主要從7個方面提出22項具體政策措施。
一是提升餐飲服務品質。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從原料準入、供應鏈和末端監管方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支持餐飲技能培訓,從專業設置、校企合作、勞務品牌、技能競賽等方面加強餐飲領域人才培養。結合行業發展需要完善餐飲業標準體系,發揮標準的引導規范作用。
二是創新餐飲消費場景。優化餐飲供給結構,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發展社區餐飲、老年助餐服務,促進業態融合創新。通過促進餐飲企業下沉、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完善配套產業和設施等支持發展鄉村休閑餐飲。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鎮”。鼓勵地方培育餐飲業全產業鏈對接合作平臺和促消費平臺。
三是增強餐飲業發展動能。發展“數字+餐飲”,營造平臺與商戶共生發展的良性生態。實施地域餐飲品牌培育工程,培育知名餐飲品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支持小吃企業品牌化、標準化發展,培育特色小吃產業集群和發展基地。
四是弘揚優秀餐飲文化。從餐飲文化研究挖掘、傳承、非遺保護、文化宣傳、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任務措施,提升中華餐飲國際影響力。支持餐飲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推動中餐廚師、原輔料等“走出去”。
五是促進綠色發展。加強反食品浪費監管執法和行業自律,強化宣傳引導,培樹餐飲節約示范單位,推動餐飲企業和外賣平臺減少餐飲浪費。支持節能環保改造和廚余垃圾源頭減量。倡導健康營養膳食。
六是優化餐飲業營商環境。規范清理涉企收費。健全銀企對接機制,支持餐飲企業通過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境內外上市、發行信用類債券等渠道進行融資。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優化食品經營、廣告促銷等事項辦理流程,進一步規范基層監管執法。維護經營秩序,依法查處餐飲領域不公平競爭、侵犯消費者權益等方面違規行為。
七是加強組織保障。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建立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推動相關工作取得實效。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壓實經營主體責任。加強餐飲業統計監測分析。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日期: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