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05年開始,由網友GIGI提議,食品伙伴網主辦的《食品人看食品事——食品行業十大熱門詞匯》評選活動,在食品論壇網友及行業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舉辦17屆。活動秉承“匯聚行業熱點,把握行業方向”的主旨,通過對熱點事件的關注,督促行業不斷前行。活動分為網友推薦、網絡投票、網友點評、揭曉總結4個階段。
2023年12月5日-31日,我們在食品論壇向廣大網友征集了2023年食品行業熱門詞匯,在各位網友的積極參與下,共提出100多個詞匯,根據提名次數和在食品資訊頻道出現的熱度,我們從這些詞匯中篩選出15個推薦詞匯進行了整理,請網友投票,評選出2023年給您印象最深刻的十個詞匯,投票結束后,我們將請資深網友進行點評。以這十個代表性的詞匯,對食品行業的2023年做一個概括和總結。目前活動已進入投票環節,投票方式:點擊鏈接參與2023年食品行業熱門詞匯投票。
校園預制菜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的通知,專門提出擴大餐飲服務消費,培育“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政策鼓勵和市場需求結合下,預制菜大有可為,但是伴隨其使用場景的擴大化,“預制菜進校園”引發諸多家長質疑,預制菜進校園的爭議愈演愈烈。
9月1日,有家長在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網絡問政平臺“贛問”欄目進行投訴,稱由贛州睿宗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的幼兒園餐食,餐盒都是塑料,還回收重復使用,“而且聽說是預制菜,對孩子的身體不好”。當天,蓉江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就回復稱,根據9月1日配餐情況,中央廚房確實還存在人員運營管理問題,并根據家長的建議,經研究決定,立即停止對全區幼兒園中央廚房配餐。9月5日,蓉江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文教體科工作人員表示,中央廚房的配餐并非預制菜,目前尚無取消統一送餐的計劃。
9月7日,廣東省東莞市一名初中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孩子入學一周“在學校都是吃預制菜”,包括炸雞排、雞腿、雞柳。東莞市南城街道回應,該校食堂飯菜大部分選用新鮮食材烹煮,但如雞腿(翅)、鴨腿(翅)、肉扒、肉丸類會選擇冰鮮食品和凍品搭配。暫未發現學校食堂存在預制菜、外購熟食的問題。
9月11日,北京一名家長在“領導留言板”投訴順義區某小學可能向學生提供預制菜。對此北京12345回應,經區教委核實,有關小學建設時未規劃學生食堂,學校無法解決校內制作學生餐的問題,現采用配餐公司基地制作、送餐入校的方式解決學生在校午餐需求。配餐公司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學生餐均為當天上午加工制作,未使用預制菜。
浙江湖州市民在當地問政平臺留言道,請湖州市針對預制菜是否進校園給出明確態度。作為家長堅決抵制,如果一個孩子一星期五天都吃預制菜,孩子的身體健康完全是問題。請湖州市政府對于熱門問題給予明確的態度,別模棱兩可,偷偷引進。9月14日,湖州市教育局答復稱,湖州市要求學校食堂采購新鮮食材,目前沒有預制菜進入校園,他們將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
9月21日,海南省教育廳在“領導留言板”回答市民有關預制菜進學校的問題時表示,截至目前,海南省學生供餐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學校食堂集中供餐模式。二是校外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含中央廚房)集中配送模式。這兩類供餐模式提供的食品,均是通過了食品原材料采購、貯存、加工(含粗加工、切配和烹飪)、配送、供餐(備餐)等關鍵環節,均屬于熱食類食品制售。海南省教育系統不鼓勵、不推廣預制萊進校園。
9月22日,湖北荊州江陵縣教育局回應學校食堂預制菜配送服務項目開標引發的質疑,稱“該項目為新鮮凈菜配送服務,學校食堂正常運行,且全程規范監管。任何學校未經家長同意,不提供中央廚房配餐服務,敬請社會各界監督”。
另外,山東濟南、廣東廣州、青海西寧等多地學校先后公開說明并未將預制菜引入學校,深圳市寶安區、龍崗區多所學校也均否認采用預制菜。
9月22日,教育部官網發文就“預制菜進校園”話題進行回應: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事關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長期以來會同相關部門,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先后制定實施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等制度規定,不斷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管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十分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廣大家長期望孩子在學校吃得既綠色安全又營養健康。經研究,鑒于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預制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這一回應從情緒層面安撫了家長們對于預制菜的進校園的擔憂,但是卻讓“預制菜”這個近年來剛剛獲得加速發展機會的產業開始受到空前的質疑。上海、深圳、廊坊等地市場監管部門采取發布消費提示、開展專項監管行動等舉措,引導預制菜行業企業規范發展;福建省消委會等消協組織也呼吁讓預制菜消費“更透明、更健康”。
日期:2024-02-11
2023年12月5日-31日,我們在食品論壇向廣大網友征集了2023年食品行業熱門詞匯,在各位網友的積極參與下,共提出100多個詞匯,根據提名次數和在食品資訊頻道出現的熱度,我們從這些詞匯中篩選出15個推薦詞匯進行了整理,請網友投票,評選出2023年給您印象最深刻的十個詞匯,投票結束后,我們將請資深網友進行點評。以這十個代表性的詞匯,對食品行業的2023年做一個概括和總結。目前活動已進入投票環節,投票方式:點擊鏈接參與2023年食品行業熱門詞匯投票。
校園預制菜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的通知,專門提出擴大餐飲服務消費,培育“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政策鼓勵和市場需求結合下,預制菜大有可為,但是伴隨其使用場景的擴大化,“預制菜進校園”引發諸多家長質疑,預制菜進校園的爭議愈演愈烈。
9月1日,有家長在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網絡問政平臺“贛問”欄目進行投訴,稱由贛州睿宗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的幼兒園餐食,餐盒都是塑料,還回收重復使用,“而且聽說是預制菜,對孩子的身體不好”。當天,蓉江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就回復稱,根據9月1日配餐情況,中央廚房確實還存在人員運營管理問題,并根據家長的建議,經研究決定,立即停止對全區幼兒園中央廚房配餐。9月5日,蓉江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文教體科工作人員表示,中央廚房的配餐并非預制菜,目前尚無取消統一送餐的計劃。
9月7日,廣東省東莞市一名初中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孩子入學一周“在學校都是吃預制菜”,包括炸雞排、雞腿、雞柳。東莞市南城街道回應,該校食堂飯菜大部分選用新鮮食材烹煮,但如雞腿(翅)、鴨腿(翅)、肉扒、肉丸類會選擇冰鮮食品和凍品搭配。暫未發現學校食堂存在預制菜、外購熟食的問題。
9月11日,北京一名家長在“領導留言板”投訴順義區某小學可能向學生提供預制菜。對此北京12345回應,經區教委核實,有關小學建設時未規劃學生食堂,學校無法解決校內制作學生餐的問題,現采用配餐公司基地制作、送餐入校的方式解決學生在校午餐需求。配餐公司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學生餐均為當天上午加工制作,未使用預制菜。
浙江湖州市民在當地問政平臺留言道,請湖州市針對預制菜是否進校園給出明確態度。作為家長堅決抵制,如果一個孩子一星期五天都吃預制菜,孩子的身體健康完全是問題。請湖州市政府對于熱門問題給予明確的態度,別模棱兩可,偷偷引進。9月14日,湖州市教育局答復稱,湖州市要求學校食堂采購新鮮食材,目前沒有預制菜進入校園,他們將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
9月21日,海南省教育廳在“領導留言板”回答市民有關預制菜進學校的問題時表示,截至目前,海南省學生供餐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學校食堂集中供餐模式。二是校外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含中央廚房)集中配送模式。這兩類供餐模式提供的食品,均是通過了食品原材料采購、貯存、加工(含粗加工、切配和烹飪)、配送、供餐(備餐)等關鍵環節,均屬于熱食類食品制售。海南省教育系統不鼓勵、不推廣預制萊進校園。
9月22日,湖北荊州江陵縣教育局回應學校食堂預制菜配送服務項目開標引發的質疑,稱“該項目為新鮮凈菜配送服務,學校食堂正常運行,且全程規范監管。任何學校未經家長同意,不提供中央廚房配餐服務,敬請社會各界監督”。
另外,山東濟南、廣東廣州、青海西寧等多地學校先后公開說明并未將預制菜引入學校,深圳市寶安區、龍崗區多所學校也均否認采用預制菜。
9月22日,教育部官網發文就“預制菜進校園”話題進行回應: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事關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長期以來會同相關部門,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先后制定實施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等制度規定,不斷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管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十分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廣大家長期望孩子在學校吃得既綠色安全又營養健康。經研究,鑒于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預制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這一回應從情緒層面安撫了家長們對于預制菜的進校園的擔憂,但是卻讓“預制菜”這個近年來剛剛獲得加速發展機會的產業開始受到空前的質疑。上海、深圳、廊坊等地市場監管部門采取發布消費提示、開展專項監管行動等舉措,引導預制菜行業企業規范發展;福建省消委會等消協組織也呼吁讓預制菜消費“更透明、更健康”。
日期:202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