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壽光市是聞名全國的蔬菜之鄉,也是全國縣域經濟排頭兵,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肯定“壽光模式”。壽光蔬菜播種面積60萬畝、總產量450萬噸,年產值110億元、年交易額200億元。近年來,壽光立足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功能定位,緊扣培育龍頭、開拓市場、塑強品牌,加快推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壽光蔬菜在國際上越來越亮眼、銷路越來越寬廣。2022年,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額超10億元,出口蔬菜及制品貨值3.1億元、同比增長20.3%。
一、建設標準規范的蔬菜生產基地,增加綠色優質供給
以綠色、優質、高效為導向,推進種植基地建設規范化和生產標準化,著力提升蔬菜穩產保供、綠色生產和產業增效能力。一是選育應用優質蔬菜品種。建成山東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庫,蔬菜種業創新基地納入國家戰略,與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等12家“國字號”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培強壯大15家具備研發能力的種業企業,全市自主研發優質蔬菜品種達205個,年繁育能力18億株、種苗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種苗繁育基地。二是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強化標準制定和輸出,建成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獲得農業農村部認定國家蔬菜質量標準化創新聯盟,獲批發布7項行業標準、2項預制菜團體標準。加強特色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出口蔬菜備案種植基地建設,推行農資供應、技術服務、生產標準、質量檢測、包裝銷售、品牌注冊“六統一”。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海關對出口的蔬菜種植基地實行備案管理,安排專項經費支持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設,農產品上市前做到快速檢測和輪回抽檢全覆蓋,保障出口蔬菜產品質量過硬。
二、完善輻射全國的倉儲物流設施,構建貿易流通網絡
以大型批發市場建設為抓手,完善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壽光蔬菜銷售區域輻射全國,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發展格局,成為全國蔬菜行業發展風向標。一是布局建設大型集散中心。統籌建設東西向兩大蔬菜批發市場,建立農產品銷售通道,帶動運輸、金融、通訊、服務業等協同發展。其中,農產品物流園規模區域領先,蔬菜交易品種達300余個,年交易量300萬—400萬噸。投資5億元建設山東壽光果菜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到100萬噸。二是推動壯大蔬菜田頭市場。在蔬菜生產重點村建設1356處田頭市場,全市95%的蔬菜通過田頭市場銷往全國。嚴格田頭市場管控,健全蔬菜市場準出制度,確保方便菜農交易、保證蔬菜安全流通。建設田頭貯藏、預冷保鮮、分級包裝、冷鏈物流、城鄉配送等設施,提高蔬菜冷鏈保鮮流通比例,降低保鮮蔬菜出口回款風險。三是聚力發展蔬菜食品加工。培育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等龍頭企業,年深加工鮮果蔬20萬噸以上,年產果蔬脆、凍干果蔬1000噸以上,年加工冷凍果蔬10萬噸以上。
三、開拓穩定可靠的蔬菜國際市場,提升出口競爭優勢
以冷凍蔬菜、保鮮蔬菜、腌制蔬菜、冷凍水果等出口產品為重點,積極拓展東亞、東南亞等蔬菜出口主體市場,持續擴容對外合作“朋友圈”,獲批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一是加快培育優質出口企業。培育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出口公司,碧龍蔬菜果品、欣欣食品、銘泰食品等企業在海外沃爾瑪、家樂福、百佳、萬佳、吉之島等知名大型連鎖超市暢銷。二是創新提升蔬菜議價能力。創新發布“中國壽光蔬菜價格指數”,不僅是全國蔬菜價格的晴雨表,而且逐漸成為引導國際蔬菜市場預期的風向標,壽光也成為區域有影響力的蔬菜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三是率先探索新型交易模式。積極發展蔬菜冷鏈、智慧物流,推廣網絡營銷、農超對接等方式,拓寬高端銷售渠道。建設“農圣網”“種好地”等區域性電商平臺,探索“定制農業”“基地直供”等特色電商營銷模式。壽光成功入選商務部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
下一步,壽光市將繼續深化農業對外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持續發力,逐步將蔬菜產業優勢轉變為競爭優勢,提高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讓更多壽光蔬菜端上世界餐桌。
一是推進延鏈優鏈增值增效
推動龍頭企業研發蔬菜加工技術、改進加工裝備工藝,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加工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建設“年產21萬噸高端調味品”等項目,打造全國蔬菜農產品加工基地,叫響一批蔬菜知名品牌和明星產品。
二是拓展國際市場多元發展
在穩定東亞、東南亞等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歐美、東歐、中亞等國際市場,規避單一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
三是完善政策扶持激發活力
加大對蔬菜原料生產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企業與農民合作組織共同建設標準化規模化蔬菜原料生產基地。完善出口退稅等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涉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
作者|壽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副主任 許鐵敏
日期:2024-01-23
一、建設標準規范的蔬菜生產基地,增加綠色優質供給
以綠色、優質、高效為導向,推進種植基地建設規范化和生產標準化,著力提升蔬菜穩產保供、綠色生產和產業增效能力。一是選育應用優質蔬菜品種。建成山東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庫,蔬菜種業創新基地納入國家戰略,與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等12家“國字號”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培強壯大15家具備研發能力的種業企業,全市自主研發優質蔬菜品種達205個,年繁育能力18億株、種苗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種苗繁育基地。二是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強化標準制定和輸出,建成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獲得農業農村部認定國家蔬菜質量標準化創新聯盟,獲批發布7項行業標準、2項預制菜團體標準。加強特色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出口蔬菜備案種植基地建設,推行農資供應、技術服務、生產標準、質量檢測、包裝銷售、品牌注冊“六統一”。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海關對出口的蔬菜種植基地實行備案管理,安排專項經費支持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設,農產品上市前做到快速檢測和輪回抽檢全覆蓋,保障出口蔬菜產品質量過硬。
二、完善輻射全國的倉儲物流設施,構建貿易流通網絡
以大型批發市場建設為抓手,完善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壽光蔬菜銷售區域輻射全國,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發展格局,成為全國蔬菜行業發展風向標。一是布局建設大型集散中心。統籌建設東西向兩大蔬菜批發市場,建立農產品銷售通道,帶動運輸、金融、通訊、服務業等協同發展。其中,農產品物流園規模區域領先,蔬菜交易品種達300余個,年交易量300萬—400萬噸。投資5億元建設山東壽光果菜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到100萬噸。二是推動壯大蔬菜田頭市場。在蔬菜生產重點村建設1356處田頭市場,全市95%的蔬菜通過田頭市場銷往全國。嚴格田頭市場管控,健全蔬菜市場準出制度,確保方便菜農交易、保證蔬菜安全流通。建設田頭貯藏、預冷保鮮、分級包裝、冷鏈物流、城鄉配送等設施,提高蔬菜冷鏈保鮮流通比例,降低保鮮蔬菜出口回款風險。三是聚力發展蔬菜食品加工。培育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等龍頭企業,年深加工鮮果蔬20萬噸以上,年產果蔬脆、凍干果蔬1000噸以上,年加工冷凍果蔬10萬噸以上。
三、開拓穩定可靠的蔬菜國際市場,提升出口競爭優勢
以冷凍蔬菜、保鮮蔬菜、腌制蔬菜、冷凍水果等出口產品為重點,積極拓展東亞、東南亞等蔬菜出口主體市場,持續擴容對外合作“朋友圈”,獲批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一是加快培育優質出口企業。培育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出口公司,碧龍蔬菜果品、欣欣食品、銘泰食品等企業在海外沃爾瑪、家樂福、百佳、萬佳、吉之島等知名大型連鎖超市暢銷。二是創新提升蔬菜議價能力。創新發布“中國壽光蔬菜價格指數”,不僅是全國蔬菜價格的晴雨表,而且逐漸成為引導國際蔬菜市場預期的風向標,壽光也成為區域有影響力的蔬菜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三是率先探索新型交易模式。積極發展蔬菜冷鏈、智慧物流,推廣網絡營銷、農超對接等方式,拓寬高端銷售渠道。建設“農圣網”“種好地”等區域性電商平臺,探索“定制農業”“基地直供”等特色電商營銷模式。壽光成功入選商務部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
下一步,壽光市將繼續深化農業對外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持續發力,逐步將蔬菜產業優勢轉變為競爭優勢,提高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讓更多壽光蔬菜端上世界餐桌。
一是推進延鏈優鏈增值增效
推動龍頭企業研發蔬菜加工技術、改進加工裝備工藝,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加工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建設“年產21萬噸高端調味品”等項目,打造全國蔬菜農產品加工基地,叫響一批蔬菜知名品牌和明星產品。
二是拓展國際市場多元發展
在穩定東亞、東南亞等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歐美、東歐、中亞等國際市場,規避單一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
三是完善政策扶持激發活力
加大對蔬菜原料生產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企業與農民合作組織共同建設標準化規模化蔬菜原料生產基地。完善出口退稅等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涉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
作者|壽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副主任 許鐵敏
日期: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