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由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舉辦的植物性飲食系列研究成果發布會在線上舉辦。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陳志鋼團隊匯報了《改善中國居民膳食結構促進糧食安全、環境可持續發展與鄉村振興》研究報告的主要發現和建議。
研究指出,當前中國居民膳食面臨著結構不合理和營養攝入不均衡的新問題。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正從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膳食模式逐漸轉向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膳食模式。肉蛋奶正在成為餐桌主角,粗糧、豆類等傳統植物食品的消費比例大大降低。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中國居民平均紅肉、谷物和食用油攝入過量,全谷物、水果、和奶制品的攝入嚴重不足。就肉類消費而言,2019年城鄉居民的肉類消費量約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建議的3.2 倍和 2.5 倍。此外,人們的膳食中加工食品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如方便面、零食等高熱量、高鹽、高糖的食品。總體而言,中國居民膳食結構與中國膳食寶塔、柳葉刀膳食等推薦膳食之間存在顯著差距。
研究發現,動物性食物如紅肉、禽肉、奶類和蛋類的消費量快速增長,精制谷物和食用油的消費量大幅增加,植物性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堅果等攝入不足,對營養健康、資源環境、糧食安全、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等帶來了多重挑戰。
研究認為,植物性膳食是實現健康可持續膳食轉型的關鍵路徑。在本報告中,植物性膳食是指以自然植物源性食物為主(如谷物、蔬菜、水果、豆類、堅果、植物油等),同時攝入一定比例的動物源性食物(如肉類、魚類、蛋奶類、動物脂肪等)。促進膳食向植物性膳食轉型將有助于中國居民提升營養健康、有利于環境可持續、減少糧食安全壓力,并同時促進鄉村振興。
研究還梳理了促進居民膳食轉型的影響因素和有效干預措施,并綜合了同相關專家的訪談結果,凝練了四條促進中國膳食向植物性膳食轉型的政策建議:提出適合我國居民的植物性膳食模式,分區域制定植物性膳食指導方案;推動全民植物性膳食轉型,對不同消費群體采取差異化支持措施;普及“食育”教育,營造植物性食物環境;以植物性膳食為導向,調整生產結構,提高植物性食物的供給能力。
日期:2024-01-02
研究指出,當前中國居民膳食面臨著結構不合理和營養攝入不均衡的新問題。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正從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膳食模式逐漸轉向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膳食模式。肉蛋奶正在成為餐桌主角,粗糧、豆類等傳統植物食品的消費比例大大降低。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中國居民平均紅肉、谷物和食用油攝入過量,全谷物、水果、和奶制品的攝入嚴重不足。就肉類消費而言,2019年城鄉居民的肉類消費量約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建議的3.2 倍和 2.5 倍。此外,人們的膳食中加工食品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如方便面、零食等高熱量、高鹽、高糖的食品。總體而言,中國居民膳食結構與中國膳食寶塔、柳葉刀膳食等推薦膳食之間存在顯著差距。
研究發現,動物性食物如紅肉、禽肉、奶類和蛋類的消費量快速增長,精制谷物和食用油的消費量大幅增加,植物性食物如全谷物、水果和堅果等攝入不足,對營養健康、資源環境、糧食安全、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等帶來了多重挑戰。
研究認為,植物性膳食是實現健康可持續膳食轉型的關鍵路徑。在本報告中,植物性膳食是指以自然植物源性食物為主(如谷物、蔬菜、水果、豆類、堅果、植物油等),同時攝入一定比例的動物源性食物(如肉類、魚類、蛋奶類、動物脂肪等)。促進膳食向植物性膳食轉型將有助于中國居民提升營養健康、有利于環境可持續、減少糧食安全壓力,并同時促進鄉村振興。
研究還梳理了促進居民膳食轉型的影響因素和有效干預措施,并綜合了同相關專家的訪談結果,凝練了四條促進中國膳食向植物性膳食轉型的政策建議:提出適合我國居民的植物性膳食模式,分區域制定植物性膳食指導方案;推動全民植物性膳食轉型,對不同消費群體采取差異化支持措施;普及“食育”教育,營造植物性食物環境;以植物性膳食為導向,調整生產結構,提高植物性食物的供給能力。
日期: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