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玉米籽粒發育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23-11-16 中國科學院367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化榜研究組撰寫的題為DEFECTIVE KERNEL 56 functions in mitochondrial RNA editing and maize seed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植生生理》(Plant Physiology,DOI:10.1093/plphys/kiad598)上。……(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RNA編輯廣泛存在于植物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RNA編輯作為一種RNA轉錄后加工機制,對于調控基因表達具有重要意義。RNA C-U的編輯是胞嘧啶(C)經過脫氨轉變為尿嘧啶(U)的過程。在此過程中,PPR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結構域通常負責識別編輯位點,而DYW結構域則負責提供脫氨酶活性完成C-U的編輯。然而,E類和E+類PPR蛋白因缺失DYW結構域無法單獨完成脫氨過程,需要分別通過招募脫氨酶PCW1(PPR motif, coiled-coil, and DYW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和DYW2進行RNA編輯。目前,盡管在玉米中已有多個PPR蛋白被報道參與RNA的編輯過程,但仍有許多RNA編輯因子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化榜研究組撰寫的題為DEFECTIVE KERNEL 56 functions in mitochondrial RNA editing and maize seed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植生生理》(Plant Physiology,DOI:10.1093/plphys/kiad598)上。
 
  本研究鑒定了一個影響玉米籽粒發育的DEK56基因。DEK56編碼一個線粒體定位的E類PPR蛋白。該蛋白突變后造成玉米籽粒胚胎發生和胚乳發育停滯,籽粒種皮顏色發白、皺縮。研究通過STS-PCRseq(strand- and transcript-specific RNA sequencing)分析發現,突變體dek56中21個線粒體基因的48個編輯位點C-U的編輯效率發生了明顯改變。其中,matR(maturase-related)-1124位點C-U的編輯幾乎完全喪失。進一步,研究發現,DEK56能夠在ZmMORFs(Multiple Organellar RNA Editing Factors)和ZmGRP23 (GLUTAMINE-RICHPROTEIN23)的輔助下招募PCW1來完成RNA C-U的編輯。此外,RT-PCR和RT-qPCR結果表明,線粒體氧化磷酸化基因nad4(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4)的內含子1和3的剪接效率在dek56中顯著降低。這種剪接缺陷直接導致nad4的轉錄和翻譯水平下降,造成線粒體復合物I組裝異常、活性降低,從而引起能量供應不足,最終導致玉米籽粒敗育。基于上述成果,該研究揭示了PPR蛋白DEK56在線粒體RNA編輯和玉米籽粒發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日期:2023-11-16
 
標簽: 生物 玉米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