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綠茶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被譽為“中國綠茶新貴”,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作為市區駐地,為破解綠茶種植管控、加工質量監管、品牌運用提升能力短板,以跨部門綜合監管“揭榜掛帥”試點為契機,建立綠茶產業領域綜合監管機制,突破部門間聯動不足、信息連通不暢的堵點和難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
織密“制度網”,在機制體系上做“加法”
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牽頭單位,凝聚部門合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協調監管機制體系,繪制精準“作戰圖”,對照法定職責和部門“三定”方案,明確綜合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確保監管職責全囊括、監管事項全覆蓋。明確任務步驟,制定清晰“時間表”。建立《試點任務臺賬》明確制定實施方案、任務落實、總結評估三個環節,細化各項任務內容,明確完成時限,以計劃促落實、以評估促提升,將試點任務充分融入日常監管工作中,定時跟蹤整改、定期調度進展成效,實現“監管+服務”雙推進、“提效+減負”雙促進。
打出“組合拳”,在企業負擔上做“減法”
編制《綠茶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合規指引》,以一套標準指導監管實踐,實現規范化監管。建立“兩單兩庫”,明底數,清事項。建立監管對象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梳理重點監管事項和服務事項;依托山東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由牽頭部門統籌發起綜合監管聯合檢查,組成綜合監管檢查組,集中對企業存在風險隱患進行排查,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實現“一次檢查、集中反饋、只改一次、綜合服務”的監管效果,破解人手少、任務重、專業力量薄弱等難題,監管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對監管對象干擾最小化。
當好“勤務員”,在服務發展上做“乘法”
主動靠前,充分發掘監管資源整合優勢,結合“谷雨工程”“春蟲秋防”專項行動,通過召開茶園管理現場會、茶葉技術培訓班等活動,上門“問診”,提升茶農茶樹種植管理、綠色防控技術水平;指導幫扶綠茶生產企業開展三標行動,實現標準可視化管理。建立知識產權指導服務站,積極開展日照綠茶商標專利培育、運用幫扶行動,提升商標品牌運用效能,掌握企業的商標注冊、使用、保護等情況,引導茶企、合作社、茶農“無標注標,有標創牌”。開展“土壤+鮮葉+成品茶”檢測服務,開展茶葉鮮葉免費抽檢服務;指導茶葉生產企業、小作坊規范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使用日照綠茶“一碼”溯源管理系統,保障產品從源頭到茶杯的質量安全。
引入“動力源”,在效能短板上做“除法”
信用賦能,實現精準監管。引導企業自覺守信踐諾,結合食品安全風險分級、投訴舉報、監督抽檢、監管執法、大數據分析研判的突出風險因素進行信用風險等級評定,實施信用風險差異化監管,強化信用懲戒,給予信用修復機會,形成“事前公開承諾+事中風險分類管理+事后聯合懲戒+信用修復”的閉環監管模式,監管精準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強化涉企信息的歸集共享,實現各部門監管信息統一歸集公示,進一步增強社會監督,形成社會共治新格局。
來源:食品生產科
日期:2023-11-15
織密“制度網”,在機制體系上做“加法”
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牽頭單位,凝聚部門合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協調監管機制體系,繪制精準“作戰圖”,對照法定職責和部門“三定”方案,明確綜合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確保監管職責全囊括、監管事項全覆蓋。明確任務步驟,制定清晰“時間表”。建立《試點任務臺賬》明確制定實施方案、任務落實、總結評估三個環節,細化各項任務內容,明確完成時限,以計劃促落實、以評估促提升,將試點任務充分融入日常監管工作中,定時跟蹤整改、定期調度進展成效,實現“監管+服務”雙推進、“提效+減負”雙促進。
打出“組合拳”,在企業負擔上做“減法”
編制《綠茶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合規指引》,以一套標準指導監管實踐,實現規范化監管。建立“兩單兩庫”,明底數,清事項。建立監管對象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梳理重點監管事項和服務事項;依托山東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由牽頭部門統籌發起綜合監管聯合檢查,組成綜合監管檢查組,集中對企業存在風險隱患進行排查,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實現“一次檢查、集中反饋、只改一次、綜合服務”的監管效果,破解人手少、任務重、專業力量薄弱等難題,監管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對監管對象干擾最小化。
當好“勤務員”,在服務發展上做“乘法”
主動靠前,充分發掘監管資源整合優勢,結合“谷雨工程”“春蟲秋防”專項行動,通過召開茶園管理現場會、茶葉技術培訓班等活動,上門“問診”,提升茶農茶樹種植管理、綠色防控技術水平;指導幫扶綠茶生產企業開展三標行動,實現標準可視化管理。建立知識產權指導服務站,積極開展日照綠茶商標專利培育、運用幫扶行動,提升商標品牌運用效能,掌握企業的商標注冊、使用、保護等情況,引導茶企、合作社、茶農“無標注標,有標創牌”。開展“土壤+鮮葉+成品茶”檢測服務,開展茶葉鮮葉免費抽檢服務;指導茶葉生產企業、小作坊規范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使用日照綠茶“一碼”溯源管理系統,保障產品從源頭到茶杯的質量安全。
引入“動力源”,在效能短板上做“除法”
信用賦能,實現精準監管。引導企業自覺守信踐諾,結合食品安全風險分級、投訴舉報、監督抽檢、監管執法、大數據分析研判的突出風險因素進行信用風險等級評定,實施信用風險差異化監管,強化信用懲戒,給予信用修復機會,形成“事前公開承諾+事中風險分類管理+事后聯合懲戒+信用修復”的閉環監管模式,監管精準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強化涉企信息的歸集共享,實現各部門監管信息統一歸集公示,進一步增強社會監督,形成社會共治新格局。
來源:食品生產科
日期: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