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22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海洋食品專業委員會、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江西師范大學聯合主辦,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農業農村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渤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浙江海洋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集美大學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青島市海洋生物活性因子健康食品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協辦的“2023第四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在上海虹橋西郊假日酒店隆重召開!
本次會議為期2天,主要從水產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加工技術、創新開發、品質改良、冷鏈物流、機械設備、質量安全等多方面出發,結合水產預制菜產學研-圓桌論壇、水產優秀產品現場展示與品鑒等環節,共同交流探討,助力我國水產加工行業不斷細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水產加工 行業市場朝多元化、高產高質方向發展。
來自水產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單位等一百多位嘉賓老師和參會代表齊聚上海,共享此次水產行業盛會。會議得到了企業代表:聯合食安(廣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英博機械有限公司、國聯水產集團、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毛氏陽澄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煙臺食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濟南智感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并取得圓滿成功!
大會開幕
8月21號上午9:00整,在食品伙伴網水產項目經理高瑞飛的主持下,2023第四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正式開始!
組織機構代表:食品伙伴網研發創新事業部總經理 董麗娟女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海洋食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楊桂清女士,為會議致開幕辭。對各位嘉賓老師、參會代表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8月21日 會議主題報告
8月21日上午的會議在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 謝晶教授的主持下進行,日程主要包括4場主題報告和水產預制菜產學研圓桌論壇環節!
01 涂宗財 教授 江西師范大學黨委委員 副校長 《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制備及產業化應用》
涂宗財教授,江西師范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涂老師從研究背景、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制備、水產多肽功能活性研究、水產功能多肽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四大方面著手,剖析我國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及活性研究現狀,匯報團隊構建的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制備技術、多肽修復皮膚光損傷/促傷口愈合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及研制的相關產品和產業化應用,為水產品高值化利用和多肽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參考。
02 王錫昌 教授 上海海洋大學 研究生院執行院長 《海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王錫昌教授,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院執行院長。王老師對海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分析和思考,提供了指導性的建議。食品產業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民生產業,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海洋食品的資源豐富性、營養功能性等顯現出其獨特的可開發利用潛力,尤其是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穩步發展以及高質化加工、高值化利用和高品質調控等理論創新和技術升級,必將推進海產品的保鮮/保活、加工利用和海洋食品新品創制等產品提質和產業增效,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助力健康產業發展。
03 儀淑敏 教授 渤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水產預制菜市場分析與前景預測》
儀淑敏教授,渤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報告通過梳理我國水產品的消費現狀、水產預制菜市場及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產業存在問題,提出水產預制菜肴加工與品質保持關鍵技術,分享水產預制菜應用開發案例;并針對產業問題提出發展建議和前景展望,以期為水產預制菜肴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04 呂昕 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總裁《品牌打造與創新發展在三文魚加工業的實踐》
呂昕女士,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總裁,呂總現場報告分析了三文魚加工業的發展概況,闡述了品牌打造和創新對業務成功的在重要性,并分享了深耕做好產品的一些企業經營經驗。包括:產品研發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根據原料屬性,開發適應中國人飲食喜好的產品,做好加工過程中的保鮮和質量控制,把好安全關。后續講述了荷裕品牌打造與創新發展歷程和故事,提出TOC思維開發、精益求精的工藝和不斷的技術創新、傳統與現代技術的融合等,對參會企業代表具有借鑒性的意義和啟發。
圓桌論壇
水產預制菜-產學研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環節,參與嘉賓分別有:上海海洋大學王錫昌教授,南海水產研究所陳勝軍研究員,江南大學姜啟興教授,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呂昕總裁,國聯水產集團姬森林先生。在謝晶教授的主持下,五位老師分別就“水產預制菜”主題進行了個人對行業的見解及觀點的闡述,并現場進行了提問交流。
8月21日下午,7場主題報告,在江西師范大學李金林教授主持下進行。
05 解萬翠 教授 青島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風味微生物的挖掘及在海洋預制菜加工中應用》
解萬翠教授,青島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創新團隊帶頭人。線上為大家介紹了傳統發酵食品中優勢嗜鹽菌和關鍵酶的挖掘,風味微生物的多組學代謝途徑解析,最終分享了海洋預制菜肴的專用風味料開發策略,基于同源微生物和酶的增效進一步提升風味品質,增加預制菜鮮美味感,成為預制菜吸引消費者的關鍵。此途徑可用于預制菜新品開發和風味提升的需求,推動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戰略。
06 姜啟興 教授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休閑水產品現狀及其加工技術研究進展》
姜啟興教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碩士生導師。“江蘇現代農業(大宗魚類)產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與加工創新團隊崗位科學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食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特別是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健康屬性要求的提高,水產品休閑食品越來越受到重視。姜老師主要介紹了休閑水產品的行業現狀、常見產品分類和加工工藝,休閑水產品加工相關的脫水干燥技術、膨化技術、低強度殺菌技術、發酵技術等研究進展及典型產品創新開發。
07 孫玥 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經理 《天然植物配料在水產制品清潔標簽中的機遇與發展》
孫玥女士,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報告分析了水產制品的行業數據及市場趨勢,指出清潔標簽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利器;解讀清潔標簽的概念:清潔標簽不僅僅是標簽的工作,而是涉及配方研發、工藝設計等多個環節;分享如何來做清潔標簽的產品,以及分享天然植物配料的標簽清潔方案。同時,分享鮮見的創新方案,例如粘合重組創新方案,營養升級方案等,幫助企業打開創新思路。
08 姬森林 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總監 《水產預制菜的轉型探索實踐》
姬森林,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總監,分析了水產加工企業在轉型預制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是如何把握機會與解決問題的,通過對烤魚、酸菜魚、調味小龍蝦的企業實踐案例進行分享,包括研發設計、工藝轉化、自動化提升、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方面內容,并對水產預制菜產業的規劃發展方向與路徑進行了闡述。
09 陳勝軍 研究員 南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主任 《貝肉調味料的制備及風味研究》
陳勝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主任,農業農村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分析了調味料及貝類風味物質的研究背景,講解了合浦珠母貝肉水解工藝,雙菌協同發酵優化合浦珠母貝肉酶解液風味的工藝,雙菌發酵對合浦珠母貝肉酶解液揮發性及非揮發性風味物質的影響以及合浦珠母貝肉發酵調味料的干制工藝等。
10 施曉天 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經理 《纖維助力水產品深加工品質提升及口感改良方案》
施曉天,上海同化益生纖產品研發經理,長期從事食品原輔料配料開發及產品工藝研發工作。目前消費者對食品需求已從填飽肚子,轉化為追求品質、口感及健康,但現狀是部分產品經過深加工,口感下降,品質難以保障。基于市場趨勢及消費者對品質需求,加工企業對產品升級及創新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益生纖專注天然植物營養纖維產品研究,施經理結合魚片、魚糜制品、丸腸類等具體產品案例,介紹了通過纖維素解決質構口感,提升品質的標準化產品解決方案,助力水產品加工高品高質量發展。
11 任小青 副教授 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淡水魚糜漂洗水中可溶性蛋白的回收及其再利用研究》
任小青,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天津)負責人。魚糜制品加工過程中,漂洗是其非常重要的工藝環節,然而,在魚糜漂洗過程中有1/3左右的水溶性蛋白溶于漂洗水中被廢棄,這不僅極大地浪費了資源,而且污染了環境。任老師報告簡要介紹了魚糜漂洗水研究背景,并匯報了團隊成員研究不同回收技術對淡水魚糜漂洗水中可溶性蛋白性質的影響、回收蛋白對肌原纖維蛋白凝膠特性的影響以及回收蛋白在魚糜制品中的回添應用效果,為漂洗水的綜合利用提供借鑒參考。
8月22日 會議主題報告
8月22日上午,由天津科技大學胡愛軍教授主持。
12 謝晶 教授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 《食品冷鏈發展現狀與挑戰》
謝晶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上海市食品科學與工程高原學科帶頭人。謝教授分享了冷鏈的定義,在世界范圍看我國冷鏈發展程度,以及我國冷鏈各環節的發展現狀;簡述國家冷鏈“十四五”發展規劃及帶來的機遇;冷鏈發展中對于食品安全、食品品質和互聯網、AI技術帶來的挑戰。
13 歐陽杰 研究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水產預制菜加工裝備研究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歐陽杰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加工裝備研究室副主任。歐陽老師報告結合魚蝦蟹等加工機械設備進行了目前水產預制菜加工裝備研究與應用現狀的分享,包括殺魚機、去鱗去臟、切割分割、對蝦機械化脫殼、清洗開背、蟹殼肉分離等預處理設備以及魚糜制品、水產預制菜常見案例、水產罐頭等加工、熟制、殺菌設備產線等。分析了水產預制菜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水產預制菜加工裝備發展趨勢等內容,為水產加工設備產線的研究開發及企業應用做了參考和引領。
14 劉書來 教授 浙江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貽貝精深加工技術與產品開發》
劉書來教授,浙江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教授針對貽貝精深加工比例低、高質高值產品少、產品品質與安全性不高等產業難題,闡明脫殼、干燥過程中貝肉品質變化規律及風味形成機制,開展貽貝脫殼、品質改良與風味控制、多層多溫段干燥、蒸煮液濃縮、貝殼微/納米化加工、營養功能組分高效制備技術研究,開發貽貝肉干制品、貝肉凍品、貽貝殼食用鈣粉與飼用鈣添加劑產品,實現貽貝高質高值加工與副產物綜合利用。
15 毛覺生 董事長 毛氏陽澄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 《蝦蟹類水產預制菜產品創新開發與應用》
毛覺生,毛氏陽澄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產品目前主要以養殖蝦、蟹等水產品為原料,生產冷凍和冷鮮兩大類方便水產預制菜產品。毛總分享了水產預制菜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從品牌介紹與原料品質控制闡述了產品創新與質量安全保障,針對冷凍、冷鮮水產預制產品核心加工技術,加工過程規劃范、標準化建設,產學研深度結合,品牌定位與未來發展等,為產品創新和質量控制提供技術支撐保障。
16 徐后國 研究員 黃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營養研究室副主任 《水產加工副產物的飼料端循環利用》
徐后國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營養研究室副主任。徐老師報告針對目前魚粉魚油等原料供應短缺、價格高企等問題,討論將水產加工副產物在飼料端進行增值利用的方法研究現狀和應用現狀,分析了技術開發和應用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并對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為最大化利用珍貴的海洋蛋白和脂肪資源提供借鑒,推動實現水產加工副產物的循環利用和高值化利用,進而提高整個加工流程的生產效益,保護野生魚類資源。
17 何云海 教授級高級實驗師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褐藻加工綜合利用技術及產業研究開發思路》
何云海,教授級高級實驗師,國家海藻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大連)副主任。針對我國褐藻巨大的產量沒有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的現狀,何老師分析其褐藻優質原種種質資源缺乏及缺少適應產業的新型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等主要原因,并針對褐藻加工綜合利用技術及產品,褐藻產業研究開發思路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破解遏制褐藻產業發展的瓶頸,需要養殖加工企業、科研院所、政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解決市場、技術、文化等多方面的問題,形成優質褐藻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及產品的全產業鏈,提升行業生產關鍵技術水平及高效利用經濟效益,促進褐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8月22日下午共四場報告,在食品伙伴網研發創新事業部總經理 董麗娟女生的主持下進行。
18 胡愛軍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系主任《超聲技術在魚類產品加工中的應用研究》
胡愛軍教授,天津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系主任。報告簡要介紹了超聲技術的原理和水產品加工現狀,重點介紹了魚的超聲冷凍、解凍和清洗技術;魚類產品的超聲腌制和殺菌以及魚類活性成分的超聲提取及其蛋白質改性研究,并結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介紹基于超聲技術開發的水產食品和制品,使與會人員對超聲技術在魚類產品加工中的應用有較全面的了解,以促進超聲新技術的應用和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19 白雪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抗凍肽在冷凍魚糜加工中的應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白雪老師,主要圍繞抗凍肽具有調控冷凍食品中冰晶結構作用特性,介紹了抗凍肽挖掘、制備、活性評價、冷凍食品加工應用等方面研究進展,并進一步分析了抗凍肽調控冷凍魚糜加工品質的作用機制,同時闡述了基于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及統計模型建立等方法應用構建抗凍肽調控冷凍魚糜加工品質的理論模型。
20 尹濤 副教授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 《運輸應激對魚肌肉品質的影響》
尹濤,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活魚運輸是“淡水魚全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可實現跨地域資源調配、供需平衡。在活魚運輸過程中,因受到多種應激源的影響,魚體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影響魚體存活率、加工特性、食用品質和消費者接受程度等。尹老師報告首先簡要介紹了魚運輸過程中的應激源及應激反應,然后重點介紹了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品加工團隊近年來在運輸應激對淡水魚肌肉品質影響方面開展的課題研究。報告為保持、提升運輸后魚類肌肉品質提供了思路。
21 啟航 教授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藻類資源高值化應用-海藻中巖藻黃質的穩態化與功能活性研究及產品開發》
啟航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巖藻黃質特殊的分子結構賦予其抗氧化和多種慢性疾病干預活性。然而,巖藻黃質提取成本高,價格昂貴,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結構不穩定,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啟航老師報告主要以裙帶菜為原料,首先優化了巖藻黃質的綠色提取工藝,并表征了其功能活性;其次,構建了乳清蛋白基和明膠基巖藻黃質包埋體系促進了巖藻黃質的穩定性,并通過體內、體外實驗評估了巖藻黃質的保護眼損傷、腫瘤干預等生理功效;最后,在前述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結構優化得到了微凝膠顆粒,并將其作為乳化穩定劑制備了負載巖藻黃質的高內相乳液,進行了3D打印應用研究,同時介紹了強化巖藻黃質的相關藻類休閑食品開發。
會議支持單位
聯合食安(廣州)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漳州英博機械有限公司
食品伙伴網
2023第四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于8月22日在上海圓滿閉幕,感恩所有參與組織單位和支持單位,所有嘉賓代表對食品伙伴網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不懈努力,搭建行業橋梁,一起為水產崛起貢獻力量。
日期:2023-08-30
本次會議為期2天,主要從水產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加工技術、創新開發、品質改良、冷鏈物流、機械設備、質量安全等多方面出發,結合水產預制菜產學研-圓桌論壇、水產優秀產品現場展示與品鑒等環節,共同交流探討,助力我國水產加工行業不斷細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水產加工 行業市場朝多元化、高產高質方向發展。
來自水產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單位等一百多位嘉賓老師和參會代表齊聚上海,共享此次水產行業盛會。會議得到了企業代表:聯合食安(廣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英博機械有限公司、國聯水產集團、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毛氏陽澄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煙臺食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濟南智感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并取得圓滿成功!
大會開幕
8月21號上午9:00整,在食品伙伴網水產項目經理高瑞飛的主持下,2023第四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正式開始!
組織機構代表:食品伙伴網研發創新事業部總經理 董麗娟女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海洋食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楊桂清女士,為會議致開幕辭。對各位嘉賓老師、參會代表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8月21日 會議主題報告
8月21日上午的會議在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 謝晶教授的主持下進行,日程主要包括4場主題報告和水產預制菜產學研圓桌論壇環節!
01 涂宗財 教授 江西師范大學黨委委員 副校長 《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制備及產業化應用》
涂宗財教授,江西師范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涂老師從研究背景、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制備、水產多肽功能活性研究、水產功能多肽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四大方面著手,剖析我國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及活性研究現狀,匯報團隊構建的水產功能多肽篩選制備技術、多肽修復皮膚光損傷/促傷口愈合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及研制的相關產品和產業化應用,為水產品高值化利用和多肽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參考。
02 王錫昌 教授 上海海洋大學 研究生院執行院長 《海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王錫昌教授,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院執行院長。王老師對海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分析和思考,提供了指導性的建議。食品產業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民生產業,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海洋食品的資源豐富性、營養功能性等顯現出其獨特的可開發利用潛力,尤其是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穩步發展以及高質化加工、高值化利用和高品質調控等理論創新和技術升級,必將推進海產品的保鮮/保活、加工利用和海洋食品新品創制等產品提質和產業增效,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助力健康產業發展。
03 儀淑敏 教授 渤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水產預制菜市場分析與前景預測》
儀淑敏教授,渤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報告通過梳理我國水產品的消費現狀、水產預制菜市場及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產業存在問題,提出水產預制菜肴加工與品質保持關鍵技術,分享水產預制菜應用開發案例;并針對產業問題提出發展建議和前景展望,以期為水產預制菜肴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04 呂昕 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總裁《品牌打造與創新發展在三文魚加工業的實踐》
呂昕女士,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總裁,呂總現場報告分析了三文魚加工業的發展概況,闡述了品牌打造和創新對業務成功的在重要性,并分享了深耕做好產品的一些企業經營經驗。包括:產品研發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根據原料屬性,開發適應中國人飲食喜好的產品,做好加工過程中的保鮮和質量控制,把好安全關。后續講述了荷裕品牌打造與創新發展歷程和故事,提出TOC思維開發、精益求精的工藝和不斷的技術創新、傳統與現代技術的融合等,對參會企業代表具有借鑒性的意義和啟發。
圓桌論壇
水產預制菜-產學研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環節,參與嘉賓分別有:上海海洋大學王錫昌教授,南海水產研究所陳勝軍研究員,江南大學姜啟興教授,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呂昕總裁,國聯水產集團姬森林先生。在謝晶教授的主持下,五位老師分別就“水產預制菜”主題進行了個人對行業的見解及觀點的闡述,并現場進行了提問交流。
8月21日下午,7場主題報告,在江西師范大學李金林教授主持下進行。
05 解萬翠 教授 青島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風味微生物的挖掘及在海洋預制菜加工中應用》
解萬翠教授,青島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創新團隊帶頭人。線上為大家介紹了傳統發酵食品中優勢嗜鹽菌和關鍵酶的挖掘,風味微生物的多組學代謝途徑解析,最終分享了海洋預制菜肴的專用風味料開發策略,基于同源微生物和酶的增效進一步提升風味品質,增加預制菜鮮美味感,成為預制菜吸引消費者的關鍵。此途徑可用于預制菜新品開發和風味提升的需求,推動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戰略。
06 姜啟興 教授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休閑水產品現狀及其加工技術研究進展》
姜啟興教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碩士生導師。“江蘇現代農業(大宗魚類)產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與加工創新團隊崗位科學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食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特別是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健康屬性要求的提高,水產品休閑食品越來越受到重視。姜老師主要介紹了休閑水產品的行業現狀、常見產品分類和加工工藝,休閑水產品加工相關的脫水干燥技術、膨化技術、低強度殺菌技術、發酵技術等研究進展及典型產品創新開發。
07 孫玥 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經理 《天然植物配料在水產制品清潔標簽中的機遇與發展》
孫玥女士,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報告分析了水產制品的行業數據及市場趨勢,指出清潔標簽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利器;解讀清潔標簽的概念:清潔標簽不僅僅是標簽的工作,而是涉及配方研發、工藝設計等多個環節;分享如何來做清潔標簽的產品,以及分享天然植物配料的標簽清潔方案。同時,分享鮮見的創新方案,例如粘合重組創新方案,營養升級方案等,幫助企業打開創新思路。
08 姬森林 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總監 《水產預制菜的轉型探索實踐》
姬森林,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總監,分析了水產加工企業在轉型預制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是如何把握機會與解決問題的,通過對烤魚、酸菜魚、調味小龍蝦的企業實踐案例進行分享,包括研發設計、工藝轉化、自動化提升、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方面內容,并對水產預制菜產業的規劃發展方向與路徑進行了闡述。
09 陳勝軍 研究員 南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主任 《貝肉調味料的制備及風味研究》
陳勝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主任,農業農村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分析了調味料及貝類風味物質的研究背景,講解了合浦珠母貝肉水解工藝,雙菌協同發酵優化合浦珠母貝肉酶解液風味的工藝,雙菌發酵對合浦珠母貝肉酶解液揮發性及非揮發性風味物質的影響以及合浦珠母貝肉發酵調味料的干制工藝等。
10 施曉天 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經理 《纖維助力水產品深加工品質提升及口感改良方案》
施曉天,上海同化益生纖產品研發經理,長期從事食品原輔料配料開發及產品工藝研發工作。目前消費者對食品需求已從填飽肚子,轉化為追求品質、口感及健康,但現狀是部分產品經過深加工,口感下降,品質難以保障。基于市場趨勢及消費者對品質需求,加工企業對產品升級及創新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益生纖專注天然植物營養纖維產品研究,施經理結合魚片、魚糜制品、丸腸類等具體產品案例,介紹了通過纖維素解決質構口感,提升品質的標準化產品解決方案,助力水產品加工高品高質量發展。
11 任小青 副教授 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淡水魚糜漂洗水中可溶性蛋白的回收及其再利用研究》
任小青,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天津)負責人。魚糜制品加工過程中,漂洗是其非常重要的工藝環節,然而,在魚糜漂洗過程中有1/3左右的水溶性蛋白溶于漂洗水中被廢棄,這不僅極大地浪費了資源,而且污染了環境。任老師報告簡要介紹了魚糜漂洗水研究背景,并匯報了團隊成員研究不同回收技術對淡水魚糜漂洗水中可溶性蛋白性質的影響、回收蛋白對肌原纖維蛋白凝膠特性的影響以及回收蛋白在魚糜制品中的回添應用效果,為漂洗水的綜合利用提供借鑒參考。
8月22日 會議主題報告
8月22日上午,由天津科技大學胡愛軍教授主持。
12 謝晶 教授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 《食品冷鏈發展現狀與挑戰》
謝晶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上海市食品科學與工程高原學科帶頭人。謝教授分享了冷鏈的定義,在世界范圍看我國冷鏈發展程度,以及我國冷鏈各環節的發展現狀;簡述國家冷鏈“十四五”發展規劃及帶來的機遇;冷鏈發展中對于食品安全、食品品質和互聯網、AI技術帶來的挑戰。
13 歐陽杰 研究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水產預制菜加工裝備研究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歐陽杰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加工裝備研究室副主任。歐陽老師報告結合魚蝦蟹等加工機械設備進行了目前水產預制菜加工裝備研究與應用現狀的分享,包括殺魚機、去鱗去臟、切割分割、對蝦機械化脫殼、清洗開背、蟹殼肉分離等預處理設備以及魚糜制品、水產預制菜常見案例、水產罐頭等加工、熟制、殺菌設備產線等。分析了水產預制菜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水產預制菜加工裝備發展趨勢等內容,為水產加工設備產線的研究開發及企業應用做了參考和引領。
14 劉書來 教授 浙江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貽貝精深加工技術與產品開發》
劉書來教授,浙江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教授針對貽貝精深加工比例低、高質高值產品少、產品品質與安全性不高等產業難題,闡明脫殼、干燥過程中貝肉品質變化規律及風味形成機制,開展貽貝脫殼、品質改良與風味控制、多層多溫段干燥、蒸煮液濃縮、貝殼微/納米化加工、營養功能組分高效制備技術研究,開發貽貝肉干制品、貝肉凍品、貽貝殼食用鈣粉與飼用鈣添加劑產品,實現貽貝高質高值加工與副產物綜合利用。
15 毛覺生 董事長 毛氏陽澄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 《蝦蟹類水產預制菜產品創新開發與應用》
毛覺生,毛氏陽澄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產品目前主要以養殖蝦、蟹等水產品為原料,生產冷凍和冷鮮兩大類方便水產預制菜產品。毛總分享了水產預制菜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從品牌介紹與原料品質控制闡述了產品創新與質量安全保障,針對冷凍、冷鮮水產預制產品核心加工技術,加工過程規劃范、標準化建設,產學研深度結合,品牌定位與未來發展等,為產品創新和質量控制提供技術支撐保障。
16 徐后國 研究員 黃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營養研究室副主任 《水產加工副產物的飼料端循環利用》
徐后國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營養研究室副主任。徐老師報告針對目前魚粉魚油等原料供應短缺、價格高企等問題,討論將水產加工副產物在飼料端進行增值利用的方法研究現狀和應用現狀,分析了技術開發和應用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并對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為最大化利用珍貴的海洋蛋白和脂肪資源提供借鑒,推動實現水產加工副產物的循環利用和高值化利用,進而提高整個加工流程的生產效益,保護野生魚類資源。
17 何云海 教授級高級實驗師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褐藻加工綜合利用技術及產業研究開發思路》
何云海,教授級高級實驗師,國家海藻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大連)副主任。針對我國褐藻巨大的產量沒有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的現狀,何老師分析其褐藻優質原種種質資源缺乏及缺少適應產業的新型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等主要原因,并針對褐藻加工綜合利用技術及產品,褐藻產業研究開發思路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破解遏制褐藻產業發展的瓶頸,需要養殖加工企業、科研院所、政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解決市場、技術、文化等多方面的問題,形成優質褐藻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及產品的全產業鏈,提升行業生產關鍵技術水平及高效利用經濟效益,促進褐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8月22日下午共四場報告,在食品伙伴網研發創新事業部總經理 董麗娟女生的主持下進行。
18 胡愛軍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系主任《超聲技術在魚類產品加工中的應用研究》
胡愛軍教授,天津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系主任。報告簡要介紹了超聲技術的原理和水產品加工現狀,重點介紹了魚的超聲冷凍、解凍和清洗技術;魚類產品的超聲腌制和殺菌以及魚類活性成分的超聲提取及其蛋白質改性研究,并結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介紹基于超聲技術開發的水產食品和制品,使與會人員對超聲技術在魚類產品加工中的應用有較全面的了解,以促進超聲新技術的應用和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19 白雪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抗凍肽在冷凍魚糜加工中的應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白雪老師,主要圍繞抗凍肽具有調控冷凍食品中冰晶結構作用特性,介紹了抗凍肽挖掘、制備、活性評價、冷凍食品加工應用等方面研究進展,并進一步分析了抗凍肽調控冷凍魚糜加工品質的作用機制,同時闡述了基于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及統計模型建立等方法應用構建抗凍肽調控冷凍魚糜加工品質的理論模型。
20 尹濤 副教授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 《運輸應激對魚肌肉品質的影響》
尹濤,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活魚運輸是“淡水魚全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可實現跨地域資源調配、供需平衡。在活魚運輸過程中,因受到多種應激源的影響,魚體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影響魚體存活率、加工特性、食用品質和消費者接受程度等。尹老師報告首先簡要介紹了魚運輸過程中的應激源及應激反應,然后重點介紹了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品加工團隊近年來在運輸應激對淡水魚肌肉品質影響方面開展的課題研究。報告為保持、提升運輸后魚類肌肉品質提供了思路。
21 啟航 教授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藻類資源高值化應用-海藻中巖藻黃質的穩態化與功能活性研究及產品開發》
啟航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巖藻黃質特殊的分子結構賦予其抗氧化和多種慢性疾病干預活性。然而,巖藻黃質提取成本高,價格昂貴,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結構不穩定,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啟航老師報告主要以裙帶菜為原料,首先優化了巖藻黃質的綠色提取工藝,并表征了其功能活性;其次,構建了乳清蛋白基和明膠基巖藻黃質包埋體系促進了巖藻黃質的穩定性,并通過體內、體外實驗評估了巖藻黃質的保護眼損傷、腫瘤干預等生理功效;最后,在前述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結構優化得到了微凝膠顆粒,并將其作為乳化穩定劑制備了負載巖藻黃質的高內相乳液,進行了3D打印應用研究,同時介紹了強化巖藻黃質的相關藻類休閑食品開發。
會議支持單位
聯合食安(廣州)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同化益生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青島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漳州英博機械有限公司
食品伙伴網
2023第四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于8月22日在上海圓滿閉幕,感恩所有參與組織單位和支持單位,所有嘉賓代表對食品伙伴網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不懈努力,搭建行業橋梁,一起為水產崛起貢獻力量。
日期: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