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臨安召開全市市場監管系統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市局副局長張洪閣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總結回顧了2022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總體情況,部署了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
2022年,成績可圈可點
去年,全市食品安全狀況持續改善、穩定向好,群眾滿意度逐年提高,全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
1.責任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強化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有效落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推動形成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食品安全責任落實機制。
2.示范創建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10月,杭州被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西湖區、拱墅區、蕭山區、錢塘區、桐廬縣爭創“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市、區)”。全市累計打造“名特優食品小作坊”310個,創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1家、“示范小蔬菜門店”74家、“陽光餐飲街區”29條。
3.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積極探索在食品安全領域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對食品自動制售設備發放經營許可等創新監管模式。全面推進“浙食鏈”應用,全市累計激活食品生產企業2006家、食品經營主體95512家,創建“陽光工廠”1723家。深入推進“浙冷鏈”應用,全市累計激活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1萬家。推動2.7萬戶外賣商家完成“陽光廚房”建設,并使用“外賣封簽”。
4.風險治理更加有序有效。修訂《杭州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演練。建立運行“1+14+11”食品安全風險預警體系。開展“護航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六大攻堅”行動、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等專項行動。全年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4.7萬批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27.4萬家次,督促整改問題1.59萬個。
5.社會共治持續夯實基礎。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協會建設,注冊會員6128名,開展活動195場。全市投入保費2846萬余元,實現中小學及幼兒園食堂、養老機構食堂、農村集體家宴場所等重點領域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以市政府新聞辦名義召開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百姓點檢”做法在央視播出,“云科普”、“隨機查餐廳”、“潘哥探店”等新媒體宣傳取得較好宣傳效果。
2023年,挑戰更加艱巨
今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以“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以亞運會、亞殘運會保障為契機,以數字化改革為主要抓手,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輿情輿論、確保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確保食品考核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1.堅持目標導向,聚焦“三個責任”健全追溯體系。圍繞企業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推動形成協同互動、一體發力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圍繞年度目標任務,全力做好亞(殘)運會食品安全保障、“浙里食安”改革、民生實事項目“三件大事”。
2.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補齊問題短板。要聚焦“感受度”解決視覺問題,通過提升食品企業硬件設備、制度規范、環境衛生等環節不足,確保取得“看得見”的成效。要聚焦“安全性”解決質量問題,通過檢驗檢測發現問題,通過核查處置解決問題,通過企業幫扶化解風險隱患,守住全市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要聚焦“新業態”解決發展問題。通過重點關注并加強監管,堅持包容審慎態度,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3.堅持結果導向,聚焦“三個是否”提升工作成效。一是現狀情況是否明顯改觀。評價性抽檢合格率是對各地食品安全現狀情況的客觀評價,要求保持在99%以上。暗訪檢查合規率是反映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現狀情況的核心指標,2023年目標為90%以上。二是社會公眾是否認可滿意。要扎實推進食品安全滿意度提升三年行動,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輿情輿論風險底線,力爭杭州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結果穩步提升。三是考核評價是否走在前列。在食品安全考核上,杭州要保持第一方陣,在平安建設考核上,杭州要確保爭先進位,在全省示范試點項目上,杭州要力爭輸出更多“杭州經驗”、“杭州方案”。
會上,臨安區局、拱墅區局、蕭山區局、桐廬縣局、建德市局圍繞“兩個責任”落實、亞運保障、示范創建及社會共治等2022年特色亮點工作進行經驗交流發言。市局食品協調處、食品生產處、食品流通處、餐飲處負責人,各區、縣(市)局分管領導以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共計80余人參加了會議。
來源/食品協調處
日期:2023-05-10
2022年,成績可圈可點
去年,全市食品安全狀況持續改善、穩定向好,群眾滿意度逐年提高,全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
1.責任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強化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有效落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推動形成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食品安全責任落實機制。
2.示范創建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10月,杭州被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西湖區、拱墅區、蕭山區、錢塘區、桐廬縣爭創“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市、區)”。全市累計打造“名特優食品小作坊”310個,創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1家、“示范小蔬菜門店”74家、“陽光餐飲街區”29條。
3.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積極探索在食品安全領域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對食品自動制售設備發放經營許可等創新監管模式。全面推進“浙食鏈”應用,全市累計激活食品生產企業2006家、食品經營主體95512家,創建“陽光工廠”1723家。深入推進“浙冷鏈”應用,全市累計激活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1萬家。推動2.7萬戶外賣商家完成“陽光廚房”建設,并使用“外賣封簽”。
4.風險治理更加有序有效。修訂《杭州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演練。建立運行“1+14+11”食品安全風險預警體系。開展“護航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六大攻堅”行動、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等專項行動。全年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4.7萬批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27.4萬家次,督促整改問題1.59萬個。
5.社會共治持續夯實基礎。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協會建設,注冊會員6128名,開展活動195場。全市投入保費2846萬余元,實現中小學及幼兒園食堂、養老機構食堂、農村集體家宴場所等重點領域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以市政府新聞辦名義召開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百姓點檢”做法在央視播出,“云科普”、“隨機查餐廳”、“潘哥探店”等新媒體宣傳取得較好宣傳效果。
2023年,挑戰更加艱巨
今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以“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以亞運會、亞殘運會保障為契機,以數字化改革為主要抓手,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輿情輿論、確保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確保食品考核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1.堅持目標導向,聚焦“三個責任”健全追溯體系。圍繞企業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推動形成協同互動、一體發力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圍繞年度目標任務,全力做好亞(殘)運會食品安全保障、“浙里食安”改革、民生實事項目“三件大事”。
2.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補齊問題短板。要聚焦“感受度”解決視覺問題,通過提升食品企業硬件設備、制度規范、環境衛生等環節不足,確保取得“看得見”的成效。要聚焦“安全性”解決質量問題,通過檢驗檢測發現問題,通過核查處置解決問題,通過企業幫扶化解風險隱患,守住全市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要聚焦“新業態”解決發展問題。通過重點關注并加強監管,堅持包容審慎態度,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3.堅持結果導向,聚焦“三個是否”提升工作成效。一是現狀情況是否明顯改觀。評價性抽檢合格率是對各地食品安全現狀情況的客觀評價,要求保持在99%以上。暗訪檢查合規率是反映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現狀情況的核心指標,2023年目標為90%以上。二是社會公眾是否認可滿意。要扎實推進食品安全滿意度提升三年行動,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輿情輿論風險底線,力爭杭州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結果穩步提升。三是考核評價是否走在前列。在食品安全考核上,杭州要保持第一方陣,在平安建設考核上,杭州要確保爭先進位,在全省示范試點項目上,杭州要力爭輸出更多“杭州經驗”、“杭州方案”。
會上,臨安區局、拱墅區局、蕭山區局、桐廬縣局、建德市局圍繞“兩個責任”落實、亞運保障、示范創建及社會共治等2022年特色亮點工作進行經驗交流發言。市局食品協調處、食品生產處、食品流通處、餐飲處負責人,各區、縣(市)局分管領導以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共計80余人參加了會議。
來源/食品協調處
日期: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