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全國人民喜慶的節日,不論是合家團聚,還是就地過年,“吃”都是熱門話題之一。如何讓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盡興,始終是頭等大事。為保障春節期間農產品消費安全, 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系統堅決扛起責任,有的在節日期間深入生產基地開展督導檢查,有的犧牲休假奮戰在應急值守崗位,有的在年貨大集上開展法規知識宣傳,有的結合節慶消費特點把監測抽檢和巡查檢查工作做在前面,大家上下一心共同保障老百姓度過一個歡樂喜慶的春節。
一是部署安排落細落小,夯實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部監管司先后下發《關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全力保障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緊急通知》,要求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切實做好監測檢查、指導服務、應急值守、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等工作。各地積極響應,將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實。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分管廳長1月23日帶隊,赴哈爾濱市呼蘭區現場檢查企業落實生產記錄制度、安全用藥管控技術、休藥間隔期制度等工作情況。安徽省東至縣農業農村局在春節休假時間,重點檢查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建立和規范填寫農藥使用記錄,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規定。
二是監測抽檢加密加細,緊盯風險點查問題。北京市、區農業執法系統聚焦三年行動重點品種及產地實際,確定芹菜、小白菜、油菜、甘藍等20個品種為抽查重點,隨機選取9個區27家蔬菜種植主體的50個樣品,經檢測全部合格。天津市靜海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聯合區市場監管局,根據節日期間消費特點,檢查屠宰加工廠、農貿批發市場等重點主體,要求提高自律意識、守法經營。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開展省級監測854批次,對不合格樣品信息轉送相關市要求查處,帶動各市開展風險監測、監督抽查1.6萬批次。上海市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對全區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小農戶的生產情況進行全面排摸,區鎮兩級監管人員1月以來累計日常巡查2600余次,對當季上市產品智慧速測476批次。
三是綠色優質農產品帶碼亮證,老百姓年貨滿滿獲得感。浙江省寧波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市華盟展覽有限公司,組織線下參展企業144家,線上展銷企業67家,主辦“過年好貨”寧波綠特優農產品展銷會,參展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全部“帶碼亮證”,年貨匹配溯源碼和承諾達標合格證。寧夏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檢查人員深入超市、批發市場等農產品流通環節,查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標志使用情況和認證授權手續,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現場培訓指導,保障市場供給質量。青海省大力發展芹菜、西紅柿、辣椒等反季節果蔬,各個蔬菜基地供應充足、物品豐富,并持續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有力保障市民年貨采購需求。
四是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趕大集”。春節正值草莓上市季節,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農業執法人員對草莓種植主體隨機開展執法抽檢并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邊檢查邊叮囑種植戶:“新的農安法出臺了,2023年的1月1號開始實施,作為農戶,平時用肥用藥要規范。”湖南省岳陽市農業農村局與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專項行動,主要檢查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貫徹與鄉鎮監管站監管工作落實情況。河北省廊坊市農業農村局抓住農戶趕大集場合,通過懸掛橫幅、設立展板、印發宣傳材料、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宣傳新出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獸藥殘留限量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河南省濮陽市把2023年元月份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培訓宣傳月”,派員赴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開展宣傳教育。
五是輿論氛圍積極正面,農產品質量安全共度祥和年。部監管司輿情監測團隊持續開展監測,1月16日至1月27日共監測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3萬篇次,輿情整體穩定、正面輿情占比96.3%。農民日報刊發文章《確保每一車出島瓜菜質量安全》,報道海南以快速檢測與半定量檢測為抓手,保障冬季出島農產品質量安全。新華時評發表文章《做好“土特產”文章丨特要有“品”》,指出隨著人們健康理念不斷升級,消費需求正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需要質量更好、品質更優的農產品。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等地媒體深入報道春節期間屬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舉措,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五峰縣、江西省銅鼓縣、山東省蘭陵縣等地實行 24 小時值班制度,密切關注農產品輿情。
日期:2023-02-01
一是部署安排落細落小,夯實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部監管司先后下發《關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全力保障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緊急通知》,要求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切實做好監測檢查、指導服務、應急值守、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等工作。各地積極響應,將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實。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分管廳長1月23日帶隊,赴哈爾濱市呼蘭區現場檢查企業落實生產記錄制度、安全用藥管控技術、休藥間隔期制度等工作情況。安徽省東至縣農業農村局在春節休假時間,重點檢查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建立和規范填寫農藥使用記錄,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規定。
二是監測抽檢加密加細,緊盯風險點查問題。北京市、區農業執法系統聚焦三年行動重點品種及產地實際,確定芹菜、小白菜、油菜、甘藍等20個品種為抽查重點,隨機選取9個區27家蔬菜種植主體的50個樣品,經檢測全部合格。天津市靜海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聯合區市場監管局,根據節日期間消費特點,檢查屠宰加工廠、農貿批發市場等重點主體,要求提高自律意識、守法經營。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開展省級監測854批次,對不合格樣品信息轉送相關市要求查處,帶動各市開展風險監測、監督抽查1.6萬批次。上海市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對全區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小農戶的生產情況進行全面排摸,區鎮兩級監管人員1月以來累計日常巡查2600余次,對當季上市產品智慧速測476批次。
三是綠色優質農產品帶碼亮證,老百姓年貨滿滿獲得感。浙江省寧波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市華盟展覽有限公司,組織線下參展企業144家,線上展銷企業67家,主辦“過年好貨”寧波綠特優農產品展銷會,參展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全部“帶碼亮證”,年貨匹配溯源碼和承諾達標合格證。寧夏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檢查人員深入超市、批發市場等農產品流通環節,查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標志使用情況和認證授權手續,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現場培訓指導,保障市場供給質量。青海省大力發展芹菜、西紅柿、辣椒等反季節果蔬,各個蔬菜基地供應充足、物品豐富,并持續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有力保障市民年貨采購需求。
四是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趕大集”。春節正值草莓上市季節,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農業執法人員對草莓種植主體隨機開展執法抽檢并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邊檢查邊叮囑種植戶:“新的農安法出臺了,2023年的1月1號開始實施,作為農戶,平時用肥用藥要規范。”湖南省岳陽市農業農村局與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專項行動,主要檢查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貫徹與鄉鎮監管站監管工作落實情況。河北省廊坊市農業農村局抓住農戶趕大集場合,通過懸掛橫幅、設立展板、印發宣傳材料、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宣傳新出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獸藥殘留限量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河南省濮陽市把2023年元月份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培訓宣傳月”,派員赴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開展宣傳教育。
五是輿論氛圍積極正面,農產品質量安全共度祥和年。部監管司輿情監測團隊持續開展監測,1月16日至1月27日共監測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3萬篇次,輿情整體穩定、正面輿情占比96.3%。農民日報刊發文章《確保每一車出島瓜菜質量安全》,報道海南以快速檢測與半定量檢測為抓手,保障冬季出島農產品質量安全。新華時評發表文章《做好“土特產”文章丨特要有“品”》,指出隨著人們健康理念不斷升級,消費需求正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需要質量更好、品質更優的農產品。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等地媒體深入報道春節期間屬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舉措,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五峰縣、江西省銅鼓縣、山東省蘭陵縣等地實行 24 小時值班制度,密切關注農產品輿情。
日期:2023-02-01